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膏外固定技术PPT课件

石膏外固定技术PPT课件

石膏外固定技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中心
历史
• 石膏固定历史悠久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用石 膏浆硬的麻布固定骨折
• 1000年前印度突尼斯 石膏混凝土 • 19世纪50年代比利时军医Anfonins
Hathigsen 发明石膏绷带
石膏绷带的作用:
石膏绷带
• 石膏绷带是常用的外固定材料,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 短时间维持住原塑型形状,起到固定作用。
部上、下两 个邻近的关
节一起固定 (表1)。
前臂 肘关节 上臂 肩关节 胸椎
──△── ───△─ …… ────△ ───…
…─── △─── ─△───
8~12W 8~12W 10~12W
腰椎
──△───
10~12W
骨盆
──△──
6~8W
髋关节
───△──────
• 表1 石膏固
定范围和时 间表
适应证:不适宜立即进行或不需要管型石膏固定的患者, 优点:发现肢体肿胀可迅速减压,肿胀消失再换管型石膏。 上肢一般在伸面,下肢置于屈面。 用石膏托需要包括肢体圆周2/3才能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厚度上肢8~10层,下肢12~14层,方法同石膏夹板。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图15 制作石膏条的方法 图16 前臂石膏托固定:在前臂背侧放上石膏条,用普通绷带缠绕。
管型石膏注意点:
应以手掌托持患肢,禁止抓提,更不应用手按压, 包扎完毕后,应按肢体轮廓进行塑型。 将边缘多余部分修整, 充分露出指端以便观察肢体血循、感觉、运动情况,同时
有利它们功能锻炼。 用红笔注明诊断,受伤日期和石膏绷带包扎日期, 有创口的可将伤口位置标明或将开窗位置划好。
图17 小腿管型石膏:在小腿背侧 放上石膏托,用石膏绷带缠绕。
绷带基本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
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 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约8cm,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 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其卷数按需要而定,每卷与前一卷重叠1/3-1/2,用绞布 固定绷带末端。
图1 持绷带的正确姿势
大腿 膝关节 小腿 踝关节 足部
─ ─ ─ △ ─ ─ ─ ─ ─ 10~12W ……─△──── ─ ─ △ ─ ─ 10~12W ─ △ ─ ─ 6~8W ─ ─ △ ─ 6~8W
足趾
─ ─ ─ △ 6~8W
石膏绷带固定禁忌
• 1.确诊或可疑伤口有厌氧细菌感染者。 • 2.进行性浮肿患者。 • 3.全身情况恶劣,如休克病人。 • 4.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患者、孕妇、进行性腹水患
者禁用大型石膏。 • 5.新生儿、婴幼儿不宜长期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前的准备:
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皮肤应用肥皂水洗净,若有伤口应换药。 纱布、棉垫都应纵行放置,避免肿胀后形成环形压迫。 不应用胶布粘贴在肢体上,以防引起皮炎或皮肤水泡,更不能
石膏托(单层) 四肢稳定性骨折、软组织肿胀及 骨折关节脱位后辅助固定
石膏夹板(夹层) 四肢稳定骨折及多段骨折、肢 体肿胀严重者
U形石膏 上臂、前臂、足和小腿的骨折,踝关节 脱位和软组织挫伤
管型骨折 四肢稳定骨折、肿胀较轻患者 躯干石膏:石膏背心 特殊类型石膏:蛙式位石膏
石膏绷带固定类型
石膏夹板/托:
衬垫
石膏绷带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浸泡石膏绷带方法:
• 用水桶将石膏绷带轻轻平放于桶内,使其全部浸透,卷内气泡全部排 出后,双手握石膏绷带卷两端缓缓与水面平行取出,用两手向石膏绷 带卷中央轻轻对挤,挤去多余水分,即可使用(图10~11)。不可用 双手拧石膏卷,以免石膏浆过多流失,影响固定效果。
常用石膏固定类型
• 成熟石膏 (2CaSO4·H2O)粉末。
生石膏即硫酸钙 (CaS04 2H2O)
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
• 优点: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型
固定作用确实可靠 可维持很长时间
• 缺点: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
固定范围大,无法关节锻炼, 易关节僵硬
石膏绷带固定指征
• 上肢、小腿以下部位的骨折 • 关节脱位 •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 • 某些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治疗 • 畸形校正后维持位置,如拇外翻 • 韧带、血管、神经及肌腱吻合术后 • 骨与关节急慢性炎症、结核
固定 石膏
方法
石膏绷带固定范围:
骨折
手 手 腕 前 肘 上 肩 胸 腰 骨 髋 大 膝 小 踝 足 足 固定
• 石膏对患部 的固定有一
定范围,其
原则是将患
部位
手指 手掌 腕关节
指 掌 关 臂 关 臂 关 部 部 盆 关 腿 关 腿 关 部 趾 时间



节节节△───Fra bibliotek4~5W─△───
4~6W
──△─……
• “8”字形包扎法:
• 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 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 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 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 定(图4~8)。
管型石膏
置于功能位,按规定加垫,先制作石膏托, 将浸透的石膏绷带由上而下,均匀滚动,绷带边相互重叠
1/3,内层石膏绷带平整,不应有皱褶或遗留空隙,不要 缠绕过紧, 基本手法在于石膏绷带是粘贴上去的,而不是拉紧再缠。 缠绕时应与肢体纵轴呈垂直折叠石膏绷带于石膏托侧, 缠绕石膏绷带时,术者应逐层用手掌均匀抚摸,促使各层 紧密接触, 一般要5~8层,如不放置石膏托,则需10~14层。 在石膏绷带边缘部、关节部、骨折部应多包2~3层加固。 术者,尤其助手,在缠绕过程中不应中途改变肢体的位置 及伸屈度,以防折断石膏,影响固定效果。
用绷带作环形包扎。 石膏固定术的各种用具,应准备齐全。如泡石膏绷带的水桶或
水盆、石膏刀、剪、衬垫、卷尺、有色铅笔等,以求得心应手, 忙而不乱。 参加包扎石膏带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浸泡石膏者,扶托 肢体维持功能位置者,进行包扎石膏者。
• 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 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 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 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 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 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 纸、棉絮垫等(图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