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曲式分析作业

曲式分析作业

要求:
1. 曲式结构定性,并划出其图式。

2. 标明调性及关键部位和声,在乐谱上对各级结构段落做出标记,并简要说明各级段落及各段落之间的材料关系、音乐性格。

1. 舒曼钢琴曲《少年曲集》第16首《初衷》
单一部曲式1、曲式结构图示:
A B
a a1
b 叠a2
8 8 ||: 9 8 :||
D t t t
e :C :e :
2、①这个作品的曲式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 段是呈示段,双句式平行中段,e 小调,单一调性,两句开头的使用的音乐材料相同。

上半句终止于属和弦,下半句全终止于主和弦,上下句存在呼应关系。

在织体方面,采用了主调音乐织体,乐段具有呈示段的特点。

②中句的主体材料采用了呈示段主题开头,向下模进三度,因此,它属于引申型中段。

在调性方面,中句一开始采用了明朗的C 大调,随后又转回到e 小调,这是为再现句的调性回归做准备。

在织体方面,中句采用了复调织体,主题因素做复调式的声部模仿,起到连接过渡的作用,以上内容都使中句与呈示段形成对比。

③再现句与中句之间有一小节叠入,25小节的高音部是再现句的开始,中句全终止与25小节的低音部。

再现句的结构与呈示段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其有力度的和弦强奏、结构的分裂、和声连续模进,实现了动力性再现特点。

2. 舒曼《儿童情景》之《梦幻曲》OP.7
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A +
B + A
A(4)a1(4) B(4)b1(4) A(4)a2(4)
F F-g 降B-d F
A 部分:4+4小节。

调性:F 大调。

第七小节转c 小调,第八小节转回F 大调。

B 部分:4+4小节。

调性:第九小节F 大调转到g 小调,第十三小节转到d 小调,第十六小节回到F 大调。

A`部分:4+4小节。

调性:F 大调到底。

3. 贝多芬《第1钢琴奏鸣曲》第3乐章
F 小调,3/4拍子,小步舞曲复合歌谣曲式
A(单3部) + B(单3部) + A (再现)
aba aba a
(1)主歌谣曲式(1—40)(1—14)小步舞曲主题(f —A )(15—28)转调展开(29—40)主题(原调—主音调)
(2)三声中部(41—73)(41—50)三声中部主题(F —c )(51—56)中间部分(66—73)在现部(主调—主音调)
(3). 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4). 没有尾声。

4. 贝多芬《第2钢琴奏鸣曲》第2乐章
D 大调3/4拍子较低等级的回旋曲式(两个插部)
A (主部)+B(第一插部)+A(主部再现)+C(第二插部)+B(主部再现)+D(尾声)
(1). (1—19)主要主题(D )
(2). (20—31)第一插部(b—主音调)
(3). (32—50)主要主题的第一次再现(在原调上)(50—
67)第二插部(d —b B )(68—75) 主要主题的第二次再现(75—80)尾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