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英语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

初中英语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

二、课题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学校信息化教学日益受到重视。

现在,我们学校普通班级均安装交互电子白板、数字投影仪,实现了普通班级的网络化多媒体教学。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能否拥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合适的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成为制约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软件因素。

目前,很多网络课程资源大部分为专业研究机构研发,和课堂教学应用结合不紧密。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也存在网络课程资源陈旧、匮乏问题。

随着网络教研的发展,大量网络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在教育教学应用中也存在整合、归类等问题。

所以,一线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搜集、整合、开发,如果建有和课堂教学应用结合紧密、实用、适用的网络课程资源库,不仅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教师的二次开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面对图、形、声、色具备,直观鲜活的多媒体课堂,瞬时延展、无处不在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空间、学习视野产生极大的影响。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对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拓展方面有什么提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国内外大多数由非教学一线的专业研究机构研发,且局限于教学多媒体资源,电子教案、练习拓展较少。

网络教研的发展,集合优秀教师教育智慧,在某些章节课程范围,对网络课程资源的研讨和开发相对丰富,如某些知识点的拓展资料,教学设计等,但也存在比较分散的问题。

对网络资源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新课标理念下与教材相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较少。

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有效整合。

随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遵循新课程理念,开发教学所需要的完整多媒体资源,包括教案、教学课件、内容拓展、练习反馈等内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拓展教师多媒体教学空间,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是今后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的趋势。

我们申请的课题研究内容,就顺应了这一趋势要求。

3、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信息化素养高。

我们是淄博市首批信息化校园,课题研究教师均为本专业大学毕业,专业学科能力过硬。

都有致力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热情和能力,都能熟练应用网页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

学校有一批熟练应用动画制作工具的教师,有较强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能力;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启动早,信息化教育装备基础雄厚。

教师人手一机,实现了网络化办公。

学校装备有多个基于网络化环境开展教学的专用教室,普通班级装配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开展基于交换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3)学科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基础雄厚。

早在2007年,学校实施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学科就开始进行整合农远资源二次开发建设校本资源库。

三年来,学校数字校本资源库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包括电子教案、练习反馈、教学课件在内的雄厚资源库
三、指导思想:
以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贯彻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网络化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四、实验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1、开发出一批能有效应用于英语新型课堂教学的资源。

2、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网络资源开发能力的英语教师。

3、形成生动丰富开放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特色。

4、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让学生学习在网络中检索知识,查阅档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和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

开发阶段研究的是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物,应用阶段研究的是相应学科的学生。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从2011年6月到2010年6月,每一阶段为期一年,分别为初中一至三年级英语网络课程资源和学生应用研究。

六、研究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教案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内容拓展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练习反馈的开发和运用研究
七、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八、研究目标检测体系:
在教学应用阶段,为了提高本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建立以测验、观察、问卷调查和作品分析等研究对象目标检测体系。

测验:包括课后测试、阶段性测试,最终测试等,主要用于检测实验对象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情况,是检验实验结果的主要工具。

观察:主要通过外显行为的观察了解实验对象的学习情绪、注意力等情况。

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研究对象不易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的心理、情感、态度、意志等情况,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目标设计出有一定深度的问卷。

作品分析:主要用于对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作文、考卷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思维行为等。

通过上述目标检测体系,建立研究对象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态度、行为和认知能力,以切实提高网络课题资源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时间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主要研究过程设计:
1、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2年7月):初中起始年级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阶段成果为学年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和应用研究论文。

阶段负责人:崔春叶
2、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初中第二学年英语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阶段成果为学年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和应用研究论文。

阶段负责人:鹿海鸥
3、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6月):初中第三年级年级英语网络课程资
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阶段成果为学年与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和应用研究论文。

阶段负责人:张金花
十、预期研究成果:
与现行鲁教版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阶段研究报告、论文。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指导小组:淄博市电教馆业务领导和区仪器站电教室领导
课题领导小组:总课题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指导专家组
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长:崔春叶
课题组成员:朱晶、鹿海鸥、张金花
十二、保障措施: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由学校电化教学业务部门牵头负责,学校有浓厚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保障课题研究所需的各项物资。

课题研究教师有较高信息化素养,学校有整合、积累的丰富的校本数字课程资源。

有市区业务领导的指导和课题研究专家组的指导,保障本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