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河南南召一中翟杰(邮编474650)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

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教学内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

页码如下: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

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

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

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请分析成分。

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

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

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

语言环境决定词性。

二、明确几个规则: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

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

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

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三、活用原因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

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1、名词活用(1)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一狼洞其中天雨墙坏(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例如:稍稍宾客其父(4)直接作状语例如:操军破,必北还2、动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惧有伏焉(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3、形容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2)用作动词例如:素善留候张良(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4、数词为动词例如:与臣而将四矣四、回顾(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

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

词义随之而变。

(2)翻译是关键。

多读多见就好了。

三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教学过程: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后。

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

正确翻译后可判断特殊句式。

二、形象展示。

做六个模具,在“名标”上分别写六个成分,比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

请出六们贵宾(佳宾)就座。

四大家领导:主状谓宾县委政府人大政协三、按类型分析1、判断句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

(1)……者……也(2)者也(3)……,……也(4)乃、为、即(5)“是”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阳夏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例如:盖以(之)诱敌必以情(处理)(触龙)入而徐趋公弗许(之)问之(于)客曰3、宾语前置句宾语在谓语的前面。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主谓倒装主语在谓语的后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太厉害了!5、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

例如: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

6、介宾短语后置翻译后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在谓语之前。

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谓语之后。

例如:投之以骨以骨投之用骨头扔给狼一、学法点拨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应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复习可以注意三点:一是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

二是不要离开课本,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含义、用法。

三是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

关于这18个文言虚词,同学们复习时首先应重新翻翻教材,看看课本上对每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归纳,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再用到具体文章中去就容易多了。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判断句的基本形式:①……者,……也;或:……者,……;或:……,……也;或:……者也。

②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判断。

③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被动句的基本形式:①用“于”字表示;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④用“被”表示;⑤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

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③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①省略主语;②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③省略宾语;④省略介词后的宾语;⑤省略介词“于”。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2003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

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例如:原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 │ │译句: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按原文表达的大意翻译。

例如:原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句:(张衡)到职工作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为了准确表达文意,对原句中红色词语没有直译,而是运用了意译的方法。

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这样进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通读全句,标注要点。

按照词序,对应翻译。

调整语序,符合规范。

检查校正,以防误译。

4.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首先要理解阅读材料的文意,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

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综合,反复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