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卷

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卷

市高中教学协作体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冬林审核:跃武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1、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自己的执政思想。

下列名句都是他曾经引用过的,其中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最要在‘速改’上著力”③“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3、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批评先某一思想流派的严酷与冷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

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

故曰:‘严而少恩’。

”这一流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儒家学说与权术D.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6、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A.封建知识分子的减少B.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D.学术文化领域走向衰落|7、心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纲常伦理8、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9、“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10、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段言论出自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梁启超《11、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斗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

”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司南D.火药12、宋代以后,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书籍在民间普及开来,各种文化知识也就逐渐普及,即使在偏僻的乡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造成宋代书籍普及、文化普及、读书人增多的原因是A.造纸术的发明B.科举制的实行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理学的兴起"13、诗言志,歌咏言。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

下列诗句中,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的是:A.“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问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4、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下列文学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15、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

右图是其书法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A.隶书式突出B.楷体特色毕现C.行书风格明显D.草书形韵兼备)16、十九世纪末,近代中国有一政治派别认为:致使中国陷入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在而不在外——不在于列强威胁,而在于中国自身的“劣”和“弱”。

而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办法,不在于对外正面抵抗,而在于对改革。

为此,这一政治派别发起了一场为时不长的|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7、关于《海国图志》叙述正确是:①作者是林则徐。

②在《四洲志》基础上编写而成。

③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④此书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8、《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科学的洗礼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19、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上榜。

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

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B.主文学改良C.倡导“与科学”D.发表《狂人日记》20、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可能是A.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亚里士多德D.梭伦21、15世纪以来,地中海地区兴起了一股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大批古代典籍、文物和其他相关史料相继问世,如右图著名的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

这个雕塑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A.反映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B.展现了西方文明的理性色彩C.体现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集中代表了人文主义的精神22、某位思想家认为,使人得到“救赎”的,不是教会所称的诸如祈祷、施舍、圣餐、圣洁生活等“善行”,而是心的信仰,这是上帝直接授予每个灵魂的一种在精神皈依。

这位思想家是/A.格拉底B.但丁C.马丁·路德D.伏尔泰23、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

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24、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这反映了两大运动¥A .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B .都彻底结束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 .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D .都把矛头指向了专制统治和旧思想—25、“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于是传统的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 .动摇了传统信仰26、右侧框对话中所论及的“新的宇宙”缘于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27、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桦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生物现存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B.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部的竞争C. 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D. 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8、“英国在18世纪以前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

”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A. 飞机的发明B. 汽车的发明—C.汽船的发明D. 火车的发明29、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城市化快速发展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0、“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

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 .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它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 .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10分。

正确用“A”、错误用“B”表示)31、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王夫之的评价。

、32、《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唐代诗人白深受此风格的影响。

33、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认为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围之。

34、乾隆年间,“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同治、道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35、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合计20分)36.(10分)古代中国文化是一元的,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

近代多元文化生态的出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历史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 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

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材料二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艺,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严,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材料三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学术界由一枝独秀(汉学)转向多派%并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以及因此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一元结构……西方文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了进一步的传播……《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