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计划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计划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计划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这种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合称为“信息素养”.因此,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这一实验课题。

现将计划如下:
一、培养小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
我校从4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应掌握以下操作:1、能较为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Windows和IE浏览器等的操作;知道计算机的组成,知道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熟练使用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初步学会简单的制作FrontPage;能利用计算机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

知道网络安全,做到绿色上网。

了解知识版权的有关知识,尊重知识版权。

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向学生传达信息资源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收集
到所需要的信息:①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②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

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任务(问题)收集信息。

二、建立多种学习途径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基础下,建立多种学习途径也是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措施。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所以对学生提出各项要求的同时,教师本身就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多搞一些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反思,也可把自己的课向老师们展示,以此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长。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设置一个情景,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终去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的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和交流等信息素养。

总之,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校全体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道路,大力营造信息技术环境,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最终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2015年9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