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于永正老师的公开课听课记录
公开课上,与老师面对的是与自己不熟悉的低年级学生,为了使学生消除陌生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于老师用自己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感染了学生。
随后,深处右手和老师一块写课题——一株紫丁香。
随后,反复领读,读出情感和诗意。
这是教学过程第一模块。
第二模块,识生字。
对于“踮”这个字,强调它的读音,并在句子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又强调了“起”是轻声,做动作,深刻体会动作含义。
对于“挂牵”,强调读出词的情感,平时一般读“牵挂”解释,这里为了押韵,而颠倒了顺序。
第三模块,请几位同学一人读一小节,并提出了第一个大问题: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并要求学生想好再说。
亲其师,信其道。
耳畔悄悄的说,既显得与学生亲近,有为课堂带来一份安详与机灵。
最后,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随后,提出第二大问题:为什么悄悄地栽树?教师不断启发、引导,不轻易说出答案,鼓励与启发学生。
随后,提出第三大问题:既然不想让老师知道,该怎么读呢?随后,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并边做动作边背诵。
第四模块,讲解生字。
写字的讲解分五步,第一步,观贴,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结构、特点、主笔和易出错的地方。
第二步,描红,描着笔顺写。
第三步,临帖。
看这字写。
第四步,练写,学生自己练习写。
第五步,反馈。
评价学生的书写。
通过观察于老师的课,加上崔老师的评课,我认识到,第一课时,主要是导入、学字词。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复习旧知,随后精读课文,深入了解,体会情感。
北城中心小学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