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问题

地震引起的砂土液化问题

n
液化等级 判别深度为15m时 的液化指数 判别深度为20m时 的液化指数
轻微 0<IlE≤5 0<IlE≤6
中等 5<IlE≤10
严重 IlE>15
6<IlE≤18
IlE>18
4.液化土层的防治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根据地基的液化等级和建筑抗震 设防类别,选择部分或全部消除 液化和建筑结构的处理。 处理方法主要有: 换土法、加密法、围封法等 设沉降缝、筏板基础、深基础、 桩基
(3)饱和砂层的成因和年代 易于液化的砂体常见于河漫滩沉积、 一级阶地以及时代相似的古河床沉积 等。 (4)地震荷载 主要是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Dmax=0.82×100.862(M-5)
震级(M)
5 6 7 8
最大震中距(km)
1 5-10 50-100 200-300
3.2 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 大致分为初判、液化判定、液化等 级判定三个阶段。 (1)初判
对砂土 ρc=3。 当N63.5<Ncr时,判定为液化;否 则判定为不液化。 此外还有静力触探法、剪切波速 法、理论剪应力法、动三轴试验测 试等。
ds≤15 15≤ds≤20
(3)液化等级判定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探明 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然后计算 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
Ni I lE 1 N来自d i wi i 1 cri
2.地震引起砂土液化的机理
地震作用下,砂土颗粒受到其值等于震动加速 度和颗粒质量乘积的惯性力的反复作用,土层的 振动频率一般是1~2周期/秒,在这种高频振动荷 载下,加之砂土没有内聚力或内聚力基本为零, 土颗粒就会处于运动状态而趋于密实。在此过程 中,土中孔隙水受到挤压而产生孔隙水压力,并 向外排出一部分来消散孔隙水压力。但是由于震 动周期极短,上次震动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还未完 全消散,又开始下一周期的震动,从而使得孔隙 水压力逐渐增高。
2012年4月
σ σ
地震作用
振动排水
σ
振动不排水
τ =(σ – (u0+∆u))· tanυ = σꞌ · tanυ
3.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
3.1砂土地震液化的形成条件 (1)砂土特性 土的粒径、颗粒级配、形状、 密度、渗透性、结构性、沉积历史、 固结程度、应力历史、排水条件等。 (2)埋藏条件 地下水埋深、上覆非液化粘性 土层厚度 。
地基失效:孔隙水压力增高使土体有效应力迅速 降低,土体失去抗剪强度而发生剪切破坏,造成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倾倒等。 溃坝滑坡:砂土颗粒在震动作用下重新排列密实, 引起孔隙水压力增高,土体失去抗剪强度,可导 致坝体的渗流破坏、裂缝和边坡的失稳(流滑) 等。
地震,尤其是强震引起的砂土 液化对液化区内的地下结构、公 路,桥梁、码头、堤坝、房屋、 管线、河流、农田等都有非常大 的危害! 因此,研究可液化砂土在地震 作用下的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是非常必要的。
5.总结
地震尚不可预知,其引起的砂土液化 的发生也较为突然,造成不可避免的损 失。 对于砂土液化机理及液化时应力应变 的研究,现实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现有液化处理技术实践效果良好,但 对于已加固砂土层的物理状态的研究欠 缺。由于试验难度大,可借助计算机数 值模拟软件进行辅助研究。
向在此次雅安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表示沉重哀悼!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为不液化 地质年代为Q3及其以前的 粘粒含量在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 13和16的 du>d0+db-2;dw>d0+db-3; du+dw>1.5d0+2db-4.5
(2)液化判定 标贯试验
Ncr N0 [0.9 0.1(d s d w )] 3 pc Ncr N0 [(2.4 0.1d s )] 3 pc
高等工程地质学
2012年4月
1.研究意义
2.地震引起砂土液化的机理
3.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 4.液化土层的防治措施
5.总结
1.地震引起砂土液化的研究意义
地震引发砂土液化的危害
喷水涌砂:砂土液化后,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在孔隙水压力和震动荷载下,水和土体喷出地表, 形成地面塌陷,地表变形,导致河道堵塞,农田 破坏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