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2、文献比较研究;组织研究人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实施步骤等情况。
三、第三阶段为末期总结阶段(2017.5-2017.7)
1、研究人员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
2、课题组汇总研究成果,研究制定出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课题组对研究工作全面总结,形成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效果
(1)教育教学实效。实施课题后,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从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多方面得到互动交流,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显著。
①教师成长。经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成长:课题的实施,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2)强调学生自主,更有利于优生的发展,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2、模式的实施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能使他们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在这种前提下,学生的心灵得到呵护,问题意识也得以萌发,他们的思维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一些新奇的问题和独到的见解也随之产生,同时,在互动中学生也敢于发言、乐于交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
⑴确定课题;
⑵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论证和修改;
⑶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
二、第二阶段为中期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4月)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1、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渗透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分析与研究教材和课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预测学生听课,练习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课题组研究人员每月进行一次研讨,汇报讨论研究状况,对存在问题进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总结,在研究实践中摸索、完善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研究范围
怀柔四中初一年级(1)至(10)班地理
4、课堂观察法。记录并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数量,观察师生互动的整体思路和局部细节。
5、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等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地理教研组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
课题基
本情况
课题类型
校级课题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问题的
提出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评价”,特点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由于学生长期地接受性学习,使依附性增强了,问题意识没有了,创新思维、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基本被淹没。而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把终身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基。
(2)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学识等方面的优势,实质上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本课题的研究着力改变师生间教与被教的单一关系,重新定位教师的支持者、辅导者、高级合作者角色,建立双向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自我发展。
初二年级(1)至(10)班地理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教师在课堂尝试有关互动的方式方法,课后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尝试更好的方式方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研究目的、意义、假设
一、研究的目的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为满堂灌,教师包打天下,演“独角戏”。学生的中心地位难以落实,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知识的流程停留在“师→生”或“书→生”这种单向静止的层面上。本课题的研究在于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探寻的过程中,直接与教师、学生及客观世界对话,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探究活动,发挥个性特长,促进自主发展。
②文本成果。教师发表、获奖的有关课题论文2篇.
2017.1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在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学会201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互联网时代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2017.4月第八届京研杯第一次征文<<浅谈对个别生的教育>>获三等奖,
课题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1、本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起始年级中实施难度较大。
研究内容、范围
一、研究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