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专题一中国近代列强侵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近代列强侵华的主要国家和方式从国家看:近代前期,侵华国家最初以英法为主,美俄是帮凶;19世纪末,日本也加入侵华队伍,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

近代后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日本和美国。

这种变化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实力变化的反映。

1、英国、法国:(1)资本主义国家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商品输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在此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俄国(古代史: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筑据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积极支持介石打战。

(1950年,侵略朝鲜,美国第七舰队入侵海峡。

)4、日本(古代史:元末明初,倭寇入侵中国沿海地区)(1)1894年,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抗日战争)从方式看: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侵华主要方式是以武力打开大门,输出商品,企图瓜分中国;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侵华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比较特殊的是俄国,由于其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其侵华方式主要是以掠夺土地为主。

专题二中国人民近代的抗争探索革命开端(一)地主阶级: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抵抗派:(爱国官兵)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鸦片战争时期,源在他编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甲午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2.洋务派:(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2.义和团运动(1898—1900)启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年(农历戊戌年)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年(农历辛亥年)——距2011年100周年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

3.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四)无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主义革命的开端)1840—1919年为旧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为新主义革命时期(五)启示近代前期各阶级的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他们提出的救国纲领一个比一个进步,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革命的重担落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历程(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

中国近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包括了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核心是经济工业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

(二)近代化的主要表现:1.经济的近代化①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新的工业形式。

它的出现表明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②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黄金时代”,短暂繁荣。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④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⑤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再也没有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4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结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2.政治上近代化:①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主,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这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20世纪初,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国的主。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加强政治建设:1949年召开一届政协,通过《共同纲领》,分别代行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职权;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国宪法》;1982年颁布新时期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中华人民国宪法》,此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国刑法》等法律。

)3.思想近代化: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

其中之“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坚船利炮”。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开始冲破闭关自守的腐观念。

②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变法维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主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国。

使的观念深入人心。

⑤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独秀、大钊等,提倡科学和,发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三)小结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3.容: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4.方式:封建统治阶级自救 资产阶级改良、革命 思想解放运动5.特点: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专题四中共的探索抗争旧主义革命新主义革命中共国民国共抗日解放过渡社会主义十年现代化建(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1.新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1)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结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国成立。

(2)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分期:①1919年至1923年底,是新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②1924年至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高潮。

③1927年至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年至194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年至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之后迎来了新中国独立。

2.新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4)起义、秋收起义后,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意义: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②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胜利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

2.1953—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4.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5.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6.中共根据国、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7.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赶上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三)中共在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1.1927年大革命失败。

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2.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

4.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专题五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要容历史意义中共一大1921年南湖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

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会议1934年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的正确主;会后确定军事上由、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