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说课稿
侯欣博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小明的一天》。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认识钟表。
教材安排了4个整时和2个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贴切生活。
这样的编排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又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2.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认读半时。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经验,但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认识了整时与半时,还了解一些关于钟面的其他知识;而有些学生相对而言就知道的很少,因此,我认为本课只有紧密结合生活,以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以高起点的学生带动低起点的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转化为教学资源,成为他们原有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创设法游戏激趣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是: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做了哪些事情,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所不同,这时我出示了小明一天的生活图片,(此时的图片是打乱顺序,不带钟面的)自然的引出课题---《小明的一天》,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明一天都干了什么,这样设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完成,第一个活动:合理排序。
紧接着刚才的话题提问,小明一天的活动按这样的顺序安排合理吗?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答出不合适理,那你们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重新安排一下吗?学生可能是这样安排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小明也有自己的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小明一天活动的正确顺序)然后让全班同学说活动安排,一人在黑板上将图片重新排序。
通过重新排序,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紧接着,我又提问,如果老师想知道小明活动的准确时间,该找谁帮忙?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活动二:认识钟面
这一活动,我重点让学生了解钟面上12个数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以及指针的名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有数”,“有哪些数”?这些数在钟面上是怎样排列的?用你的小手边指边读,再看一看钟面上最上面最下面最左面最右面的数各是几?
“有指针”有几根”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有的学生说出秒针时,我提示现在只研究时针和分针。
这一环节安排了观察、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提高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钟表有了整体的感知。
接下来,我进行活动三:认识整时和半时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那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1.认识整时
接下来我进行整时的教学
(课件出示7时钟面)大家看,这就是小明起床的时间,认真观察钟面,你知道小明是什么时间起床的?当有的学生回答是7点时,我告诉学生7点是我们的口语,在数学上我们要说成7时,然后再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请同学快快的从你的学具袋中拿出7时的钟面,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7时,请一名学生将小明起床的钟面贴到图片旁,并告诉学生钟面上的7时就可以用7时来表示。
这时,学生们已经认识了整时,接下来认识半时:
认识半时是本节课的难点,虽有少数学生已经认识半时,但说不出依据,还有绝大部分根本不认识半时,因此我采用了一人说大家找同桌互说等活动进行教学。
这是小明做操的时间,你知道是什么时间?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向6,时针在9和10中间就是9时半)教师追问:时针在9和10的中间,为什么不说是10时半呢?现在我们睁大眼睛来看一看,钟表上的指针是怎样转动的?用你的小手跟着比划一下。
现在我们再来看钟面,时针过了9还没有走到10,所以就是9时半。
大家现在认识9时半了,快快从学具袋里拿出9时半的钟面,再和同桌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因为半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说完后,我再让全班同学看着学具表说说9时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让一名学生把小明做操的钟面贴到图片旁边并告诉学生钟面上的9时半就可以用9时半来表示
(板书9时半)
在认识了整时和半时后,接下来让学生区分整时和半时
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明7时起床,9时半做操,那剩下的四个活动是什么时间呢?答案就在我们学具袋里剩下的4个钟面上,请大家拿出钟面认一认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说完后,集体订正,并点名让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看出钟面上的时间,借以巩固整时和半时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将钟面贴到对应的图片旁。
并及时板书8时,12时,4时,8时半
贴完图片后在引领学生说说小明的一天在什么时间都干了什么?
小明的一天安排的真合理,我们要像小明一样,安排好自己一天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然后让学生观察6个钟面,你能根据分针的特点将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类,然后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分类,并说说他分类的理由,学生说完后及时小结:分针指向12就是整时,分针指向6就是半时。
我们这节课就认识了整时和半时。
(适时板书副标题---认识整时和半时)
通过认一认、找一找、分一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在具体活动中深化新知。
同时渗透时间观念,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和半时后,我让学生拿出学具表,一起玩我说你拨的游戏,先让学生拨出淘气起床的时间和笑笑睡觉的时间,再让同桌合作你说我拨,拨出一个整时和一个半时,通过动手操作,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练习是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必要环节,我设计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3个练习,
1.认一认
说清小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
2.连一连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种表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知道他表示的是什么时间?(给学生表明,这其实是3时和5时半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3.写一写,画一画
我让学生拿出作业卡,前两个让学生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后两个让学生根据时间画出对应的分针和时针
练习环节,我紧紧围绕教材资源,结合评价要点,通过有趣的活动,巩固了新知。
四、课堂总结。
看了你们的练习,老师觉得你们对整时和半时掌握的真不错!
五、拓展延伸。
其实,除了钟表可以记时外,生活中还有其他的记时方法,像大树影子的长短,我们自己身影的长短,还有太阳的高度也可以记时.
通过拓展延伸,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整时半时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直观地呈现出6
个钟面,并把4个整时的钟面放在一列,2个半时的钟面放在一列,更能突出整时和半时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