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阜高速公路L J—06标段下部工程柱式墩薄壁墩施工方案保阜高速LJ-06标项目经理部下部工程柱式墩、薄壁墩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根据现行颁发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根据保阜高速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设计院下发的技术交底以及筹建处、总监办、驻地办下发的指令和要求;3、根据总监办批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4、根据施工现场勘查和调查的详细资料。
二、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1、柱式墩对于双柱式桥墩,采用两瓣式定型圆钢模,每节6-8m,汽车吊配合逐节拼装立模。
高度小于15m的墩柱,一模到顶一次浇注。
高度大于15m的墩柱,分节拼装立模浇注。
先接长主筋,再吊装钢模,用螺栓连接,缆风绳定位固定,砼泵送入模,分层浇注,机械振捣。
1)、模板工程(1)模板采用定型钢模,竖向尺寸分为三种规格:6-8m为主,3m、2m、1m为辅,并根据立柱高度连接成整体,如图所示:H=6~8M平面立面(2)定型钢模接缝处用砂轮磨平,钢模为整体,横向无接缝,立柱禁止横向接,应一次到顶。
(3)模板垂直稳定用四根揽风绳对称固定,如图所示:2)、脚手架工程(1)为了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更加有效安全地进行施工,必须搭设稳定、牢固的操作平台,如图所示:操作台立面平面(2)脚手架冲天管高出操作台1.5m左右,以便搭设护栏,防止出安全事故。
(3)操作平台面与柱顶高相同,平台用木板或胶合板搭设。
(4)脚手架立面必须搭设剪刀撑,做一个临时竹梯,以便操作人员上下用。
3)、钢筋工程(1)、下料进场材料要通过抽样检测,确保钢筋的力学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原材料表面应无锈蚀,无裂纹,无污染。
下料前,钢筋要进行调直,应该按施工图进行配筋,以减少接头数量,同一根钢筋应避免出现多个接头,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得超过50%。
(2)、焊接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经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钢筋采用搭接焊时,焊接前须将搭头弯折,以保证钢筋轴线一致,搭接长度≥5d(采用双面焊)。
焊缝要饱满,表观平顺圆滑,无气孔、无夹渣,不伤筋,不咬筋,焊缝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均要符合规范要求,并将焊渣清除干净。
焊接完成后,质检工程师须逐一检查,剔除不合格构件,对有缺陷的构件立即进行处理和废弃。
并且做好检查记录,整理好资料。
制作好的钢筋分类集中堆放,并加覆盖,防止生锈和污染。
(3)、运输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加工成型,经检查合格后运往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在往现场运输的过程中,防止制作好的钢筋构件弯曲变形,到达现场后分类堆放,防止混淆。
(4)、安装安装时,钢筋骨架的位置、间距要准确无误,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应与设计一致。
绑扎、焊接要牢固,对于主筋之间的焊接要对交叉处的四个点进行施焊,主筋与螺旋筋用扎铁丝绑扎牢固,必要时可用点焊焊牢。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预埋件的位置和数量准确无误。
4)、混凝土工程(1)立柱混凝土为外露工程,其外观质量要求很高,故混凝土浇捣工作须严格要求。
同时脱模油利用清机油,立模时严格检查其垂直度和平面位置,以及防止“跑模”现象。
(2)立柱与桩连接的地方必须用水清洗干净,不得留有杂质。
(3)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配合比试验单进行配料,对试验单上规定的水泥标号、种类和粗、细骨料各项指标,均应实事求是检查和严格计量。
(4)尽量缩短已经搅拌好混凝土的滞留时间。
(5)当混凝土倒入立柱模板内以后,H≥2m,必需用漏斗、串通倾倒砼,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实,振动棒先从立柱边开始振捣,但不得碰撞模板,必须离开模板10cm左右,然后再移向圆柱中心位置,插入要快,提出来要缓慢。
(6)当浇捣第二层混凝土时,按照第一层的振捣方法进行浇捣,只是振动棒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左右,但不得过深。
振动棒插入的深度影响面为1.25L(L为振动棒头长)。
(7)混凝土浇捣完以后,待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
(8)养生分拆模前和拆模后两阶段进行。
养生的方法是覆盖和洒水。
拆模前只须覆盖混凝土外露的顶面,洒水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洒水次数根据气温和日照而定,标志是保证混凝土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
拆模后的养护不得少于七天。
2、薄壁空心墩1)、墩身测量定位对大桥施工时已建立的控制网,经再次复测严密平差达到规范要求精度后方可投入使用。
并利用已建立的大桥导线控制网,通过计算桥墩左右幅单箱的4个边角点坐标,使用拓普康全站仪放样定点,确定墩身位置。
2)、钢筋安装钢筋加工在处钢筋场中集中加工,人工转运至桥下,用各墩旁塔式起重机提升至墩身。
根据计划安排,墩身钢筋提前加工,加工好一批后,要及时报请现场监理对钢筋加工工序进行检查,合格产品方可运出加工场。
钢筋采用塔吊运输。
运输时采用一种专用吊架,该吊架可以使主筋排成一排,吊装时呈竖直方向排列,且间距与设计值相同,并且转动自如,一次提升可达20余根。
主筋直接被吊至连接位置处,多人同时操作。
主筋接长后全部临时固定在平台内侧约60㎝高的护拦上,主筋接长完成后及时绑扎架立筋和箍筋,绑扎高度不小于4.5M,解开临时固定点,能使主筋自立不晃动。
钢筋安装允许误差:主筋间距+-20㎜,箍筋间距+-10㎜,层间距+-5㎜,接头采用点焊,箍筋与模板之间采用水泥垫块,垫块以梅花形布置,间距约50㎝。
3)、钢筋安装报检由于本桥主墩很高,许多要求和工艺与常规施工不同,因此进行墩身施工前先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对工班小组进行技术交底。
使每个作业人员熟悉工序操作和加工标准。
按上述钢筋安装标准,严格控制,工班先自检,达到要求后报技术员检查,并填写钢筋加工和安装检查表,检查合格后再报质检工程师检查,最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
监理工程师检查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模板安装加固由于墩身下部施工作业环境平面宽松,操作方便,因此第一次浇注7.5m高墩身。
主墩外型简单,上下断面一致,墩身较高,空中模板难以支撑,因此选用自身刚度很大的大块定型模板,一方面可以减少模板拆拼次数,减少作业循环加快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可保证表面平整度,减少模板缝,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人工翻模施工高墩,模板边角顺直,接缝平整密实不漏浆,模板表面平整度小于1㎜,模板边缘角度直正。
模板加固采用在模板背面设水平两道双槽钢围带(围带与模板焊接),在围带上水平每隔130㎝,坚向每隔80㎝设一根对拉拉杆,拉杆直径22㎜。
直角接头处两围带采用伸头对扣和高强螺栓连接。
外模采用定型钢模,内模在变截面的部分采用木模,拟用竹胶板,到固定截面的位置采用钢模,内模固定安装方法基本同外模的安装方法。
5)、模板上口平面位置、尺寸、高程检查平面位置检查:检查墩身单箱四个角点的坐标是否与墩身定位时该箱四个角点的坐标重合。
尺寸检查:检查对称模板之间的净间距和里外环模板之间的净间距,以及模板平整度、垂直度,混凝土保护厚度。
高程检查:包含两方面内容:(1)模板标志点处施工高程(2)四周模板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差平面位置控制:在第一段7.5m高墩身立模时由于高度不高,又接近承台,操作相对简单,因此该7.5m段立模时采用常规方法控制。
模板垂直度及上口位置均采用悬挂垂球控制。
模板安装原则:逐层控制,先临时定位在检查,再调整再加固,逐步完善,逐层上升。
第二个 4.5m高墩身平面位置控制方法与此基本相同。
每施工4.5M测量人员必须对单箱的4个边角点坐标进行复检,确定墩身位置的准确性。
平面尺寸控制:为了保证模板之间净间距,以达到设计混凝土厚度要求,模板调整时在对称模板之间水平设:置两道临时支撑,支撑采用10*10㎝的方木。
方木下料长度为混凝土设计厚度,且下料时要注意方木端头断面垂直于方木纵向轴线。
模板平整度:模板在组拼前要进行认真检查,对平整度超标、变形较大的模板提前更换,在紧固模板时要对称进行,避免因局部调整紧固而造成模板变形。
模板垂直度:模板安装,调整紧固,逐层进行。
当下部一环模板达到要求时,上层模板安装时只需要注意控制模板上口平面位置。
平面位置达到要求后,垂直度即可达到要求。
高程控制:高墩身施工时高程采用两种测量方法:①、直接丈量控制法. ②、水准仪测量控制法。
在施工墩身下部时在距承台顶面1m处做一标志线,同时在临时水准点处安装一根20㎜膨胀螺栓(外露5.0㎝)。
每次检查高程时已有的永久水准点引测该临时水准点,计算出临时水准点高程,再用经鉴定过的50m长钢尺垂直丈量模板控制点至膨胀螺栓顶面的高差,结合钢尺修正系数即可计算出模板上控制点的高程。
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控制墩顶标高。
本桥原地面中间低两边高,同样可以用水准仪测量控制。
单箱四周模板任意点之间高差控制:在墩身第一次立模时该项工作就做为严格控制项目。
控制时采用水平尺检查,做好该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1)防止模板组装时累积误差过大造成模板连接孔错位,模板无法用螺栓连接。
(2)防止因模板之间相对高差过大,造成上口定位困难,更甚者可能造成模板上口四周偏斜,平面位置无论如何调整也无法达到设计位置。
(3)无论如何调整模板上口平面位置总会存在误差,这些误差应在上层模板定位时进行校正,若模板上口相差高度较大,则无法纠偏。
6)混凝土浇注墩身C40混凝土为泵送混凝土,采用泵送工艺。
墩身下部12m段采用塔吊运输混凝土,使混凝土入模时浇注点较多,浇注高度均匀,混凝土坍落度尽可能降低,这样可大大减小气泡出现的频率,可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减少混凝土外观常见毛病,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
脱模剂选高效脱模剂,表面光泽一致。
墩身12m 以上采用高压混凝土泵垂直输送。
高压混凝土泵泵管布设:墩身施工时在单箱墩身背阴面设置泵管预埋件,每3m高设一组(泵管每节长度3m)。
预埋件为M22螺栓,预埋件沿墩身呈竖向布设,每组水平布设两根,净间距20㎝。
预埋件构造:预埋螺栓长20㎝(半丝),最大外伸量不小于5㎝.先在螺栓端头套一节小钢管,再在小钢管外套一节大钢管,两节钢管需接约5厘米长(螺栓顶帽藏在大钢管中)且后端封口。
安装时先把小钢管端头用软物填塞软物端垂直顶紧模板表面,再在主筋上点焊定位。
两个预埋件水平布设,间距20㎝。
拆模后,有软物的地方砂浆很快干硬,表面颜色与其他部位颜色不一样,很容易找到预埋件位置。
挑出软物,用电焊点击螺栓端头使之粘掉,轻轻用力即可拔出预埋螺栓。
使用专用卡箍在预埋件处固定混凝土泵管,安装时注意在卡箍内垫厚的2㎜高强橡胶条,避免泵送过程中管道振动,损坏预埋件。
预埋件位置应事先结合实际情况计算确定,同时在最下部弯管处设竖向支撑台架,以承受泵管及管中混凝土重量。
混凝土浇注时采用分层浇注,层高30㎝。
浇注时多设几个浇注点,尽可能使浇注点分布均匀,混凝土浇注高度相等,避免因浇注点少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高差较大,要靠振捣棒赶着走才能平整,同时可避免因赶混凝土时造成的假密实而出现的漏捣,提高混凝土内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