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反垄断现状与分析

中国反垄断现状与分析


2014.8.6 发改委
2014年8月6日,发改 委还透露,已经完成了 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 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 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 依法进行处罚
2014.8.5 克莱斯勒
2014.7.26 一汽-大众 奥迪
将于8月1日起下调国产 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 “零整比”也随之降低
2014.7.25 捷豹/路虎
对旗下3款车型厂商 指导价格进行调整
在克莱斯勒反垄断事实已被查明的同时,8月5日 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布对部分产品和 配件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进行调整,如大灯、外后视 镜、起动机等在内的145种高价值高保修率零配件 的价格将下调20%。虽然主动降价,但是此次克 莱斯勒将被处罚已成定局
目录 contents
《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 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 告》 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 经销商备案工作,说明以后汽车企业对 经销商管控会弱化,将来可能出现一家 4S店可以同时卖多个品牌,不再受‘授 权 ’和品牌管理办法的约束
整车配件零整比
4月1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在京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 18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以下简称“零整比”)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要系数。结果显
工商总局立案数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7
2 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
随着国内国 际对于中国 《反垄断 法》实施情 况的关注度 持续加大, “中国式反垄 断”已然进入 新常态。
2005年
2008年8月1日
2011年3月7日
2012年
举 例 谈 ︓ 汽 车 行 业 的 反 垄 断
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
商务部 经营者集中反垄断立案数
250
200
205
207
224
150
Hale Waihona Puke 136 77149
100
50
17
0
2008年8月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9月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
2008年9月,全球著名可口可乐公司斥资179亿港币,收购汇源果汁,并将收购计划提交反垄断审查。最 终在商务部两次反垄断审查中,该计划被否决。 否决三大理由: (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 (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 (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最终,双方尊重商务部的决定,收购计划搁浅。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了解 到: 反垄断不仅可以维护消 费者的权益和公共利益,同样也 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了 和谐的竞争环境。
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期望的不合理
《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反垄断法在中国被寄予了不合 理的期望。从《反垄断法》首次见诸报端,媒体就将之哄抬为破除行 政性垄断的“神兵利器”,一些学者和官员对此也津津乐道。《反垄 断法》中也处处可以看到对这种期望的迁就,如对行政性垄断单设一 章,明文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偏向保护等。而《反垄断法》真正的宗旨 应当是保护自由竞争,不是有意地保护某个竞争者或打击某个竞争者。 行政垄断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破除决不是靠一部法律就能完 成的,与市场规律相违背的行政垄断并不会长期存在,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未来可能成为执法重点的仍将是私人垄断,所以私人垄断才 应是《反垄断法》的核心,这是法律应具有的前瞻性的要求。《反垄 断法》固然承担着一定的历史任务,但并不能因此就应当留下了朝令 夕改的隐患。
新华社刊发相关报道 新华社“新华视点” 发出一篇名为《进口 汽车:市场垄断的 “重灾区”?》的报 道,引发舆论热议。
发改委:未对汽车进行反垄断立案 传闻称,发改委委托中国汽车流通 协会对汽车产业进行反垄断法调 查。后国家发改委内部知情人士透 露,目前发改委反垄断局并未对汽 车进行反垄断立案。确定垄断行 为,需要大量的时间。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汽车 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 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 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 等活动。"无疑强化了厂商的 垄断地位
《反垄断法》实施 当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 秘书长陈效禹曾表示:" 《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后 将对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 响。其中,进口车涉嫌纵 向垄断、滥用市场支配地 位、限制区域销售等多项 违法现象。"
2010年1月8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书刊发 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三个协会发布了国内图 书出版发行业第一部行业规范——《图书公平交易规 则》。该规则中,相关条例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进入 零售市场时,必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网上书店或会员 制销售时,最多享受不低于85折的优惠幅度。此规定也 被业内称之谓“图书限折令”。
2014年4月10日
2014年2月
2013年7月
2013.3.31
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整比系数研究 成果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汽车维修 协会在京联合发布国内常见车型零 整比系数研究成果,首次披露了18 种常见车型的“整车配件零整比” 和“50项易损配件零整比”两个重 要系数
2014年6月
反垄断局官员表态 2014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价格 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表 示,正在对汽车配件纵向垄断案做 外围调查。
示,在18个车型零整比系数中,最高的为1273%,也就是说如果更换该车型所有配件,费用相当于购买12款新车。
国际上通行的零整比——2比1或3比1。
被约谈车企及整改情况
车企名称 整改内容
大幅降原装备件价格
具体内容
1、8月1日起主动下调国产车型的原装备件价格,“零部件价格之和与整车销售价格的比值”也 随之降低; 2、奥迪A6L TFSI 舒适型的2.0升TFSI发动机价格下降22%,multitronic无级/手动一体式变速 器降价38%等 1、旗下3款车型厂商指导价格进行调整,最高降幅30万元,新价格从8月1日起开始生效; 2、降价车型包括揽胜加长版5.0 V8,揽胜运动版5.0 V8以及捷豹F-TYPE敞篷版全系车型 1、7月1日起,奔驰的维修保养价格进行全方位的下调; 2、保养涵盖A/B/C/EGLK/M/R/S等主力车型及SMART车型 尚未进行回应
3、垄断行业特别是行政垄断行业排斥竞争,必然带来经营管理的低效率,并且严重损害资源
优化配置。
中国反垄断措施
法律的出台
2007年8月30日,酝酿十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 式出台,为我国的反垄断规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大多数国家基本 一致,中国反垄断法确立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以及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
2014年8月
2014年6月30日
2014年7月31日
多家车企被约谈 商务部向中国汽车流通 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 地区封锁行业垄断问卷 调查的通知》。多家国 内车企的相关负责人被 约谈,相关处罚结果或 将出台,反垄断调查已 经进入落地阶段
交通部发布《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 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 稿)》 要求要鼓励汽车维修配件自由流通,鼓励原 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 件和具有自有品牌、商标或标识的独立售后 配件;鼓励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 转售、提供原厂配件
中国《反垄断法》的起草中,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指导和法律实务界的建议, 反映在法律条文上,就是规则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豁免的规定不合 理、强制兼并前通报、未规定行政执法的具体程序、没有效率抗辩等等。美国反 托拉斯法的历史表明,竞争法设计的基础就是垄断经济学,经济学论证了反垄断 的必要性和法律赋予政府干预经济权力的必要性。如果脱离经济学的支持,竞争 法就成了无本之木,科学性失去了根据,很容易在各种利益的左右下成为政府任 意干预经济的工具。而法律实务界提出的建议对中国立法尤其重要。中国以往很 多法律,在起草和出台时宣称广泛吸取了各方经验,但一旦付诸实践,就暴露了 难以操作的问题,然后只好借助于已被认为有“越权”之嫌的司法解释。有时候法 律前脚才出台,法务界后脚已经在催促司法解释跟上了。这说明中国立法技术尚 待提高,也反映了中国立法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轨。为了增强法律的操作 性,在立法过程中应当听取实务界的意见。
中国反垄断现状与分析
——经济1403
目录 contents
中国 反垄断
01
中国反垄断现状
02
中国反垄断分析
垄断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经营者集中
行政垄断
行业垄断 经济性垄断
垄断的危害
1、造成市场经济畸形发展,行政垄断更成为深入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阻碍
2、垄断行业天然带来暴利,造成垄断行业高收入,分配严重不公
中国 反垄断
01
中国反垄断现状
02
中国反垄断分析

新闻一: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在反垄断风暴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奔驰算是“醒悟”得比较早,在7月初,其就 下调了保养费用,而到了 8月3日,奔驰第二次宣布,将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 修配件的价格,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奔驰已两次下调保养和售后零部件价格,但 这并未阻挡住反垄断部门对其的调查取证。8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 所属的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上海办事处,以及苏州、无锡、丹阳等5个城市的 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而此前唯一没有“入围”反垄断调查范围的德系豪华车品牌三强之一的宝马, 也已进入相关部门的约谈程序。8月7日,宝马(中国)公关公司向媒体发布了一篇名为 《宝马售后服务强化“透明度”和“开放性”》的公关稿,文中提道:“宝马宣 布,8月11日起,进一步下调原厂零部件的批发价格 ,包括车身、压缩机、发电 机、电瓶和刹车盘等在内的2000余件产品,平均降幅达20% 。”这样积极的态度, 与之前力图与垄断撇清关系的奔驰如出一辙。 除此以外,7月25日,捷豹路虎宣布下调旗下3款产品价格,平均下调了20万 元;7月26日,一汽大众奥迪宣布,将主动下调国产车型原装配件价格,下调比率或 达38%;8月5日,克莱斯勒中国宣布调整部分产品及零配件价格,最高降幅6.5万 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