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中国地理试题汇编

高考中国地理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中国地理试题一.选择题[2012·北京卷]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21.图中所示山地()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2012·福建卷]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5题。

图33.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4.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5.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2012·重庆卷]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6~9题。

图46.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A.甲B.乙C.丙D.丁7.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A.节约土地资源B.原料有可再生性C.减少原料运输量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8.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9.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是()A.地下水B.大气降水C.湖泊水D.冰雪融水[2012·课标全国卷] 读图,完成10~11图210.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11.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2012·福建卷] 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12~13题。

图412.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13.该河最有可能是()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14[2012·广东卷] 图2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图2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12·江苏卷] 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15~16题。

图415.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16.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2012·全国卷]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7~19题。

217.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1976年B.1977—1984年C.1980—1989年D.1989—2000年18.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19.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2012·安徽卷] 图7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完成20~22题。

图7图820.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源B.市场C.土壤 D. 机械化22.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估测粮食产量④跟踪产品流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2·课标全国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23~25题。

23.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2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012·四川卷] 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回答26~27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多年平均暴雨日数(天)33°N,98°E -12.8 8.7 561.4 <0.2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7.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2012·安徽卷]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

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完成28~29题。

图1228.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A.大西洋B.北冰洋C.太平洋D.印度洋29.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A.Ⅰ>Ⅱ>ⅢB.Ⅰ<Ⅱ<Ⅲ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2012·江苏卷] 图3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0~31题。

图330.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控制B.锋面活动C.反气旋过境D.热带气旋影响31.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A.江汉平原B.四川盆地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012·浙江卷]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32~33题。

图232.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33.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2·重庆卷] 图1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读图1完成34~37题。

图134.图1中影视城是我国著名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该基地的外景景观特色是() A.林海雪原B.奇山秀水C.椰风海韵D.大漠孤烟35.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南多北少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36.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A.固原B.中卫C.银川D.石嘴山37.图2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图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38.[2012·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例林地湖泊河流城市山峰甲乙丽江玉龙雪山昆明丽江古城风景纳西族妇女图 8(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2)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_______。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

(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

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由。

支持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图8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_______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9.[2012·四川卷]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1) 分别归纳图15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材料二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图16图17(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40.[2012·浙江卷] 根据图文材料(图7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8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41.[2012·江苏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6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