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编写企业大事记

怎样编写企业大事记

怎样编写企业大事记薛玉梅 张玉明 (来源:C N K I中国知网)企业大事记就是企业的史志,现成的体例.是传统方志中听没有的。

怎样编写企业大事记是新时期修志工作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所见如下。

一、企业大事记概况企业大事记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和方法.对企业或企业集团内生产经营及为生产经营眼务的各方而大的重要的事件做言简意赅的记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生产蒸蒸日L.改革开放一派大好形势。

盛世修志,在中央的倡导之下,各地大、中、小型企业也加入到轰轰烈烈地修志队伍中,掀起编修企业志、大事记的热潮。

编修大事记,首先得认识企业大事记。

(一)企业大事记的特性企业大事记是大事记的一个属类,它除具有大事记“以时系事”有选择性、文字言简意赅、述而不作的共性外,还有以下几个特性。

1、企业大事记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新中国的企业大事记记载着党和国家兴办工业企业的政策演变情况,记述着国营大、中、小型企业曲折发展的道路,每一件事都有时代的烙印。

2、企业大事记有着明显的行业特点。

大事记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龙头来写.就必然体现行业特点,反映行业的共同点及行业内各企业的特殊点。

3、企业大事记有着一业为主,广泛记载的特点企业大事记必须坚待以生产经营为中心,涉及政治、文化、自然等方面。

这是因为新中国的企业,特别是特大骨干企业.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有的本身就是一座城市。

辖区内企业是一业为龙头,百业兴旺,这就决定着企业大事记内容广泛的如同地方志大事记一般。

就是其他企业也是个人肩负重担,除生产经营外,得为职工家属的生死婚嫁,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福利及本不该由企业承担的许多事而搅尽脑汁。

.‘企业办社会”是中国企业的一大特点.大事记应该反映这些方面的情况。

4、企业大事记具有独立性。

企业大事记可以是企业志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独立成书,反映企业的历史与现状。

(二)企业大事记的作用曹占泉先生说:“大事记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纵向记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自然等方面的重要事件,按时间顺序勾勒出一个地区历史发展的轮廓和事物发展的线索.勾画出一个地区的概貌”。

这就表明大事记是一方简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后人扬长避短,兴利除弊施政的参谋。

具体到企业大事记还有以下儿点作用。

1、企业大事记是厂志之纲。

企业志书的总体结构亦然是以类系事、横向排列,缺乏一条纵贯线,而大事记却是严格地按时间从纵的方面记述,将企业的事和人从远到近贯通起来。

志书,大事记纵横合和,浑然一体。

大事记提纲挚领,弥补了志书横排松散之缺陷。

2、企业大事记是企业形象与优质产品的宣传广告。

大事记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龙头记述的,一经出版发行,企业的形象及产品的优劣就展现在用户面前。

它扩大企业的影响,促进产品销售和科技信息的交流。

3、企业大事记是工具朽。

大事记记事既专巨博,可谓企业的小百科全书。

它的编写开宗明义,以时系事.方便查阅是企业职能人员必备手册。

4、企业大事记具有凭证参考作用。

大事记是企业档案精华的汇编,问时又是新产生的企业档案,为生产经营、工厂建设提供凭证、借鉴。

5、企业大事记是地方志的基础。

把实业志、行业志、地方志比做一个生物体的话,企业志、大事记就是它们肢体上一个个细胞。

没有企业志、大事记为他们提供大量营养物资—资料,就没有实业志、行业志的诞生,地方志也会“肢体’,不健全。

(三)企业大事记的范围标准与内容徐无党主张“大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非怎样编写企业大事记..此五者则否”。

曹占泉先生主张“大事突出,46要事不漏新事不丢,琐事不记”的大事记记事范围标准.都是企业大事记事的范围与标准。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大事呢?通常所说的大事即涉及范围广,对社会影响较深较大的事件。

具体到企业,大事主要指研制(引进)开发具有领先水平的产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模式所提供历史借鉴和依据的事件及其它影响大,轰动效应强的事件。

按标准要求,一般地说,企业大事记所记的大事量较少,而大部分应该说是企业的要事、新事等,也就是说,事件的大与小相对一个企业而有所不同。

大事记是企业的一面镜子,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历史与现实面貌因而编修大事记切不可凭主观想象臆造,应切实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技术进步为龙头,兼顾政治、企业文化、社会福利、人物等方面来写,这是企业大事记的重点与范围。

它的具体内容根据我厂实际及资料收集情况,我认为可归纳为十个方面:1、企业性质、产品方向:(1)企业创建时间、地点、批准机关等。

(2)企业性质、投资规模、产品方向、生产方式、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情况等。

(3)企业在国家、地方、行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

2、工厂建设:(1)工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等。

(2)重要的地面、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投资数额、建成年代、用途等。

(3)高、精、尖设备的购置、自制及作用。

3、工厂沿革、职务任免:(l)企业撤并(兼并、倒闭)、调整及关键时期的更名、企业隶属。

(2)厂长、党委书记、三总师的任职、企业领导方式。

4、生产发展、技术进步:(l)产品的种类、系列、数量及性能。

(2)新产品研制(引进)、试制、鉴定、创优、技术转让、专利申请等。

(3)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成果。

(4)产品销售、占领市场态势。

(5)产品开发中的失误、教训。

(6)引进产品可行性研究,考查、会谈、签约等活动。

5、企业管理:(l)企业管理权限。

(2)企业管理机构组织形式。

(3)企业管理制度。

(4)企业管理重大决策、决策效益。

6、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分配制度。

7、员工素质:(l)员工文化水平、专业水准、技术等级。

(2)员工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

(3)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关键时期工业总产值、利润。

8、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9、重大人身、设备、质量等事故。

10、重大的政治运动在企业的反映及产生的后果。

总而言之,企业大事记应重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方面的大事、要事,其他方面可根据资料收集的数量、范围、可靠程度来确定,尽可能把方方面面的大事,变古之事,非常之事,意有所示之事和后有所因之事记录在案。

(四)企业大事记的体例大事记的记述形式常见的有编年体、记事本末体和编年本末体三种。

企业大事记的体例用编年本末体比较合适。

企业中发生的大部分事件是完全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按年、月、日严格排列记述的。

也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如《“八五”技改计划》关系重大,全部完成得拖儿年。

反映这样的综合性大事件只能放在完成技改见效益的年份用记事本末体的形式记述事件发生,发展和终结的全过程。

用记事本末体记述大的综合性的事件、专题突出,有本有末,脉胳清楚,概念完整、存史资治价值大。

企业大事记将编年体与记事本末体结合,克服了编年体严格以时系事,将同一件事首尾断裂,使人读来茫然不知所言的缺陷。

二、企业大事记编写的基本要求编写企业大事记,根据方志学理论和自己的编写实践,有这么几点是编写时必须遵守和注意的。

(一)遵循“直书”、“实录”。

褒贬于其中的修志急原则“直书”、“实录”即忠于史实,求实存直。

它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准则在修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述而不作,褒贬于其中”是志书的一大特点。

“不作”并非说志书没有倾向性,只是把“作”寓以“述”中.也就是说“述”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

新时期的企业志、大事记的“直书”、“实录”.并非不分青红皂白有闻必录,有事必记。

所“述”之事必须维护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

有些事情可以不记,留给后人去写更为有利。

总的来说.编写大事记要做到“公正直书.垂信千秋。

”(二)体现本企业特点几十年来企业都是在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指导下进行生产,形成许许多多共有的东西。

编写企业大事记若不考虑这一现实,各企业修编的志书、大事记中所记的许多事情只是时间上的“位移”,内容大同小异,可以说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志书、大事记存史资治的意义就不大了。

企业大事记应多记“我有他无,共有我先(典型)”的能体现本企业特点的大事、要事、新事。

(三)“广询博采”收集资料大事记的资料来源不外乎实物,文字记载、口碑记录及实地考查得来的四种。

一个企业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做过的工作和发生的事件说不完数不清.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中搜寻有用的资料真有点“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窘况。

根据我的实践,作者只要把握大事记的编写范围、内容、重点及收集资料的原则,加上锲而不舍的精神做好资料工作也并不困难。

“广询博采”,“宁多勿漏”的方志资料收集的原则,亦然是企业大事记资料收集的原则。

“广询博采”是由于企业业务种类多,形成的历史档案数量庞大,内容繁杂。

已收集到的资料有相当一部分还有待多方考证,核实其真实性、可靠性及时间的准确性,职能人员更替频繁。

可以说收集资料“广询博采”不仅必需,而且工作量大。

“广询博采”应把重点放在对档案文字材料的收集上。

口碑材料做为文字材料的佐证材料比较恰当(当然没有文字记录,口碑材料也是极其重要的)。

人们都有体会,历史事件只要是过来人都能说个七七人八,但时过境迁,记忆又会淡化,出现偏差,而文字记载是事件的当时或过后不久记的,是可以信赖的。

举个例子,“大跃进”时,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同志来某厂视察工作,一件大事,人人皆知。

当调查当事人及职能人员时,他们谁也记不清是什么时间来的.后经档案人员多方查档,终于在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党委会记录中看到党委书记说的一句话:“昨天陈云同志来厂视察……”,那么五八年十月二十二日是陈云同志来的准确日子是确定无疑的了。

“广询博采”还应发挥作者优势,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方面多用时间和精力,也就是把“广询博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既节约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四)严格选材,突出大事,展示规律。

“广询博采”为选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源泉。

资料收集工作告一段落时,应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整理,登记入卡、建帐。

在资料整理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综合,作者对企业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由零乱片面逐步上升为系统全面。

认识上的升华,有助于严格按标准选材。

选材要做到:1、突出大事。

选择大事,陕西省大事记编写组提出的“先、大、准”三字原则,我以为是适用企业的。

三字原则:先,即指最先在当地发生的事;大,即事情的意义大、规模大.影响大;准.即对一件大事要寻根究底,千方百计搜收第一手资料,如实地记载。

企业则可在三字原则基础上灵活把握。

2、展示规律,说明问题。

大事记所选用的资料要注意前后贯通,能展示企业各方面发展演变情况。

例如:①企业所有制演变;②企业领导方式演变;③企业权限演变,④政治运动与企业经济效益等等。

读者阅读大事记,通过对比、分析这些资料,即能从演变中认识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这样选材,也就是“述而不作”寓“作”于“述”中的具体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