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标记-1

第九章 标记-1


♦线性DNA模板多处与寡核苷酸引物杂交; ♦ 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沿单链模板合成dsDNA (5’—3’);(无5’—3’外切核酸酶活性) ♦并将Dig-11-dUTP掺入DNA。
(2) 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
原理: ♦ E.coli DNA聚合酶I具有5’-3’外切核酸酶活性,从切口的 5’端除去核苷酸; ♦ E.coli DNA聚合酶I (5’-3’聚合酶活性)催化下,把核苷 酸残基加在切口的3’-OH端; ♦ 5’端的去除,与3’的加入核苷酸同时进行,切口沿着DNA 模板链移动,Dig-II-dUTP被加入到DNA双链中。
试剂: ♦随机引物:用DNase酶降解小牛胸腺DNA或鲑鱼精DNA,产生的6—
12个核苷酸的ssDNA/或用合成仪合成 ♦ DNA模板: ♦ DNA聚合酶:来自E.coli的DNA聚合酶I大片段(称为Klenow片段) ♦ Dig-11-dUTP:标记物 ♦ dNTP:底物
原理:
♦将待标记的DNA片段变性;
1.1.1 基本概念 探针(probe):标记\示踪物
1.1.2 探针的种类及选择
(1) 种类:根据核酸探针的来源及性质,分为: 基因组DNA探针 DNA cDNA探针(包括单链DNA探针) cRNA探针(体外转录的cRNA探针)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断探针:15—30bp
(2) 探针的选择: 原则:要有高度的特异性
引物 随机引物法 切口平移法 PCR法 随机引物 切口处 正链引物 负链引物
酶 Klenow片段 DNaseI E.coliDNA聚合
1)3’端寡核苷酸探针(用Dig-II-ddUTP制备)
在末端转移酶作用下,在3’端加上Dig-II-ddUTP
原理:在合成待标记寡核苷酸至最后一步时,按固 相氨基磷酸盐方法,使5’端氨基活化,寡核苷酸 与DIG反应,制成5’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标记物:DIG-NHS easter,毒性大
2.1.5 RNA探针的制备
原理:单链RNA探针采用体外转录法制备
步骤:
♦将模板DNA插入到转录载体中(插入到强启动子下游的多 克隆位点),组建重组质粒;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外源DNA下游,使质粒线性化; ♦以此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在强启动子下游固定 位点开始转录,将DIG-UTP掺入至RNA链中。 得到RNA探针(每20-25个核苷酸可结合一个DIG-UTP)
2.1 地高辛标记(digoxigenin,DIG)
可用酶促反应将其掺入DNA或RNA中; 然后用带有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或荧光素的 抗地高辛抗体进行免疫反应; 通过化学呈色或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1.1 双链DNA探针标记
♦随机引物介导法 ♦ ♦切口平移法
1)随机引物介导法
2.3 介绍两种新标记法
2.3.1 扫若仑(psoralen)标记 原理(操作过程):
1)扫若仑为一种天然三环化合物 2)用320-400nm光射照,引起光循环反应,使带胺基的扫 若仑衍生物的三环平面插入核酸分子,与核酸分子共价连 接。
3)扫若仑衍生物结合于核酸中的胸苷及尿苷,故扫若仑衍 生物含量与核酸中的胸苷或尿苷含量成正比。 4)扫若仑标记为非酶学反应,反应恒定,可标记任何数量 的核酸。 5)扫若仑标上半抗原物质,即为制备好的探针。
原理:在PCR循环过程中,Taq DNA聚合酶(水 生栖热菌,耐热性好,70-75℃,反应活性高) 可将Dig-II-dUTP掺入DNA链中。
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 ♦是一种体外快速扩增DNA序列的技术 ♦采用耐热的Taq DNA聚合酶 ♦只需数小时,可成百万倍扩增特定序列
1.1.3理想的标记物具备的条件:
♦灵敏度高; ♦标记物与被标记物结合后,绝对不影响其base配对的特异性; ♦不影响探针分子的主要理化性能,如:解链温度Tm ♦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假阳性率低; ♦化学稳定性好,制作方便; ♦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损伤,价格低廉。
第二节 非核素标记
非放射性核素标记常用:生物素、地高辛
♦酶一底物颜色反应检测:亲和素可以用酶(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
等)、荧光素或高电子密度(铁蛋白,胶体金等)的标志物标记。
2.2.1 切口平移法制备生物素酰化的探针
采用生物素-II-dUTP 1kbDNA 1kbDNA可掺入50个生物素分子 50
2.2.2 随机引物介导制备生物素酰化探针 方法同Dig-11-dUTP Dig-11 dUTP
第九章 标记
几个概念:
1、标记:以共价键的方式将示踪物结合到某些生物 分子上,形成探针的过程。 2、探针(probe):示踪物与被标记物构成的复合 物。 探针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常用技术,在序列测定、 分子杂交、免疫分析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3、示踪物:
♦放射性同位素(核素):3H、14C、32P、35S、125I
2.1.2 单链DNA探针的制备
单链DNA探针不存在互补双链,避免了双链复性时形成的无 效杂合体。
1)将DNA模板重组克隆于M13噬菌体上,合成与其序列互 补的探针 原理(过程):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M13噬菌体上的DNA模板杂交; ♦以E.coli 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断合成带标记的DNA探针。
♦非放射性物质(非核素):地高辛、生物素等
本章提要
核酸探针简介 非核素标记 核素标记 探针的纯化 探针的鉴定 蛋白质(酶、抗体)标记
第一节 核酸探针简介
核酸探针:是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靶序列)发 生特异性互补(核酸杂交),并含示踪物的已知 核酸片断(DNA/RNA)。
1.1 核酸探针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3.2 分子灯塔探针(biological beacon)
原理:
1)分子灯塔探针:由25个核苷酸组成 2) 3’-端为5个NTP与5’-端为5个NTP为互补序列。在室温 下,熄灭剂与发光剂紧密结合,使荧光基团处于熄灭状态, 不产生荧光。 3)当灯塔探针中的15个NTP与靶DNA杂交时,发光剂与熄 灭剂分开,产生荧光。
2)3’-端尾部寡核苷酸探针
5’--- + DIG-dUTP + 末端转移酶 + dNTP 5’--- ♦ ♦ ♦ 原理: ♦在寡核苷酸3’-端加上10~100个碱基的尾巴。 ♦在标记过程中,末端转移酶将DIG-II-dUTP加在3’-尾部 ♦其灵敏度比3’端-寡核苷酸探针高10倍以上
3) 5’-端寡核苷酸探针
2.2 生物素标记 (biotin)
原理: ♦链霉菌白旦白(链霉菌亲和素),有4个生物素结合位点,既可与探针
中的生物素结合,又可与酶标记的生物素(如:碱性磷酸酶)结合。
♦将生物素(Biotin)连接在核酸探针上,利用亲和素对生物素有极高
亲和力的原理,分子杂交后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进行检测。
试剂: ♦寡核苷酸引物 ♦ E.coli DNA聚合酶I的klenow片断 ♦ Dig-11-dUTP: ♦ dNTP
2) 用反转录酶将mRNA反转录为cDNA(互补DNA)
要加RNase抑制剂,避免RNA酶的污染; AMV反转录酶:来自鸟类或成髓细胞白血病病毒
2.1.3 PCR法合成DNA探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