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学善思,做课堂的主人

乐学善思,做课堂的主人


一、课堂积极参与,搞好
当堂检测 二、利用早读、晚自习, 做好知识的“堂堂清、日 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班干部、小组长在“三段式”课堂上的作用
什么样的人在“三段式”课改下适合做班干
部、小组长?
“诚实、刚正、以身
作则”
二、班干部、小组长的工作
1、建立“班训、组训” 2、培养班内组内同学积极参与课

我们的课堂上的同学是如此的孤独
我们老师是多么的辛劳
我们老师却是多么的辛苦
原来课堂也可以这样
看看视频,想一想,我们的课堂有 什么不一样?
找到差距,可是我 们该怎么行动起来 ?
“三段式”课堂上的我们应该怎么 做??
• 课堂的布置 • 相对而坐,方 便交流讨论

如何在课堂积极参与,搞好展示?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体现在生生、
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 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习讨 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本过 程既是预习模块学习成果的展现, 又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 行的提炼提升。
展示要求
1:发言、展示动作迅速。 2:声音洪亮、仪态大方 3:当好观众、及时纠错 4:积极参与、敢于表现 5:口语准确、流畅清晰 6:书写工整、力求准确
堂,并检查该情况,做好记录 3、协调组织好班内、组内同学课 堂任务的分配 4、确立好班内、组内同学的“帮 扶”工作,做好优、差生结对互助
“三段式”课改对于我们成长、成才的意义
大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大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 课改”,涉及到千家万户。人人都在研究新 课改,人人都在关注新课改,人人都在参与 新课改,有的人持支持的态度,有的人持反 对的态度。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呢 ?几年来的“新课改”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呢?这些问号值得我们探究。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理念上突出了以学生为本
的价值观,关注了学生的全面、自主、有个 性的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课程目标上致 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在课程内容上更 加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课程 评价上主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多样性 的评价方式,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评 价体系。总之,新课程改革从学生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 力等全方位的发展着眼。
分层训练—应用探 究—双基过关—主 干题型训练—综合 训练
板书 出示 课题 要求
自学 指导
小试 牛刀
学习 成果 交流
问题 生成
生生 师生
互动 互动
巩固 提升
“三段式”课堂特点:
• 1、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带 着问题听讲。 • 课堂始终坚持四不讲原则: • 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想想能会的不讲,想想不会但小 组内及小组间交流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 • 2、教给学生学习的思维、方法、技巧。 3、验收:堂堂验收、人人验收、分层验收、对子 验收、 小组验收。
“动”是指:每位学生都始终在动脑、动手、动口。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坐与站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学生 可以站到所讲的黑板周围,专心听讲,以组为单位,分组 要按高低顺序站。有时到前黑板,有时到后黑板,有时到 侧面黑板,有时站、有时坐,始终充满活力。 课堂效果好,目标达成度高。
“活”是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好。上课时,学生
我校的“三段式”教改课堂是一种什么 样的课堂?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 才规格才有多样性,才能 培训孩子的创造性。只有 孩子有了创造性,培训人 才多样化,将来的人才结 构才能形成一个生动的局 面。
自主学习、初步 探究。研读文本 —归纳知识 —完成学案
合作交流,深化 探究。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教师精讲
乐学善思,做课堂的主人
———“三段式课改”下的学生角色认 知
成都石室外语 张祖强
传统课堂教育有哪些弊端

我们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就是知识输出的机器,学生 成了接收器。教师就像母亲把咬碎的事物用嘴一点点 喂给婴儿一样,婴儿能接收多少完全取决与母亲咬得 是否碎,给婴儿喂多少等。那样的课堂上我们会看到 大家坐得端端正正,甚至规矩地背着手听;我们也会 看到一些同学因为对教师的讲解不感兴趣而打瞌睡, 一上课就盼着下课;我们也会看到教师在讲台上挥汗 如雨下面的同学们却听不进去究竟在讲什么。原本是 学生做主的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原本是教 师学生各有角色演电影的,成了教师一个人就包办完 了。这样的课堂扼杀了同学们的学习的兴趣、扼杀了 同学们的创造性和个性。所以必须得改。
特别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
我们的优势: 1、大家聪明 2、见多识广 3、我们读书较多 4、我们的学习能力强
课改中值板上讲解时要求其
余他同学尽量围到黑板周围去静听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时要站 起来自由围成圈以保证每一位同学 都能听到其他同学的发言 3:给同学纠错时积极主动、尽快 形成争着纠错的风气
“三段式”课改下学生的地位
• 《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 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式”。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教会学生学 会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学得好,在保证文化 成绩提高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 团队意识等均大幅度提升。
“好”是指: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达到各自应有的收获,
我校目前课堂中,学生存 在的不足
学生角色认知不明,没有明白
自己才是真正课堂的主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
1、从不主动回答问题,羞涩、胆怯 2、小组谈论时,从不热心,被动“收听” 3、对于同学的发言漠不关心,从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4、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利用讨论时讲与学习无关的 事 5、课堂发言,哗众取宠,不着边际
成功无捷径,不奉献,不走弯路,不
大量付出就不会创造出卓越的成绩。
——艾斯硅斯(美国年度教师)

6、如果你喜欢积累,就把你积累的与本文有关的名 人名言、诗词句、文章或其它资料整理出来,说给大 家听。 7、如果你喜欢写作,就把你学完本文后的真实感受 写下来或者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你写一个小片段, 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你的心声。 8、如果你读完本文后感触颇深或深受启发,可以用 你有的个性语言、歌曲、诗歌、舞蹈、绘画等,把你 的感受表现出来。 .......
活页夹(夹学案与试卷);
双色笔(用红色标出不会的,用蓝色纠错);
纠错本(预习本)(将各自针对性强,有意义的错整理 好,期末主要复习纠错本)。
搞好课前组织准备工作。
呼班训、组训(这绝对不是形
式)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按照老师的布置搞好预习
学生如何写预习笔记(语文)
1 、如果你喜欢读,就把喜欢的文章有感情地读书给 大家听。 2、如果你善于品味,就对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某一段 落或某一片段进行分析。 3、如果你喜欢演,就把课文的某一部份或整篇文章 排演成课本剧或是小品演给大家看,看谁能把人物性 格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 4、如果你喜欢唱歌,就把你对课文的理解编成歌曲 ,用你喜欢的曲调唱出来。 5、如果你擅长讲故事,就把你会的与课文有关的故 事讲给大家听。
课堂是同学们的舞台,课堂同学们是主人,
我们要把教师剥夺了的权利夺回来。我们需 要变要我学、强迫我学为我自己自愿学、乐 于学。 知识我们容易忘记,但通过课堂锻炼的能力 却能伴随终身、受益终身。
国务委员刘延东曾说:
• 大学走出的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深度,还 要有知识的广度;不仅要有学习知识的能 力,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学生的优势是基础知识扎实,勤奋好 学,但也存在着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足 的问题。为此将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当其他同学在展示时你必须做
到安静和认真听以及记笔记等 5:每一位同学从今天起各科必须 要有一本预习笔记本,每天认真完 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6:同学们要形成争着上黑板和展 示的良好风气。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在积极参与 到课堂中来并努力表现自己的同学 今后一定是同龄人中很优秀的代表
新课改下我们如何提高成绩?


新课改运行下的校园,学生有自信了,学 生会设问了,学生愿意合作了,学生思维开 阔了,学生走上讲台了,学生帮助老师查找 资料了,学生会规划自己的前景了,学生踊 跃地走出国门了……一句发字肺腑的话:新 课改带给我们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变化。

同学们,我们正在从事的,不仅是关系到我们成长以 及未来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在今后发展的 问题。今天,我们有幸在成都石室外语接受这样先进 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我坚信,于我们个人有利、 于社会有利,于我们国家的长足发展更有利!这是一 个光荣的事业,为我们目前所从事的感到骄傲和自豪 吧!让我们积极投身课改,做课改的先锋!


2002年起我们的校园里就到处洋溢着新课改的气 息。我们对新课改高度重视,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新课改。我们懂得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需要什么样的 教师,新的课程改革最终要学生发生变化,那首先我 们的教师需要变化。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角色,教师 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有待于转变与提高。因此,教师的 国内国外的培训,教师的科研课题带动下的校本研修 ,教师的自主和合作学习和探究等提高了教师自身的 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的案例:在国际性知识竞赛中,笔试 方面中国的学生得分很高,可是在口头表达,设问的环节上, 我们的学生就败下阵来;一辆豪华型大客车上坐着来自各国的 青少年,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外国孩子的问题此起彼伏,可是中 国的孩子却沉默寡言;外国的课堂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 ,我们的课堂是老师点名才勉强说两句;遇到一个问题,国外 的孩子能想出若干个解决方法,而我们的孩子满脑子在搜索老 师曾讲过哪种方法。这些差距说明了什么?这些差距说明我们 教育的失败。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扣书 本的狭隘观念……使我们的学生行为谨小慎微,把老师作为一 根离不开的拐杖,不管想什么问题,首先想到“老师是怎么讲 的”,思维迟钝,视野局限,素质不高。这样的青少年还能有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的青少年能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生存吗?答案还是否定的。教育已 经是国际化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国际化的。所以, 我们过去的那种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已经淘汰, 新课改势在必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