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抗日战争
1935年开始,日本入侵华北, 让华北政权“特殊化”,策动华北 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 傀儡政权。并开始着手全面侵华的 准备。
3、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济南、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 1938年10月后,日本侵华政策调整:
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兵力:70万 日本兵力:30万
中国伤亡:30万以上 日军伤亡:6万左右
美国报纸发表的图片《中国娃娃》 (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
忻口会战(1937.9.13—11.8)
中国兵力:28万 日本兵力:7万
中国伤亡:10万 日本伤亡:2万
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军长 郝梦龄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以后,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
中国共产党提出三大口号: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和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
发展进步势力
策略总方针 →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策略原则 → 有理 有利 有节
A . 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B. 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c. 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殖民统治
在中国的东北和其他占领区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生杀予夺、掠取资源和财富、奴化教育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 (1)民主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内容: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8月中旬,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 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的 协议。接着,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 编陆军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 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 位。
卢沟桥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一二九运动
1936年5月,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西安事变。它的和平 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张学良将军
杨虎城将军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战争 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全面抗战路线,即全面的全民族的人民战争。
“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毛泽东
中国的抗战能取得胜利吗?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 日本: 强国
中国: 弱国
中国不能速胜
日本: 小国、退步、寡助
→
中国: 大国、进步、多助
——以上摘自日本历史教科书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1937)
一、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局部抗日战争,揭 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 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同日军进 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在伏击日军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1940年5月,在枣宜战役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 家、对民族、对长官可 告无愧,良心平安。”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将军
在1944年4月—1945年1月的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
通知
请每班选派一名代表,于17日(本周六) 下午1时,在东院车队乘车,前往辛亥革命博物 馆参观。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的正面战场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侵略的主要任务。
淞沪(上海)、忻口(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
武汉会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抗战是比较 积极的,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 想,涌现出佟麟阁、赵登禹、郝梦 龄等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
“共产党人将成为最强有力的和最有建设性的统一中国的力量。”
——美国驻华使馆人员
五、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 的马克思主义。”
“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徐 州
武汉会战(1938.6.12——10.25)
中国兵力:100万 日本兵力:30万
中国伤亡:40万 日本伤亡:10万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为什么退却、失败?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主观原因: (1)片面抗战路线; (2)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3)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各为己谋;纪律松 弛,斗志不强(韩复榘、刘峙等为典型)。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中国捆住 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 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 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 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一直冲 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突 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孤立起来, 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通道。 ”
日本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2、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 烧:全市房屋被烧了三分之一; 杀:中国军民被杀30万人以上; 淫:仅在南京被占领后的一个月中,就发生2万多起强奸案; 掠:掠夺财富无以数计。
日军杀人比赛后的合影
“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松井石根
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
谷寿夫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公众宣布《终战诏书》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密苏里号军舰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延安军民庆祝抗战胜利
武汉市民庆祝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向公众宣布《终战诏书》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1945年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年9月9日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10月25日 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1939年底至1940年春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943年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还没发展成大 规模的武装进犯就被制止了。
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及其地位
《陕甘宁边区施纲领》(1941年5月) (1)、政权建设: “三三制”原则。 (2)、经济建设: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 (3)、文化建设: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和研究机构。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 全国兴起。
中国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官兵合作。
抗日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
1935年底爆发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 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抗日救亡运动新 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 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根据地人民伤亡600余万人。
左权(1905—1942)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彭雪枫(1907—1944)
(新四军第四师师长)
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原则
(1)、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既统一,又独立,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方针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 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 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公众宣布《终战诏书》。
2、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的正面战场
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内: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对外: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恢复卢沟桥事变前
的状态)
国民党军队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长沙会战、桂南 会战、枣宜会战等),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1942年起, 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
日本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为什么日军对中国民众如此残忍?
1、日本军国主义把军人训练成了一群野兽; 2、畸形的民族优越感。
三、战后德、日两国反省战争罪行之比较
1、领导人的态度; 2、对下一代的教育(历史教科书等)。
西德前总理向犹太人下跪谢罪
日本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为保护青年人免受美化纳粹言论的毒害,学 校应把培养学生的政治判断力作为一项重要任 务,学校教育中应该积极抵制对“第三帝国” 及其代表人物所犯罪行的掩饰甚至赞扬。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东方主战场
揭开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击着日本陆军绝大部分主力, 牵制其北上和南下,减轻盟国压力,为盟国军队实施反攻创造了 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