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线塔附近施工方案

高压线塔附近施工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3)四、施工前的准备 (3)五、安全、质量技术措施 (5)六、施工方法 (6)七、地貌恢复 (9)八、安全防火措施 (9)九、应急预案 (10)一、编制依据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9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20064、《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1996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DJ278-1990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7、《管道干线标记设置技术规定》 SY/T6064-20178、《油气管道地面标记设置规范》 Q/SY1357-20109、《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568-201010、《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11、《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69-201412、现场调查情况。

二、工程概况2.1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本段管线在秀山岛东南侧上岸,上岸后沿山坡自东向西敷设,线路全长为5.266km(水平距离),设计压力9.9MPa,管径D1016mm,采用L485M(X70)级钢管。

管道在XS2~XS5号桩之间与两处电力铁塔平行,在建燃气管道距离220KV迦蓬43T7线036号线塔边距为16米,在建燃气管道距离110KV舟兰1923线007号线塔边距为11米(见下图)燃气管道与电塔平行示意图(1)燃气管道与电塔平行示意图(2)燃气管道与电塔平行示意图(3)施工准备现场测量放线清理作业带 设置防护措施开挖管沟 管道安装防腐补口管沟回填硬化处理线路标记2.2地质条件秀山岛管道项目沿山体敷设段,沿线山体植被发育,覆盖层厚度0.3~3.0m 不等,沿线山脊及山坡局部基岩裸露,坡度一般为10°~30°山体表面覆盖层⑧2层含粘性土角砾厚度约0.20~1.00m ,稍密~中密,全风化基岩厚度约0.40~0.70m ,山体表面局部基岩裸露。

由于山体覆盖层浅薄,为满足管道管底埋深要求,需对强风化、中风化岩体进行开挖。

三、方案编制指导思想3.1 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中第二章第十条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规定,110KV 的保护范围为10米,220KV 的保护范围为15米。

目前管线施工位置能够满足本条例的要求。

3.2 满足管沟防护结构本身强度,沟壁稳定性以及变形的要求,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3.3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施工工期短、有效的防护方案。

3.4保证燃气管道管沟开挖过程中,铁塔基础的稳定。

四、施工前的准备4.1、施工工艺流程4.2施工准备4.2.1管沟开挖施工前,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和设计交底,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根据有关程序提出修改意见报请变更设计。

4.2.2施工前应取得电力部门的批准,施工期间保持通讯畅通,配合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监管,修建供工程使用的临时便道、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的供应;设立必要的安全标志。

4.2.3施工前应了解岩石地段岩层风化、龟裂程度,岩层的层理、节理、片理状态,对于易崩塌地带的断层和地质变化区段的情况尤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4.3、施工测量4.3.1、施工之前在现场放出中心线、截水沟、弃土场等的具体位置,提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4.3.2、防水、排水:施工前做好各种防、排水措施,挖设排水沟,并保持其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4.3.3.清理场地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灌木、草皮、农作物的根系和表土。

且堆放在弃土场内或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地点。

4.4施工进度计划本段线路施工计划于2019年10月25日进场施工,总工期为36天,为了确保本工程按期完工,依据我单位施工经营管理实力和本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施工条件,我单位将组建精干的工程施工人员,坚决按工期计划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4.4.1进度计划第一阶段6天,10月25日至10月30日:主要完成施工暂设就位、临时占地的征用、三通一平、施工机具、管材料及劳动力进场,编制相应施工技术方案及作业指导书,完成初步测量放线。

第二阶段20天,10月31日至11月19日:精确测量放线作业带清理电塔标记检测点修筑施工便道防腐管布管管沟开挖电塔防护加固焊接施工管沟回填地貌恢复第三阶段8天,11月20日至11月27日:电力塔周边硬化处理,沿线做水工保护,电力塔周边移栽植被,恢复地貌减少水土流失。

第四阶段3天,11月28日至11月30日:收尾阶段清理弃渣、设备转场,主要进行尾项施工、向电力设施权属部门申请验收等工作。

4.5施工机械配备五、安全、质量技术措施为及时处理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突发事件,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从“预防”和“应急”两个方面着想,落实责任,以确保安全、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为目的,使参加施工过程的每名员工都能明确职责和作业程序。

5.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为搞好本工地安全生产工作,我司将成立专门安全领导小组,工地设立安全监督小组,班组设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三级安全保证体系。

负责工地日常的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5.2、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管理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在本工程中的安全责任。

5.3、实行人身安全保险。

所有施工人员均参与人身安全保险。

5.4、施工后认真恢复地形、地貌,搞好排水系统设计,不能破坏自然植被和影响水土流失。

舟山液化天然气(LNG)接收及加注站连接管道管线负责人联系方式六、施工方法施工期间做好安全防护,对管沟沟壁做好防塌措施,完工后应对沿线开挖处地表0.5米以下做好硬化处理,地面覆土移栽植被。

6.1、测量放线同时放出作业带边界线和管沟中心线,用断续的红油漆沿线在岩石上或树木上作明确标记;特别是作业带内需削方的斜坡段和上下坡坡脚处进行详细测量记录。

6.2、施工过程中对铁塔基础做好监测,出现位移或者沉降后,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上报电力部门,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6.3、施工作业带清理。

采取“山区变丘陵、深丘陵变浅丘、浅丘变平原”的原则,以减轻管道施工难度。

6.4、管沟开挖当土质发生特殊变化等情况时,应根据土的实际性能计算其稳定性,再次确定边坡坡度。

铁塔范围内的坑、沟、槽等危险部位,必须设置护栏等防护措施,防止电力设施受损。

现场设置警示标志,夜晚要挂红色警示灯。

施工人员不许攀登支撑,工作前要先检查支撑和沟槽有无变化或松动现象,一旦发现要及时加固处理。

(1)在管沟开挖时必须将坚硬的树根清除干净,防止对防腐层产生破坏。

(2)为保证电力塔的安全,电力塔周边区域内禁止爆破施工,施工中分层开挖,减少对电力塔的影响,同时应沿电力塔周边施工作业带搭设施工隔离护栏,对施工区域与电力塔完全隔离。

(3)机械开挖管沟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管沟宽度为2米,深度为2.5米。

(4)由于山地施工受山坡限制,高压导线与地面距离高低不一致,施工期间为确保施工机械与电力塔导线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离,机械设备必须在规定的施工区域内作业,严禁机械设备超出警戒区域。

(5)管沟开挖前,先用人工找到铁塔接地极,机械从两侧掏土开挖,保护接地极的完整性。

管道下沟后,第一时间将接地极回填保护,保证接地电阻。

接地极应与在建管道保持5米以上安全距离,如接地极原位置与管道安全距离小于米,可在电力设施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将接地极迁移至安全位置。

迁移接地极必须征得权属部门的同意。

6.5、土方管沟可采用机械直接开挖。

在管沟边一定距离内间隔12m修建临时土方堆放平台。

以防开挖管沟的土方在沟边堆放时产生滑移。

散土无法固定,采用装填细土的编织袋分层交叉堆码在管沟内。

6.6组对焊接1)管道焊接在管道中心线上焊接,焊接管道组对焊接严格按《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按照公司编制的管口组对施工要领书及管道焊接施工要领书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认真检查,确保组对焊接两道关键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2)管道组对采用对口器对口,对口器的拆卸要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管道组对前应将管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清除管端10mm范围的油污、铁锈、毛刺等,并打磨露出金属光泽,且管道完好无损。

3)采用挖掘机进行对口,起吊管子的吊带应满足强度要求,不损伤防腐层。

吊点应置于已划好的管长平分线处。

4)使用外对口器时,应在根焊完成不少于管周长50%后方可拆卸,且应沿管口圆周分多段均匀分布。

5)组对时,管道的坡口、钝边、对口间隙、错边量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管端直焊缝在圆周上错开100mm以上;钢管短节长度不小于管道外径;6)管口组对若有错边,应均匀分布在管口整个圆周上,严禁进行强行管口组对。

管子对接偏差不大于3°。

6.7防腐补口1)管口清理:将焊缝及其附近的毛剌、焊渣、飞溅、焊瘤清理干净,清理范围大于热收缩套(带)与防腐层的搭接宽度。

2)喷砂除锈、管口预热、涂底漆3)热收缩带安装:涂刷底层涂料后,迅速将热收缩带(套)安装在补口处,安装定位符合产品说明书要求。

4)补口后,检查补口质量a. 外观:100%的检查,热收缩套(带)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折皱、无气泡、涂层两端坡角处与热缩套(带)贴合紧密,无空隙、表面无烧焦碳化现象。

b. 搭接:100%检查热收缩套(带)与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毫米;采用热收缩带时,固定片周向搭接宽度不小于80毫米。

c. 电火花检漏:100%的用电火花检漏仪检查,检漏电压15KV,无针孔为合格。

如出现针孔,则重新补口。

6.8、管沟回填(1)山区地段沟下焊接的管道以及下沟后的管道,在当天须完成压管措施,防止管道漂移。

(2)石方段管沟,管沟应超挖300mm,并在管道下沟前或沟下布管前进行细土(采用粉碎的石方)回填,保证管道下方的细土层压实之后的厚度不小于300mm,细土应回填至管顶上方300mm,然后回填原土石方,但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50mm。

石方段细土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20mm。

七、地貌恢复本段线路由于施工中进行的劈山、开凿等作业工程量大,施工完后很难再按原地貌进行恢复,地貌恢复应同水工保护、弃土弃渣的处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尽量按原地貌进行恢复,对难以恢复的地段,在确保管道安全和不诱发滑坡、塌方、泥石流的原则下进行恢复,采取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7.1、在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性占地在施工完后即可恢复。

固体废弃物及时清理、运走,不能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7.2、施工后认真恢复地形、地貌,搞好排水系统设计,不能破坏自然植被和影响水土流失。

7.3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各类水工保护工程的施工;7.4、对于林木地段在作业带清理平整时对于沿线的杂树、芦苇等植物根系能够不动的尽量不动,施工时合理布置,采取顺序施工,减少碾压或铲伤其它林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