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结构(课堂PPT)
高中政治经济学常识结构(课堂PPT)
7
某国生产一件Q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 时,该国某企业生产一件Q商品所需的个别劳 动时间为1小时。如果该国生产Q商品的社会劳 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 生产的一件Q商品的价值量为( )
8
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
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
10
高速铁路是现代社会的新型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高铁的出现对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都产生 了冲击,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旅客不选择高铁,主要原因在 于票价过高、车站离市区较远以致回家不方便、排队买票 时间长等。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知识,分析高铁发展对交 通运输业的影响。(8分)
产生
货币 本质
职能
价值规 律
①内容 ②表现形式 ③作用
5
劳动价值论
——这一理论由英国威廉·配弟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斯始创。 ——被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加以发展。 ——最后马克思在批判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全面予以完成。
劳动价值
马 论的内容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③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劳动,坚持劳动光荣的原则。 (5分)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在初次分配 阶段使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有利 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 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5分)
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等知识相联系。
3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 P27—28
生产商品劳 动的二重性
商品的定义
商品的 二因素
使用价值
本质 价值
价值量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献主Biblioteka (专题二)义劳动价值论
经
剩余价值理论
济
经济危机理论
学
说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
经济的兴起和主要 模式(专题三)
研
究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革命 新自由主义
借 鉴
美德日模式
社会主义经 济理论的初 期探索 (专题四)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探 索 (专题五)
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探索、建立体 制、完善体制)
◇重点 2
古典经济 学巨匠的 理论遗产
西方国家现代 市场经济的兴 起和主要模式
斯密 李嘉图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的巨 大贡献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革命 新自由主义 美德日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初期探 索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探索
建立、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
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
11
生产十公斤纱锭所需要的时间
读上图,请运用《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知识,说明纱锭越转 越快的经济学原因? (6分)
12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2分)纺织业的商品生 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 从而缩短生产纱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推动纺 织业的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6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徘徊在 4.0—4.3%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在是 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 明。(8分)
①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的统一; ②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 值; ③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 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
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货币理论、价值规律理论;
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必修1《经济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观等紧密联系;
③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与必修1《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优点及其局限
性”,“加强宏观调控”等知识相联系;
④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关于解决经济危机的政策主张,与必修1《经济生活》
①高铁的出现对汽车客运和航空客运的冲击,会促使社会 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2分) ②高铁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竞争,促使高铁运输以 及其他运输部门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3分) ③这种竞争会导致交通运输业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 配置,有利于整个运输行业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3分)
克
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 级古典经济学的古典学派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价值
思
重要意义
等看成是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他们都 是历史的产物,从而科学揭示了它们所体现的
生产关系。是对古典经济学理论劳动价值论所
作的变革,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常识 教材总体逻辑结构
主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探索
我国对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的探索
1
古典经济学巨
资
匠的理论遗产
产
(专题一)
阶
斯密
级 经
李嘉图 理
济
论
学
来
说
源
马
马克思主义经
克
济学的伟大贡
思
13
专题三 内容结构框架
30年代大危机 与罗斯福行政
凯恩斯革命
70年代后的 “滞涨”
新自由主 义的兴起
西方国家现 代市场经济 的主要模式
14
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的内容
①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 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即“三大心理规律”,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 题,有效需求不足使企业生产的东西销售困难, 减产、停产、甚至破产,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爆发,造成失业。
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
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
比( )
B
A.增加8万元
B.增加6万元
C.减少14万元
D.不变
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关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 中的比重”。 请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观点,简要说明提高劳 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积极意义。(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