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O教程
目录
作者:lecerque
一.安装HGO软件
HGO软件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得到
1.在.com/或中海达官网中的【下载中心】-【产品软件】-【测绘产品】中可找到
图HGO数据处理软件包在中海达官网中的页面
2.在接收机随箱光盘里有HGO的安装包【HGO中文版.msi】
3.联系当地的分支机构,或拨打,与技术工程师联系,免费获得该软件的安装包
二.处理原始数据
图静态数据按日期整理好
图双击静态文件输入点名和天线斜高,注意:如果没有安装HGO软件是不会出现该对话框
图一个观测时段的文件
三.打开HGO软件
图打开HGO数据处理软件包
图HGO数据处理软件包主界面
四.设置项目信息
图单击左侧管理区里【项目】选项卡中的的【新建项目】按钮
图输入项目名称后单击【确定】
图输入基本信息,以便项目报告文件生成时自动生成相关信息项
图选择测量规范标准和控制等级,一般选择《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1版或《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2009版
图注意选择2009版时比例误差由默认的1ppm改为10pmm,单击【确定】
图程序自动跳到坐标系统的对话框,在【椭球】选项卡中将【当地椭球】选择到需要的椭球,如北京54、国家80(如果只是使用四参数加高程拟合,将不涉及到椭球转换,这里可以默认不管)
图单击【投影】选项卡,在【投影方法】中选择需要的投影,如高斯三度带、高斯自定义、横轴墨卡托等,
这里以高斯三度带为例
图常用的设置有两项,分别为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高程,尤其是中央经线,一定要设置正确,否则将影响平
差,设置好之后就可以单击【确定】
五.导入静态文件
图单击左方管理区里的的【导入】选项卡
图单击【导入文件】
图出现【导入文件】对话框,根据静态文件类型勾选中海达文件*.ZHD(早期中海达接收机产生的静态文件)、卫星原始数据文件*.GNS(新型中海达接收机产生的静态文件)或Rinex文件*.??0、*.0BS(国际通用静态
文件),单击【导入文件】
图在打开文件的对话框中,单选或多选需要导入的静态数据文件,单击【打开】
图导入成功后会显示可以产生的基线
六.数据质量检查
图在中间数据树中选择【观测文件】枝中选择欲检查的静态文件,右方中选择【单点定位于质检】选项卡,数据完整率应>90%,最好大于95%,多路径MP1值<0.5m,MP2值小于0.65m,周跳比>333;或者直
接单击【HTML报告】看报告结果
图HQC质量检查报告
图红色部分为超限指标,这时候技术人员需要评估该点是否需要重测
七.化简GPS网型
图单击图内【选择】按钮
图选择欲删除的非最简网基线,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删除】,减少计算量和美化网型
图经处理后的单时段最简网型
图经处理后的双时段最简网型
八.初步处理基线
图单击左侧管理区中的【处理基线】选项卡
图单击【处理选项】按钮
图在基线解算设置对话框中的【常规】选项卡下设置高度截止角(高度截止角低的卫星信受大气层影响复杂,难以用模型进行改正,且信号容易受诸如多路径、电磁波等各种影响,误差大,信噪比低,需要屏蔽,但设置高度截止角过高,将使卫星观测值变少,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角度,建议三星系统设置到20-30,双星系统设置到15-25,单星系统设置到10-15)、采样间隔(原始数据的采样间隔可能很密,数据量很大,这样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间变长,采样间隔太大,也会导致数据样本不足的问题,需要设置合适的采样间隔,建议一小时数据量采样间隔为5或10,两小时数据量采样间隔为15或20)、最少历元数(在观测过程中,接收机必须观测到连续的载波相位,如一段数据连续出现周跳,则这段数据质量通常很差,所以通常在处理数据过程中会将连续历元数不超过最小历元数的数据段剔除,但设置值过大也会影响数据量,此处建议设为30);在系统中设定需要参与解算的卫星系统(通常系统越多,卫星数越多,解算精度越好,但是某些地区某些时段某些系统质量不佳,屏蔽该系统反而会得到更高精度的结果);在保存至下拉菜单中选择【全部】,单击【保
存至】生效
图单击左侧管理区里【处理基线】选项卡里的【处理全部】按钮,软件将按照设置的处理选项处理全部基线
图软件正在自动处理全部基线
图单击中间数据树中的【基线】结点
图右侧主空间中将显示全部处理后的基线结果
图单击【状态】列按状态结果进行排序,多数基线经过自动处理后都能合格,少数基线残差超限的基线,将会显示“不合格”,需要优先处理该基线,或调整基线解算设置,或根据残差序列图做调整,或禁用甚至删
除
图单击【重复基线】选项卡,可以查看重复基线情况,一般都会合格,如有不合格,将需要对不合格的重复
基线进行处理
图单击【异步环】选项卡,一般都会合格,如果不合格,很可能是因为仪器高量错或输错导致,当然,也有
部分是因为基线质量不高导致
图单击【同步环】选项卡,可以显示同步环结果,通常来说,需要处理的大部分数据都因为同步环不合格引
起的。
图单击欲选定的同步环,可以在中间数据数中的【同步环】结点中对应选择相应的同步环以及组成的基线
九.精化处理基线
图在数据树中单击选定基线,在主空间单击【基线残差序列】选项卡,就可以看到该条基线的详细信息,其中Ratio值和RMS是描述该条基线质量的指标。
Ratio即整周模糊度分解后,次最小RMS与最小RMS的比值,即Ratio=RMSsec/RMSmin,Ratio反映了所确定的整周未知数的可靠性,它是反映基线质量好坏的最关键值,通常情况下要求Ratio值大于1.8。
RMS即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它代表了观测值的质量,RMS越小,观测值质量越好;中间的G、R、C分别代表GPS、Glonass、BDS卫星,蓝色跟绿色分别代表了L1、L2波段的接收情况;下方是残差图,它是根据观测值的残差绘制的一种图表,选择上一个、下一个可见各个卫星的双差残差,它的横轴代表观测时间,纵轴表示观测值的残差
图未经处理的残差图
图这个残差图显示,G19卫星的质量不太稳定,可以考虑整颗卫星屏蔽,将G19前的勾去掉即可
图G19屏蔽掉以后
图这个残差图显示,G23前面一小段约10分钟的数据有偏差,可以考虑将该段数据屏蔽,方法是在G23卫
星时段里拖动出一个屏蔽框即可
图部分屏蔽操作后,可单击【解算】按钮重新解算该条基线
图重新解算后偏差部分已被屏蔽
图经过处理后,基线残差图更集中,Ratio值由1.8增大到2.4,Rms值由0.0123m降低到0.0110m
图此时原来的不合格同步环也变成了合格
图这个是部分时间段有偏差的处理图1
图这个是部分时间段有偏差的处理图2
图这个是整个卫星屏蔽的处理图1
图这个是整个卫星屏蔽的处理图2
图这个是批量性卫星失锁的处理图
图有时候,简单地严格一下基线处理选项,可以简单快速地精化处理基线
图批量处理基线后的残差序列图
图简单提高基线处理指标后的残差序列图
十.设定控制点
图在中间数据树中单击【点】,在【站点】选项卡中单击欲设定控制点,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转为控
制点】
图完成控制点设定,注意:一般静态平差会使用冗余控制点数量进行平差,四参数加高程拟合最少需要2个平面点和1个高程点,七参数最少需要3个三维点,除了冗余数量的控制点外,一般还会将其中一个或数个已知控制点当做未知点进行平差,根据平差出来的坐标与已知真值对比评估平差效果
图单击【控制点】选项卡,单击选择欲编辑的控制点,邮件弹出快捷菜单,选择【属性】;或直接双击欲编
辑的控制点,可以弹出控制点编辑窗口
图在控制点编辑窗口,可以输入欲设定的控制点已知坐标;注意:1.如果需要三维约束平差,必须要选择【国家坐标】而不能选择【工程或局部坐标】;2.地方坐标系只能选择【工程或局部坐标】进行平差
十一.网平差
图在左侧管理区中选择【网平差】选项卡,单击【平差设置】按钮,会出现平差设置对话框
图在【一般】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是否计算七参数、高程拟合模型等,注意:固定差改正需要1个高程点及以上,平面拟合需要3个高程点及以上,二次曲面拟合需要5个高程点及以上,设定好后单击【确定】
图单击【平差】按钮将会出现平差对话,单击【全自动平差】即可生成所有可以生成的平差结果,在【已有的平差结果】中可选查看的平差结果,单击【生成报告】可自动生成报告
图单击【全自动平差】或【单个平差】后,在下方消息栏中可以看到平差消息
图当提示X2检验未通过是,可单击【平差设置】,找到【基线定权】,将松弛因子改为建议值后单击【确定】,
再次进入平差对话框进行平差
图自动生成的二维约束平差报告,里面的平面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可以直接输入到中海达的相关软件中进
行使用
图自动生成的三维约束平差报告,里面的布尔莎七参数可以直接输入到中海达的相关软件中进行使用网平差的数理统计检验主要有X2检验(读音:卡方检验)和Tau检验(读音:涛检验);X2检验结果显示了平差结果的可靠性,如果检查不能通过,一般是基线解算结果误差过大或者控制点信息存在粗差造成的;Tau 检验师检验参与平差的基线是否存在粗差,一般由平差后各基线的改正数大小决定检验结果,如果某条基线Tau检验无法通过,则需要重新解算基线再参与平差,或者直接禁用该基线。
图一般来说,【平差后展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即用户所求的平差值
十二.导出
图左侧管理区中单击选择【导出】选项卡,单击【导出】会出现导出对话框
图导出操作非常简单,选择要导出的内容,单击【确定】即可
图导出的项目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