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第二章 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2.第二章 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22
三、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吸附功能
* 表面吸附功能:疏水基容易与非极性物质吸附,亲水基 则容易与极性物质吸附,这种功能被称为“表面活性”。
23
四、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技术指标
1、临界胶束浓度(CMC值):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大量胶束时所需要的最低浓度。
* 正吸附: CMC值 之前, * 胶束化: CMC值 之后。
15
第二节 染整助剂
一、基本定义
染整加工中使用的辅助化学品或专用化学品。
二、其他说法
1、染整加工中除染料和颜料(色素)之外的所 有化学品。
2、染整加工中使用的精细化学品。
16
主要作用:
· 提高纺织品的质量, · 改善加工效果, · 提高生产效益, · 简化工艺过程, · 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服用性能, · 便于三废处理。
首先也将比较稳定的氯型用碱转型为活性较高的氢氧型树脂:
R-CH2N(CH3)Cl+OH- → R-CH2 N (CH3)3OH+Cl- 再与经阳离子软化的水或硬水缓慢接触,发生离子交换,使软水
变为中性或进一步净化水质: 2R-CH2N(CH3) 3OH+SO42-+2H+ → [R-CH2N(CH3) 3]2 SO4+2H2O (3)、离子交换法的优点 ▪ 可再生之后循环使用。 ▪ 适合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40
(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平平加O系列产品: C18H37O(CH2CH2O)nH C12H25O(CH2CH2O)nH
(n =15~25)
* 渗透剂JFC: CH3(CH2)6CH2O(CH2CH2O)5H
* 乳化剂OP:
41
* 聚醚类 RO(C2H4O)a(C3H6O)b(C2H4O)cH 。 * 烷基醇酰胺类
织物+洗涤剂
34
污垢去除的具体方式:
(1)洗涤剂向纤维和污垢作定向界面吸附,并向纤维与
污垢之间润湿、渗透。
(2)在洗涤剂分割、取代作用下,污垢与纤维间结合力 减弱、在机械或水流作用下脱离纤维。
35
(3)脱离下来的污 垢在水溶液中被洗 涤剂乳化分散或增 溶,不使其再沉积 回织物表面。
(4)污垢与洗涤 剂被水溶液冲洗除
第二章
染整用水和表面活性剂
1
授课要点 ▪
染整用水的基本要求和水质软化方法;
▪ 染整助剂的作用及常用产品; ▪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观念和主要功能。
2
第一节
染整用水
▪ 纺织工业总用水量为92亿吨,其中新鲜水量 66亿吨,位居全国各行业第二位。
▪ 印染工业总用水量64亿吨,占纺织业的70%, 新鲜水取用量58亿吨,占纺织业88%,水的回收 利用率仅10%。 ▪ 平均每生产1000m印染布约耗水20t,其中煮练 占一半。
5
总硬度:
用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总和表示。
水质硬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以一百万份水中碳酸钙(镁盐换 算成碳酸钙)的份数来表示。
简称ppm(或mg/L)。
6
三、染整加工对水质的要求
1、硬水和软水区分表 水 质 极软水 软 水 略硬水 硬 水 极硬水 ppm(mg/L) 15 15~50 50~100 100~200 >200
相,前者为液体(液—液之间),而后者为固体(固—液之
间) 。
29
3.乳液: (1)水包油型或油/水 型(O/ W型)——水是 连续相(外相),而油 是不连续相(内相)。 (2)油包水型或水/油型(W/O型)——油是连续相(外 相),而水是不连续相(内相)。 * 染整加工中常用的乳化剂、分散剂以油/水型居多, 如平平加O系列、OP系列、扩散剂NNO、分散剂CNF、分散 剂WA等。
失的表面活性剂或助剂称为消泡剂。 * 染整加工中多用消泡剂。
33
(五)洗涤作用
从浸在某种介质(多为水)中的固体表面除去异物或污 垢的过程称为洗涤。 能发挥洗涤作用的化学品称为洗涤剂,洗涤剂多以表面 活性剂作为主要成分。
洗涤作用较复杂,是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乳化、分散、 增溶等综合作用以及搅拌、揉搓、水流等机械作用的共 同结果。以织物为例,洗涤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织物· 污垢+洗涤剂 → 织物· 洗涤剂+污垢· 洗涤剂 ↓
44
(六)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分子主链是由硅氧键(—Si—O—)而构成的一类
新型表面活性剂,目前被广泛用作织物柔软整理剂。 如氨基硅油:
45
(七)有机氟表面活性剂
疏水基中的氢原子全部或部分被氟原子所取代的一类新型 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用途是将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接枝 改性或自身络合处理,从而制造出性能优异的织物涂层防 水剂、拒水剂、防油剂。
* 亚甲基二萘磺酸钠(分散剂NNO):
*脂肪醇硫酸酯钠:
C12H25SO4Na 。
*乙二醇单丁醚 磷酸酯钠盐:39(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匀染剂1227、缓染剂TAN)
* 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抗静电剂SN): C18H37—N+(CH3)2—CH2CH2OH· 3- NO
17
染整助剂的分类
▪ 练漂助剂:退浆剂、煮练剂、漂白剂、增白剂、洗涤剂、 渗透剂等。 ▪ 印染助剂:匀染剂、促染剂、洗涤剂、渗透剂、乳化剂、 分散剂、固色剂、黏合剂、增稠剂、助溶剂等。 ▪ 整理助剂:防皱剂、柔软剂、阻燃剂、拒水剂、防油剂、 杀菌剂、树脂整理剂等。
染整助剂的类型特点
▪ 50%以上都是表面活性剂; ▪ 以表面活性剂作为主要成分。
25
五、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
(一)润湿和渗透作用
润湿是固体表面上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 染整加工中,多为纤维(固体)表面上的气体(一种流 体)被水(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
26
27
液体在固体表面润湿的平衡关系式:
cosθ =(γ S-γ
SL)∕γ L
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γL和γSL都显著降低,从而使 θ角变小,达到提高液体润湿性能的作用。 在染整加工中常用的润湿渗透剂产品有渗透剂JFC、渗透剂T、 拉开粉BX、渗透剂5881、丝光渗透剂MP等。
24
2、表面活性剂的亲疏平衡值 (HLB值):
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亲水性与疏水性之间平衡关 系的数值,即HLB (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值。 * HLB值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强、疏水性越弱;反之,HLB值越 小表示疏水性越强、亲水性越弱; *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40之间(以油酸的HLB=1、 油酸钠的HLB=18作为基准);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0~20之间(以石蜡的 HLB=0、聚乙二醇的HLB=20作为基准)。
28
(二)乳化和分散作用
1.乳化作用: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放在一起, 使一种液体以极微小的液滴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这种 体系就称为乳状液或乳液,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分散作用:将固体物质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 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液或悬浮液,这种作用称为分散 作用。 * 乳化和分散两种作用极为相似,其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内
10
四、水质软化
为了保证染整用水的质量,应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 方法降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的含量,这种处理过 程称为水质的软化。
11
1、沸煮法(去除暂时硬度):
Ca(HCO3)2 (沸煮) →CaCO3↓+H2O+CO2↑
2、化学法(去除永久硬度) : (1)沉淀法: CaSO4+Na2CO3 —→ CaCO3↓+Na2SO4
<100 mg/L
9
水质不合格对染整加工的影响
▪ 某些助剂(如肥皂)遇到钙、镁离子会生成不溶性的钙、 镁盐而沉积在织物上,会造成斑渍,沾污织物,影响手感。 ▪硬水能使某些染料发生沉淀,造成染色不匀等。 ▪ 铁、锰等离子,在漂白时不但影响织物的白度,还能诱 发纤维的脆损。 ▪ 硬水能在锅炉体内壁及炉管的内表面形成水垢,降低热 传导率,甚至由于导热不匀酿成锅炉爆炸。
去,吸附于织物表 面的残余洗涤剂也
一同被冲洗除去。
36
37
六、常用表面活性剂产品
(一)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通式为RCOONa,如: C17H35COONa、 C15H31COONa、 C17H33COONa等。 * 烷基苯磺酸钠: C12H25— —SO3Na。
38
30
(三)增溶作用
在溶剂中完全不溶或微溶的物质,进入表面活性剂形成 的胶束中得到溶解,这种现象称为增溶作用。 增溶作用与乳化、分散作用的区别在于: (1)增溶作用的溶解物质,既可以是液体也可是固体。 (2)乳化作用和分散作用形成的是热力学不稳定多相 分散体系,而增溶作用形成的是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 (3)乳状液和分散液多为乳白状和悬浊状,而增溶溶 液为透明状。 其联系在于:增溶作用可以看作是乳化作用或分散作 用的极限阶段、理想状态,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 形成条件:*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足够的用量。
如尼纳尔、6501、704等。
*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司盘(Span)系列和吐温(Tween)系列产品。 * 其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如聚氧乙烯蓖麻油、PEG脂肪酸酯系列、甘油聚氧 乙烯醚、硬脂酸甘油酯、三乙醇胺油酸酯等。
42
(四)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 十二烷基二甲基乙羧基季铵(BS—12): C12H25—N+(CH3)2—CH2COO- 染整加工中可用作抗静电剂、柔软剂、钙皂分散剂、缩绒 剂、水质稳定剂等。 * 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双鲸CAB—30) C11H23CONH—C3H6—N+(CH3)2—CH2COO- 具有柔软、净洗、抗静电、杀菌等性能,是纺织染整中一 种优良净洗剂及柔软整理剂。
其作用原理如下: 先将比较稳定的钠型树脂用酸转型为活性较高的氢型树 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