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天使的失误①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
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惨死在车轮底下。
②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③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④天使鄙夷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谁上天堂。
”⑤主人失望地问:“哦,那么什么比赛呢?”⑥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⑦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
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
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⑧天使恍然大悟:原来,这条导盲犬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
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⑨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⑩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走着,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⑪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主人。
⑫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
所以我才想帮它决定,请你照顾好它。
”天使愣住了。
⑬主人留恋地看着自己的狗,又说:“能够用比赛的方式决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让它往前走几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
不过它陪伴了我那么多年,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永远看着它走下去。
不过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该去的地方,请你照顾好它。
”⑭说完这些话,主人向狗发出了前进的命令,就在狗到达终点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狱的方向。
他的狗见了,急忙掉转头,追着主人狂奔。
满心懊悔的天使张开翅膀追过去,想要抓住导盲犬,不过那是世界上最纯洁善良的灵魂,速度远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导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狱,导盲犬也永远守护着它的主人。
⑮天使久久地站在那里,喃喃说道:“我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一体的,他们不能分开……”(1)第④、⑪段中天使“鄙夷”的内容是什么?(2)你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盲人和狗都是“慢吞吞地走着”?(3)结合全文,说说你认为天使的失误在哪里?并谈谈你的启发。
【答案】(1)天使认为盲人用各种伎俩好让自己去天堂。
(2)狗陪伴了盲人多年,盲人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
狗则是忠实于自己的主人,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走。
(3)围绕“猜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鄙视”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第四段中的“鄙视”是因为天使认为盲人想自己进入天堂,所以瞧不起他;第十一段的“鄙视”是因为天使认为盲人想再一次欺骗他的导盲犬,自己跑入天堂,更加瞧不起他。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文中的“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可知,盲人和导盲犬慢吞吞的走着的原因是盲人想和自己的导盲犬多呆一会儿。
狗则是因为忠诚成为了习惯,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慢慢走。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盲人在只有一个名额能进入天堂的时候,毅然地把机会让给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导盲犬,导盲犬选择了始终和主人在一起,即便是在地狱,他们的灵魂都是善良的,但是天使却无端的猜忌别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善良的灵魂堕入地狱。
启发可以围绕“不要无端的猜忌别人”出发,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天使认为盲人用各种伎俩好让自己去天堂。
⑵狗陪伴了盲人多年,盲人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着它,所以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会儿。
狗则是忠实于自己的主人,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走。
⑶天使却无端的猜忌别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让善良的灵魂堕入地狱。
启发可以围绕“不要无端的猜忌别人”出发,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结合题干的要求,确定答题的范围,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含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要求考生熟度文章,理解文意,结合文段的的内容和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的感悟。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情节等进行分析理解,注意归纳要准确。
2.阅读《唯有垂杨管别离》,完成下面小题。
唯有垂杨管别离许多年后,我常常想起病房里的岳老师与那个七岁的小病号。
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这两人并不相识。
岳老师曾经是一家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家小学已经关闭多年,所以这时的岳老师事实上已不再是老师了;小病号则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问药。
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住院的日子令人感觉灰败,如果不是飘进病房的柳絮通告了春天的来临,病人们全然没有注意到病房外的绿意。
作为医院的老病号,在单调重复的日子中,岳老师与小病号自然而然地相识了。
令人惊异的是,他们后来竟然变作了老师和学生。
因为常跑医院,我与岳老师有些交集,他们的故事便进入了我的视线。
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当她给小病号讲课的时候,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了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输液一结束,岳老师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了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
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小病号毕竟年龄尚小,顽皮好动,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他便经常答不上来岳老师的问题。
比如那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二十遍。
也是奇怪,无论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像是活生生地在小病号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查的时候,他死活就背不出来,岳老师愈发伤心。
到了最后,连小病号自己都愤怒了。
他愤怒地问岳老师:“医生都说了,我反正再活几年就要死了,背这些干什么?”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
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痛苦地抽泣起来,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了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是要教小病号更多。
岳老师自己的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能看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的后面,见缝插针地给他讲课。
病房里的教学最常见,瘦骨伶仃的小病号躺在病床上认真听,憔悴的岳老师坐在一旁小声讲。
这场景神圣却也让人心酸。
“既然没死,就得活出意义。
”岳老师对我说。
但是,她和他还是终有一别。
——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带他转院,去北京。
闻听这个消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岳老师夜夜失眠。
深夜,她悄悄离开了病房,借着走廊上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说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
这个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我难以自禁地涌起了哽咽之感:无论如何,这场遇见的结局终究是别离。
天快亮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但我并没有去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
离别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
他们马上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来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叫醒小病号。
当小病号醒来,他还懵懵懂懂,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
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了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
岳老师将它放在了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捏他的小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
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
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
那竟然是一句诗,正在被他扯破了嗓子叫喊出来:“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是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又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五月间,阳光正好,窗台上有流泻的碎金。
风暖暖的,有柳絮悠扬地飘飞,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
小病号站在一楼的草地上,他脱去了苍白的病号服,穿上了黄亮的T恤,骤然显得挺拔了些,有了小小少年的英姿。
(B)他仰着头,紧盯着病房的那扇窗户,努力地挺着身子,双手在嘴边拢成个小喇叭,大声地喊着,一字一顿的声音传遍了整个病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句诗,但岳老师并没有应答,她正泪如雨下,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咬住了袖子。
除了隐约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一个人上前劝说,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哭出悲,哭出喜……后来,我常想:生命的相遇相别,正如花开花谢,都是必然。
但有些生命的碰撞,却会燃起星火,照亮彼此的人生。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注:[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唐刘禹锡)。
陌,街道。
垂杨,即垂柳。
管别离,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有惜别之意。
(1)在病房里,长期住院的岳老师与小病号居然自动结成了师生,他们你教我学,发生了一些故事。
请根据文中情节的发展填空。
①小病号顺利地通过了考核,岳老师很骄傲。
②________③小病号恼怒地说不想学习了,岳老师痛哭之后反而教得更多。
④________⑤小病号在楼下完整地背出了那句诗,岳老师悲喜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