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稽查管理篇第一章税务稽查概述一、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了解:1.税务稽查的概念;税务稽查的分类;税务稽查的地位。
2.税务稽查的原则,包括合法原则、依法独立原则、分工配合与相互制约原则、客观公正原则。
熟悉:税务稽查的基本内涵,包括主体、依据、对象、客体、内容。
(1)主体特定。
税务稽查的执法主体是税务机关。
(2)依据法定。
依据法定、职责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
(3)对象明确。
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
(4)客体清晰。
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扣缴义务人履行扣缴义务情况和其它税法规定义务。
(5)内容完整。
包括稽查的四个环节。
[例]改错:税务稽查执法就是税务稽查局依照税收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履行税法规定义务的稽查。
二、税务稽查的职能与任务了解:1.税务稽查的职能,包括惩戒职能、监控职能、收入职能、教育职能。
2.税务稽查职能作用;税务稽查任务。
三、税务稽查法律关系了解:税务稽查法律关系,包括执法主体的特殊性、法律关系内容的特殊性、税务稽查法律关系保护。
熟悉:税收法律关系的一般内涵,包括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征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
征税主体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税务机关(狭义)。
(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关系指向的对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在征纳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例]改错:是否为当事人保密是税务机关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第二章税务稽查和相关法律一、税务稽查相关法律概述熟悉:相关法律的分类,包括税收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实体法和程序法,一般法和特别法,通则法和单行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内法和国际法。
[例]单选:税法按照具体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 C )A实体法和程序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 通则法和单行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掌握:1.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
2.相关法律的时效,包括税款的追征期限、税务行政处罚的追罚期限。
[例]改错: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应适用部门规章(应由国务院裁定)。
[例]判断:按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2008年企业所得税实施后,企业以前购进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在用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但以前已经提过的折旧不能在2008年调增所得征税。
(√ )[例]判断:新法优于旧法就是在新法立法颁布后,对同一事项在旧法和新法之间有不同的规定的,应适用新法。
(× )[例]判断: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就是不论法律效力的高低,只要一般法和特别法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就应适用特别法。
(×)[例]单选:关于少缴税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少缴、未缴税款,其中,税务机关的责任是指税务机关适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不当或者执法行为违法。
B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是指纳税人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以及明显的笔误。
C 《税收征管法》第52条所称有特殊情况,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其中特殊情况是指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因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单笔数额在100,000元以上的。
D《税收征管法》第52条规定的补缴和追征税款、滞纳金的期限,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缴税款发生之日起计算。
[例]判断:税务行政处罚的追罚期限最长是五年,即从违法行为连续发生的最初之日起计算,到发现之日为止,不能超过五年。
(×)二、税务稽查相关法律及运用(一)税收法律的运用熟悉:税收实体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发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掌握: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重点。
参见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在稽查规程中未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税务登记、帐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等)提示:稽查工作规程的具体内容见第三、四、五、六章。
(二)其他相关法律的运用1.行政处罚法了解:(1)税务行政处罚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2)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熟悉:(1)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税务代理人、其它税务当事人;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有税务机关;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特别注意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税务代理人等也是;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三种,特别注意不包括的种类,如限制人身自由等。
[例]判断: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只能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它税务当事人。
(×)(2)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拟定处理意见、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送达处罚决定书。
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特别关注听证程序。
掌握:“一事不二罚”原则的运用。
一是仅指罚款;二是行政处罚不包括执行罚;三是处罚后不改正不再罚;四是不同行为分别罚不是二罚。
[例]判断:纳税人采用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进行纳税申报,导致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既要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又要对虚假纳税申报导致少缴税款按偷税处以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提示:听证程序的具体内容见第五章。
2.行政复议法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决定。
熟悉:(1)税务行政复议的特征,包括审查对象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相结合、税务行政复议前置。
(2)税务行政复议管辖的具体规定。
省级地税双重管辖,国税总局自行管辖,计划单列市省级管辖,共同行为共同的上一级管辖,撤消的继续其职权的上一级管辖。
掌握: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十一项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规定)审查申请的前提条件,抽象行政行为的范围,法律法规、规章不包括。
3.行政诉讼法了解:(1)税务行政诉讼管辖的具体规定。
(2)救济完成后的执行。
熟悉:(1)税务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税务行政诉讼原告、被告、对象的特定性,税收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
原告是税务行政行为的相对人,被告是税务机关,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
(2)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税务行政复议范围的不同。
(3)税务行政诉讼的救济期间,包括举证责任、证据保全、财产保全。
举证责任由税务机关承担,证据保全可以是诉讼各参与人,税务机关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一般不强制执行),救济完成后行政机关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4.国家赔偿法了解:(1)税收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符合法定的侵权行为主体、具有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存在实质性的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2)税收行政赔偿的程序,包括赔偿的先行处理程序和赔偿的诉讼程序。
(3)税收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和侵犯财产权的赔偿。
(4)税收行政赔偿的时效。
5.担保法和物权法了解:(1)纳税担保的形式和程序。
(2)纳税担保的主体,包括税务机关、纳税担保人、被担保人。
熟悉:(1)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相关费用,不包括罚款。
(2)纳税担保的方式,包括纳税保证(纳税保证的性质、纳税担保能力、纳税保证的时限),纳税抵押(抵押物的范围、抵押物的登记),纳税质押的种类(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税收优先权与担保债权的关系(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税收优先于发生在其后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税收与有担保债权的关系)。
注意税收与有担保债权的关系,一是纳税人的财产是否设定担保债权不影响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税务机关的征税职能;二是对无效的担保税收具有优先权,即使是有效的担保也要有前提条件。
[例]多选:纳税担保的方式有(ABC )。
A.纳税保证B。
纳税抵押C。
纳税质押D。
纳税留置[例]单选:下列财产不得作纳税抵押的是( D )。
A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B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附着物;C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D学校的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性单位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6.拍卖法了解:(1)抵税财物的范围和价值确定。
(2)拍卖、变卖活动的终止。
(3)拍卖优先原则,包括抵税财物先拍卖、后变卖的顺序,直接进入变卖程序的特殊情形。
7.刑法了解:税务机关的行政制裁与人民法院的刑事制裁的区别。
熟悉: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标准,罚款折抵罚金和不免除行政处罚的规定。
一是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种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二是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因偷税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三、税收违法行为了解:1.税收违法行为的概念。
2.税收违法行为的特点,包括行为主体具有广泛性、行为具有特定性、行为的法律后果特定。
3.税收违法行为的分类,包括征税主体的违法行为和纳税主体的违法行为,税收实体违法行为和税收程序违法行为,抽象税收违法行为和具体税收违法行为。
熟悉:1.税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税收犯罪主体、税收犯罪的主观方面、税收犯罪的客体、税收犯罪的客观方面。
税收犯罪主体分为人和单位:人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收征管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单位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税收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税收主体对其实施的税收犯罪行为的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税收犯罪的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为税收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税收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违反税法,妨碍税收征管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2.税收违法行为的具体形式,包括违反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账簿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发票管理制度的行为,违反纳税申报制度的行为,违反税款征收制度的行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未能协税的行为。
掌握:税收行政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有履行税法的义务、行为人有不履行税法义务的行为、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行为人有义务,不履行义务,有危害后果。
[例]单选:下列行为中不构成税收违法行为的是( B )。
A金融机构不配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银行帐户实施税收保全措施B市场管理部门不接受税务机关的委托代征税款C扣缴义务人不按规定履行扣缴税款义务D邮局不配合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邮递物品的清单进行检查四、税收法律责任了解:1.税收法律责任的概念。
2.税收法律责任的特征,包括法定性、国家强制性、否定性。
3.税收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责任法定原则、公正原则、责任自负原则。
熟悉:税收刑事法律责任,包括刑罚的种类、偷税罪的成立标准、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成立标准、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成立标准、单位犯罪的处罚、税款的优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