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进口原油构成20131004

中国进口原油构成20131004

中国进口原油价格构成Hydrocracking大地采集者引子:中国进口原油价格构成,这个一直都想研究的东西,限制于条件还有资料,没有很好的将其梳理一遍,自己也是很含糊的。

以前和一个微博的网友交流,一个香港的朋友,他说,中国的油价那么贵,美国的原油不是很便宜吗?我们可以买它们的啊。

还有一个媒体的朋友问到过油价构成的问题,自己也是答的很含糊的。

利用国庆的时间,从网上收集资料,将油价的组成大概梳理了一遍,供大家参考,主要分几个方面介绍:前言一、原油分类二、主要原油产地三、主要运输方式及费用四、影响原油价格的其它因素五、对整个成品油的影响前言近两个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可是走了一个过山车,最高的时候攀升到差不多130美金一桶,当时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也快“破十”了,而近几周期货价格又跌落到差不多110美金,20美金的波动,这世界都是咋了?疯狂了吧?不就是个利比亚的消息炒作一下嘛?好吧,既然这样,我们就分析下,原油产地到一个炼厂的流程是如何的!!!一、原油的分类原油可以分为很多种,我们在期货或者媒体报道中常见的有“北海布伦特原油”,还有“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两者是国际市场中常见的轻质原油。

其中北海布伦特原油的API为38.2,而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API更加高,只有40。

对于目前中国的国内企业来说,都是好油,预计其升水很高,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加工装置,就算对方可以出口,炼厂进口后也不能很好的利用其轻质的优点。

这里我们提到第一个有关原油的概念就是API。

API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随着国内大庆轻质原油越来越少,以及大多数油井已经进入末期,很多可以利用的原油都是重质原油,重质原油不可避免的伴随着高含硫及高密度还有高酸等等。

我们提到的第二个有关原油的信息就是硫含量,原油的硫含量是如何区分的?媒体经常报道的三桶油加工高硫原油,那何为高硫原油呢?原油按照硫含量分类可以分为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指标分别为<0.5%,0.5%-2%,>2%。

高硫原油加工腐蚀性强,加工产生的硫化氢含量大,给加工过程带来的风险性高,因此加工成本会上升。

目前国内大部分炼厂加工的为高硫原油,在原油劣质化及原油油价高升的情况下,原油成本控制使得炼厂不得不大量加工高硫、高酸原油。

二、主要原油产地原油主要产地可以说分布全世界,产量较大的几个国家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

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中国、挪威、伊拉克、伊朗、科威特、苏丹(已解体)、利比亚等等。

大多数产油国离中国的距离较远或者周围环境不是很好,比较动乱。

初步估计,按照常规的油轮运输方式,从一船原油装船到港口卸货,要40多天才能完成这个过程。

如果期间有不可抗拒的因素,例如台风、或者检验检疫等等问题,这个周期会相应的延长。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目前欧佩克的成立,原油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必须要与产油国达成一系列的协议或者国家之间谈判才能取得的。

有人说,原油进口放开了,垄断就会消失了。

我个人观点,就算放开了,垄断还是存在,只是由国家层次降为私人层次。

退一步说,还没有几个国家敢将石油行业完全放开的,如果真的放开的话,中国收购外国油企应该很容易啊,但大家也看到了,基本上很困难的,谁都不傻,关键的行业还是要垄断的。

网上一段话说的最清晰“不过,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戴家权认为,中国进口原油没有定价权与进口的企业本身关系并不大。

他说,原油定价权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

北美和欧洲的国家进口原油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有影响力的基准油价,即纽约的WTI和伦敦的布伦特基准价,而中国以及整个亚太地区都没有,所以难以获得定价权。

另外,由于国际原油绝大多数是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在油价水平方面又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现在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还不健全,人民币也还没有国际化,怎么可能在国际油价的制定方面有话语权呢?”戴家权说。

”国内企业其实不必纠结于原油问题,有实力的公司可以在国外建厂啊。

浙江某化纤企业就在文莱新建了一个炼厂。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共计进口原油2.71019327亿吨,同比增加6.79%。

2012年中国前十大原油来源国分别为:沙特,5391.6188万吨,同比增加7.24%;安哥拉,4015.2345万吨,同比增加28.9%;俄罗斯,2432.9437万吨,同比增加23.35%;伊朗,2192.2385万吨,同比下降21.02%;阿曼,1956.6762万吨,同比增加7.79%;伊拉克,1568.3601万吨,同比增加13.87%;委内瑞拉,1529.0887万吨,同比增加32.76%;哈萨克斯坦,1070.3672万吨,同比下降4.53%;科威特,1048.9972万吨,同比增加9.94%;阿联酋,874.3839万吨,同比增加29.82%。

三、主要运输方式及费用由于国内进口的大多数原油位于中东及非洲的原因,目前最经济最划算的运输方式就是船运。

目前原油运输市场上的船型以VLCC(可满载200万桶)和SUEZMAX(可满载100万桶)为主。

一般来说船型越大,单位原油的运输费用就越低。

因此通过提高VLCC油轮运输比例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

由于某些炼厂进口原油需求相对较小,采购的原油不足以装满VLCC油轮,就可以和国内其他炼厂甚至亚太地区其他炼厂合作拼装VLCC,从而达到共同降低运费的双赢结果。

下面是一段网络的新闻,大家可以看到VLCC的运费如何:“本周BDTI报收598点,周涨3.6%,BCTI报收555点,周跌1.1%。

本周VLCC、Suezmax、Aframax、Paamax平均TCE分别为22821、10890、10635、12399美元/天,周变动+105.6%、+75.8%、-8.0%、+27.2%,VLCC中东-日本WS值为45.8点,周涨10.4点。

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报收105.5美元/桶,周涨3.3%。

本周VLCC运输市场成交增加,日本、韩国进口活跃,加上之前的天气、压港、航速等影响,波斯湾可用运力迅速减少,供求关系改善促进了VLCC运价回暖。

集运市场:欧线运价小幅回调,美线运价保持稳定本周SCFI报收于1118点,周跌1.3%。

欧线跌4.5%报收于1346美元/TEU,美西航线涨0.8%报2131美元/FEU。

欧线,随着夏季出货旺季来临,货量小幅上升, 船舶舱位利用率回升至80%,但还不足以支撑提价后的高运价,本周运价小幅回调。

美线运输需求基本稳定,船舶舱位利用率在九成左右,运价保持稳定。

”四、影响原油价格的其它因素据了解,目前成品油包括国内自产原油炼制及利用进口原油炼制和进口成品油几种。

进口原油的成本计算方法为:(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到岸贴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1+增值税税率)×(1+进口关税税率)+(仓储、港杂等费用),其中进口原油关税税率为0,增值税为17%。

在现货交易中,到岸贴水、港口费、仓储费和商检费用等都根据货物数量、港口、指定交割仓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进口原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采购、运输、保险、报关、商检、接卸等各个环节,涉及供货商、炼厂、船公司、代理公司、管道公司、保险公司、银行、海事部门、港务局、海关、质量检验部门等多个单位,因此降低进口原油成本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据原油到厂价格的定价公式,原油到厂价格由基准油价、贴水、运输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共同组成,因此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均可降低进口原油成本。

1)美元因素美联储为了拯救本国经济及金融行业,自2008年开始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令美元不断贬值。

受到美元贬值的影响,我国因此承受着债务价值缩水,以及出口产品优势减少等后果。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意味着我国在进口原油时,相应的付出应该减少,但事实上,原油进口单价更多的和国际油价挂钩,而国际油价却与美元价值逆相关,即美元贬值原油价格将走高。

然而,尽管原油价格自2008年后不断攀升,但作为一个能源需求大国、人均能源拥有量较低的国家,即便原油价格上涨,也无法动摇我国原油进口量的不断上涨。

贴水也是原油定价公式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虽然在原油价格中贴水本身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实际原油采购过程中,贴水是原油买卖双方交易员主要的谈判内容。

这是因为每种进口原油所挂靠的基准油种和计价期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例如大部分西非原油的基准油种已经规定是DTD BRENT,计价期也已经规定是提单日后5天,那么买卖双方在基准油方面就不存在讨价还价的过程,双方最关心的就在贴水部分。

由于影响原油贴水的因素特别复杂,原油的品质、计价期、装港条件、运输市场、石油产品市场、供需关系、该油种的其他成交水平、相似油种或同地区其他油种市场水平等各种因素均会影响原油贴水。

因此在进口原油采购工作中,应该创造并合理利用各种条件,从而降低原油贴水和原油采购成本。

3)滞期费随着我国进口原油数量的不断增长,国内炼厂降低进口原油滞期费的压力越来越大。

码头和罐容不足、原油中转不及时、坏天气、集中到港等各种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滞期,只有多种途径结合才能有效降低滞期费。

首先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码头、罐容以及管线的投用;其次加强原油国内运输的调度管理,加快原油中转;第三是加强船期计划安排和动态管理,尽量做到均匀到港;最后还要做好滞期费的合理索赔工作。

油轮的滞期费金额也较大,目前VLCC油轮每天的滞期费大概为5万美元4)亚洲溢价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曾表示,当前中石化的原油依赖进口度达到80%。

而据专家测算,国内油企约60%的原油要完全依赖进口。

这种过度依赖性使得中国缺乏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和实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介绍,对于中美油价差异,除税收所占比重不同外,也在于两国进口原油成本不同,尤其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中,中国还需支付“亚洲溢价”。

依据我国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进口的2.39亿吨原油中,从中东地区进口量占比高达40%。

常规的工商税务检查。

五、对整个成品油的影响原油成本占到炼油成本的90%以上,因此,进口原油的价格直接影响到炼厂的利润。

但是,原油的价格牢牢掌握在原油出口国手中,议价的能力微乎其微,炼厂还是改进自己工厂的技术和管理来控制成本。

如果炼厂能够买到美国的原油,那么整个成本是可以下降的。

因为就算中东原油的贴水再高,也不可能有10美金左右的价差,那么原油的成本是对整个成品油价格影响最大的。

如果给我美国的原油价格,那么每吨原油的成本价格可以至少可以减少1000元/吨~2000元/吨,在算上运费及滞期费,还能减少112元/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