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河南省邓州市致远实验学校 李志阁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学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2. 经历解决问题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
3. 创设探究活动的情景,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理解并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自主探究
1. 课件出示复习题
(1)8÷15=—— 7
3=( )÷( ) ( )÷9=9
7 6÷12=—— ( 2 )5
3米可以理解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
7
4千克可以怎么理解。
3(3) ,空白部分占( )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重点理解第(2)题,教师及时肯定表扬。
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 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50页例3.想:“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什么意思?
(2) 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
(3)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第1页 共3页
(全班分成6小组,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回答问题时,根据各小组的表现积分)
二.师生联动,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
例3,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
鹅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几分之几?鸡是鸭的几倍?
1. 问题一,
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主发言,及时补充。
生1:就是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生2:把10只鸭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鹅占其中的7份,就是10
7 2. 问题2.
师:用什么方法解?为什么?
生1:用除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7只是10只的107, 10
7=7÷10 生2:求倍数时用除法,我想求“几分之几”也用除法
师板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3 . 解决问题3.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小组学生比较、讨论交流,明白:
相同之处:这两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一样,都是用除法计算。
不相同之处:求的问题不一样,进一步让生明白:两个数相除,商是整数,则两个数关系就用几倍来表示。
如果商是小数,则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3. 解决问题
4.
4.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让生动起来,活跃起来。
一组问,一组答,一组评价,师鼓励表扬。
问题:
(1)养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2)鸭是鸡的几分之几?
(3)鸡是鹅的几分之几?
(4)鸭是鹅的几分之几?
5. 小结:
师:本节课,你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生2:我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一样,都用除法计算。
三.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课件出示:
1.小试牛刀
第2页 共3页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
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2.大显身手
(1)四年级同学植树80棵,活了72棵。
活的棵树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比较一下这两道题,为什么一题的结果写单位,一题不要?
小组讨论,然后生自主发言。
四.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举例说明。
(学生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指名学生回答。
)
附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例3:
(1)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7
7÷10=
10
(2)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20÷10=2
7,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10
一个数÷另一个数=分率。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