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单元复习【一、知识梳理】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走近法律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3.法律的显著特征: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5. 我们要学法、守法、用法、爱法。

法不可违1.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其法律后果:3.刑法,以国家名义规定的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4.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5.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如何判断罪与非罪?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对社会危害大不大?)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6.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7.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防患于未然1.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人犯罪的泥沼。

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

2.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3.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④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划清界线,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1.凡未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我们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家庭保护的含义、作用和内容:①含义:要求______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______的职责和______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______的权利。

②作用:能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来自家庭方面的侵害,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

③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_________,不得______、______未成年人;不得歧视______未成年人和______未成年人;应当以健康的______、______和适当的______教育未成年人(2)学校保护的含义、范围、内容①含义: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对他们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实施保护。

②范围: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维护、_______的保障等方面。

③内容:学校应当_____ 、_____ 学生;对品行有_____的、学习有_____的学生,应当耐心__ ___ 、_____、不得_ _ _;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________,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实施_____、 __________或者其他______________的行为;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__________、_____的校舍和其他教育设施中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__________。

(3)社会保护的含义和范围p106相关链接①含义: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__________。

②范围: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________保护、__________保护、______保护、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保护等方面;③内容:各级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对中小学生开放。

营业性舞厅、酒吧、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想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应当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4)司法保护的含义和内容p106①含义:司法保护,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

②内容:设立_________,_________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尊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应做好______工作。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1、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能采取的方法和结果你的选择:选择③依法维权理由:①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法律。

2.能够为我们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3.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手段有: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也叫打官司)。

(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我们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

它包括:⑴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等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⑵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

(2)诉讼就是“打官司”是指人民法院主持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处理纠纷的程序。

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4.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5、怎样同违法犯罪的行为做斗争:(1)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_____武器维权,善于同_____行为做斗争;(2)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时,既要_____,又要_____。

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善于智斗)(3)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面对歹徒行凶,设法__________,记住__________,了解__________,及时拨打“_____”报警电话。

5、应对灾害、突发事故的方法:①保持镇静、机智应变;②意志坚强,保存实力;③把握时机,及时设法自救和求救。

6、灾害、事故给我们的启示:自身:①树立安全意识,远离危险源;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自救和求救;③珍爱生命,意志坚定。

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开展自救演习训练【二、基础知识训练】1.我们身边的规则可分为三类,“八荣八耻”、中学生守则、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2.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查处的违法案件中,被绳之以法的有普通百姓、领导干部、社会名人等。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了法律的特征之一是什么?3. 中学生小强踢足球时将自己的一个“随身听”放在球场边上,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小罗拾得。

小强得知后去找小罗索还,但小罗却以自己拾得为由拒绝返还。

小罗的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4.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拘役和罚金分别属于哪一类刑罚?5.学生吴某吸烟,家长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家长履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保护的规定。

6.八年级学生小强被怀疑偷了东西,班主任老师强迫他停课作检查,不承认偷窃就不准回家。

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保护的规定。

7.每周星期五交警到我校附近的公路巡逻,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8.能给我们提供专门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不包括()A法律服务所B律师事务所C公证处D工商局。

【三、综合能力训练】9.学生李某原来表现较好,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后来他常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无心学习,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受到学校的多次教育,但他不思悔改,又经常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曾被公安机关拘留,仍屡教不改,后因持刀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法院审理,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

请问(1)李某的哪些行为属于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不交作业,经常旷课,偷拿别人的东西,打架斗殴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偷盗财物,还参加赌博等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持刀抢劫(2)李某由好变坏,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导致犯罪。

(3)我们青少年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答: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应该做的: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③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④主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划清界线,⑤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10、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重庆市原司法局局长文强案进行一审公开审判,以受贿最,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判处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井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人民法院对文强的处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2)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谈谈文强案给我们什么警示?答:国家打击违法犯罪的案例体现了以下观点: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3)法不可违,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做一个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11.部分网吧老板利用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偏爱,引诱和接纳未成年人假如网吧,影响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网络和网吧的整治力度,许多家长也加强对子女接受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督。

(1)上述材料反映了那部法律规定的哪些保护?答: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社会保护和家庭保护。

(2)网吧老板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行为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