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实验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实验
第三个内容:1939年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到底是来自H2O ,还是CO2
同位素标记法研究
同位素18O标记H2O和CO2
H2 18O和C18O2
C18O2
O2 CO2
18O2
光照下的 球藻悬液
H2O
H218O
结论:光合作 用释放的氧来 自水
A
B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 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
碘液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黑暗处理 一部分遮光,一部分照光 一段时间后,酒精脱色 碘液染色
①本实验未设置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 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 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能将CO2转变成了 淀粉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④全部
(2)为什么12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
E
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气孔大量关
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
强度明显减弱
(3)为什么14-17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下降?
6 7 8 9 10 11 12 131415161718 时 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 AB段: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 BC段: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
• CD段:4时后,微弱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 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 D点:随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 DH段:光照继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 其中FG段表示“光合午休”现象。
• H点:随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
• HI段:光照继续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直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2-6 BDCDB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 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光
合
作
用
的
强 度
A
B D
C
(1)为什么7-10时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 下,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增强而增强
a的优点是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b的优点是 可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
Ⅱ、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 氧气 和 光 干扰。
Ⅲ、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
光照多 和光照少 的部位,相当于一组 对比 实验。
Ⅳ、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
次 验证实验结果 。
第二个内容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
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不
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小圆形叶
片中产生的O2多,浮起的多)。
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自变量: 光照强弱 控制方法:如果灯泡瓦数相同,改变台灯与烧杯
之间的距离 也可以距离相同,灯泡的瓦数不同
2.因变量: 光合作用强度(O2的产生量) 检测: 同一时间内各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 的数量
3.无关变量:叶片数量,大小,生长状况 温度,水等量。
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相似点是
A.都以太阳能作为能源 B.都需要环境中的物质氧化释放能量 C.都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D.都是高等生物的代谢类型
• a点:凌晨2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减少。 • b点:有微弱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 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 fg段:没有光照,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第一个内容:恩格尔曼实验
• 水绵是常见的淡水藻 类,是真核生物
• 每条水绵由许多个结 构相同的长筒状细胞 连接而成。
• 水绵很明显的特点是: 叶绿体呈带状,螺旋 排列在细胞里。
恩格尔曼实验方法的巧妙之处:
实验结论: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Ⅰ、实验材料选择a 水绵 和b 好氧细菌。
3.将气体逸出的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 中保存
4.将3个烧杯编号后,分别加入20ml相应溶 液,并各放入10片抽去气体的叶片
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项目 烧杯
甲 乙 丙
小圆形 加富含CO2 光照强度 叶片浮
叶片 的清水
起数量
10片பைடு நூலகம்
20 mL
强
多
10片
20 mL
中
中
10片
20 mL
弱
少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 放出 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 间积累, 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 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 强弱。
• 实验步骤:
1.用打孔器打出大小相等的圆叶片若干片 (避开叶的主脉)
2.用注射器连抽几次抽出叶片中的气体,使 叶片沉入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