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学分构成及标准

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学分构成及标准

带薪实习
0.5
每次0.5分,最多不超过1分。
植树造林
0.2
每次0.2分,最多不超过1分。
勤工助学
0.2/0.5
每次0.2分,校内勤工助学岗每学期0.5分,最多不超过1分。
体验式活动
(助管、助学、助教)
0.2/0.5/0.5
1.助管活动:每次0.2分,最多不超过1分;
2.助学活动:结队帮扶学困学生,每学期0.5分,最多不超过1分;
学生社团
0.2
获得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学生社团的负责人1次分别计0.5、0.4、0.3分,其余干部及会员1次计0.4、0.3、0.2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
无偿献血
0.2
无偿献血200毫升0.2分,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1次0.2分,最多不超过2分。
标兵典型
0.5/1/2
获得“成人成才成功之星”、重庆市“百佳”、重庆市“感动校园”十大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不分名额,经过竞争产生的校区级标兵典型1次0.5分,重庆市标兵典型1次1分,全国标兵典型1次2分
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学分构成及标准
类别
学分
备注
社会实践
三下乡
0.5
参加集中组队和自行分散下乡,达到考核要求的每人每次0.5分,最多不超过1分。
志愿服务
0.2
参加赛会服务、礼仪服务、义务劳动、校园绿化责任区建设、共青林维护、服务库区等志愿服务的,每次0.2分,最多不超过1分。
“四进社区”
0.2
参与文化、卫生、科技、法律“四进社区”、校地共建、市民学校、爱心储蓄银行、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的,每次0.2分,最多不超过1分。
参与活动
0.2 /0.1
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读书节、新年晚会、大专辩论赛、主题团日、青年群英会、周末文化沙龙、百安校区“荟文风采”等校级活动的表演者、组织者、主持人每次0.2分;参加者(含观众)每次0.1分,最多不超过2分。
自主创业
0.5/0.2/1
完成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开展创业的负责人0.5分,主要管理参与者0.2分;注册资本在3万及以上,吸纳就业人数在5人以上的负责人1分,主要管理参与者0.5分,最多不超过2分。
0.2/0.5/1
主题论坛
0.2/0.5/1
参与重大报告会(交流会)主题发言者、三峡学子论坛、三峡库区学生团体发展高峰论坛、高校学生会主席论坛等各类学生科技创新主题论坛活动的论文获奖者按校区级、市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1、0.5、0.2;1、0.5、0.2,3、2、1分,论坛演讲获奖者按校区级、市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计1、0.5、0.2;1、0.5、0.2,3、2、1分,同一论文不重复计分, 最多不超过2分。
技能培训
0.1
参与党校、团校、大学生骨干读书班学习、素质拓展和技能培训1项0.1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
“挑战杯”竞赛
申报的校级“挑战杯”项目获准立项并结题的项目负责人计2分,成员计1分;获得校级、市级、国家级表彰的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负责人分别计1、2、3、4;2、3、4、5;3、4、5、6分,成员分别计0.5、1、1.5、2;1、1.5、2、2.5;1.5、2、2.5、3分;同一项目获奖不重复计分,取最高分。
主动实践
0.2
在课堂教学以外,积极参与挂职锻炼、参观访问、顶岗实习、就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每次0.2分,撰写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获得校区级、重庆市级、国家级表彰(或被收录)的分别计0.2、0.5、1分,最多不超过2分。
素质拓展
比赛演出
0.2/0.5/1
代表学校参加万州区的文娱比赛和演出1次0.2分,参加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重庆市大学生戏剧节等比赛1次0.5分,参加全国比赛1次1分。
好人好事
0.2/0.5/1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为学校和集体赢得重大荣誉和作出重要贡献的,校区级好人好事每人1次0.2分,重庆市好人好事每人1次0.5分,全国好人好事每人1次1分
争当优秀
0.2/0.5/1
获得 “优秀团员”、“优秀团干”、“三好学生”、 “优秀学生干部”等按照分配名额评定的优秀,按照校区级、市级、国家级每人每次计0.5、1、2学分;表彰为先进党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先进团队等光荣称号的班级(支部、寝室或者团队),按照校区级、市级、国家级,所在集体的每位学生每人每次分别计0.2、0.5、1学分;累计不超过2学分。
说明:
第一,学生专业竞赛获奖、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由教务处牵头负责。第二,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干部、学生活动、学生奖励等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由各二级学院负责。
学生处、团委2012年6月7日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3.助教活动:学校“宣读报告团”成员每宣讲1次0.5分,最多不超过1分;
4.体验式活动总分不超过2分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0.2
每次0.2分,最多不超过1分。
学生干部
0.3/0.2/0.1
学生会主席、团委(团总支)学生副书记等主要干部考核合格者每学期0.3分;部长及以上干部考核合格者每学期0.2分,干事每学期0.1分,最多不超过1分。班长、团支书考核合格者每学期0.2分,班委、支委成员每学期0.1分,最多不超过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