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4分)(1-7每句1分,第8、9题各2分,书写1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2.,白露未已。

(《蒹葭》)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6.北国冬天,万里冰封,终日飘雪,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表现北国迷人风光的诗句是:,。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讲求名利,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有,。

表明了自己淡泊名利,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

8.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幸福温馨,这个时候,一家人赏明月,尝美味,看节目,玩游戏等等,真是其乐融融。

多么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这美好的时刻,家人希望你用一副对联记录这温馨画面,定格这幸福瞬间。

请你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赏明月,共享乾坤幸福。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全民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可是在午餐时有同学却在浪费,将剩余的大量食物倾倒,对于这种现象,班主任召开班会号召同学们珍惜粮食,节俭生活。

班会上,请你就这一主题发言,你打算对同学们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46分)(一)古诗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10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旧传是春秋时__________(填作者)所撰。

(1分)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 (2)公将鼓.之____________12.“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孙子·军争》)一段话让你联想到文中的哪些句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还是在战中与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最后一段曹刿从哪两方面解释了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5.“吐”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1分)16.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诗人借助海棠花阐明了什么了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6分)故乡的甜水井郭宗忠⑴黎明前做了一个梦:父亲在天井里劈柴,而我则提着两只水桶,拿着井绳,去屋后的甜水井里打水……突然惊醒过来,惘然若失,想起了与甜水井有关的往事。

⑵我们家屋后的路对面就是甜水井。

从记事起,每天清晨几乎都是在乡亲们连绵不断的清脆的打水声里醒来的。

背上书包,经过水井边时,就看见大人把水桶在井口下三五米的清冽的井水里一扣,那甜甜的井水就灌满了木桶、瓦灌还是铁桶,乡亲们挑着水桶朝着家的方向走去,开始了一天新鲜甜美的生活。

⑶甜水井东的家庙门前一棵大柳树。

春天,婆娑弄姿,柳条婀娜,柳叶鹅黄,柳絮飘飞,孩子们用柳条拧出了柳哨,吹得呜哇一片欢快的柳笛声。

这时,树下的一盘碾格外热闹,吱吱扭扭一天响个不停。

女孩子等着轧碾时,就在树下踢毽子、拾石子、跳房、扔沙包、藏槐叶,欢欢笑笑,其乐无穷;男孩子们从家庙湾的水边上挖出黄泥,把泥巴在家庙门台上摔结实,揉柔韧,就开始捏泥哨,回家放在母亲做饭的灶火里烧透了,就会有响亮的哨音。

⑷每到夏天黄昏前,甜井水边我家繁茂的老槐树下,总能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

只见父亲先从水井里打些清凉的水上来,再一点点泼洒在槐树下,接着用竹子的大扫帚把地上的杂物落叶扫净,然后铺上了从汶河边的沙滩上推来的细沙,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到了晚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块凉席子,大人们席地而坐,孩子们或坐或躺。

我们就靠在奶奶身边,奶奶扑闪着蒲扇,既为我们凉快,也为我们驱赶蚊虫……⑸三秋农忙的时候,人们打水时是匆匆忙忙的。

农闲下来的时候,妇女们就在井边的树荫下一边洗菜、洗衣,一边聊着家常。

孩子们围着井边跑着,有时候偷偷趴在井边照一下自己的影子,又会让大人担心和教训一顿,大人故意做出要打人的样子,孩子们怕挨揍,几个伙伴扑腾扑腾一溜烟跑进窄窄的井胡同,逃到了河坝上。

谁家的花母鸡优哉游哉地带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雏在屋后溜达,谁家老人领着一群孩子从西边的街上走来,生产队里的马车叮当叮当地拉沙或者运送收获的庄稼,卖糖果的小贩摇动着拨浪鼓渐近渐远……甜水井浮动着云影和岁月,那一年年不断生长的绿绿青苔,是村庄延续不绝的记忆。

⑹冬天里下了雪,和蔼亲切少言寡语的大伯天不亮就早早地起来扫出了一条通往甜水井的路;接着你就会听见村庄里到处响起了扫帚和铁锹的声音,一家一户从自家门口出发,顺着胡同和大街扫着铲着雪通往了井台。

那些稍微出来晚一点的乡亲,打开大门时,门前的雪已经被邻居慷慨大方大包大揽地清扫干净了,接着也加入到清扫大街的行列中。

不一会儿的工夫,所有的胡同和街道,所有的人家,就都连在了甜水井上……⑺中学毕业后,我离开了故乡,甜水井一直是我的牵挂和怀念。

喝不到甜水井的水,走到哪里心里也感觉缺少了点什么。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

对此,我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⑻可是家乡的甜水井不知不觉却发生了变化。

几年后我回老家探亲,早晨醒来时就再也听不到甜水井上的打水声了。

因为土地承包后,乡亲们都富裕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浅浅的是苦水,钻井机再深深钻下去就见到了甜水,安上压水机,有的装上电机,开关一按,水缸水瓮都注满了水,家家户户感到了方便、富足和安逸。

人们从此也不再聚集在甜水井边,甜水井也逐渐萧条了,像乡村瞎了的眼睛。

⑼后来,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大,盖楼修路需要大量的沙子,即使家乡的沙滩离最近的城市百多里地,也没有幸免于难。

儿时玩耍的沙滩,一点点开始挖沙卖沙,河道也足足挖下去了五六米深,一切都变了模样。

二十多年后我再一次探亲回去,甜水井早已枯竭,每家每户的水井再也没有了一滴水。

以前三五米就能打出水来的水井,现在打二十几米也不见水的影踪,地下水位一降再降,没办法,周边的几个村庄集资挖了一口二百多米深的水井,供应上万口人的饮水和日用,家家户户安装上了自来水,感觉和城市里没有了多大差别。

但遗憾的是,村子多,人口众,每个村庄只能两天才定时供应一两个小时的水,非常不方便。

⑽我看着日渐颓废的甜水井,不免伤怀。

村里的很多人家离开甜水井去了城里打工,几年也难得见上一面。

物是人非,善良慈祥的奶奶、大伯、大娘也离开我们有二十多年了吧?我还是怀念那充满亲情和笑声欢语的甜水井。

⑾前一段又一次回老家探亲,听说上面下了批文,汶河的沙不让再挖了,而且还要在汶河上修建几座大坝,建立水上生态观光湖——⑿你看!远处汶河观光湖清澈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了一只只野鸭子和水鸟,乡亲们挑着水桶在蓄满甜甜的泉水的水井边,笑意盈盈地啦着家常……18.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清冽.()(2)青苔.()(3)藏槐.叶()(4)水瓮.()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从记事起,每天清晨几乎都是在乡亲们连绵不断....的清脆的打水声里醒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们从此也不再聚集在甜水井边,甜水井也逐渐萧条..了,像乡村瞎了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评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谁家的花母鸡优哉游哉地带着一群刚孵出的小鸡雏在屋后溜达,谁家老人领着一群孩子从西边的街上走来,生产队里的马车叮当叮当地拉沙或者运送收获的庄稼,卖糖果的小贩摇动着拨浪鼓渐近渐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记事起到中学毕业,“我”一直幸福地生活在甜水井边,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这段甜水井边的生活?分别写了哪些事情?(两件即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第七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是如何起到这一作用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离开家乡的“我”三次回家乡探亲,家乡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