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院系:xxxxxxxxxxxxxxxxxxxx专业:xxxxxxxxx带队老师:xxxxxxx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姓名:xxxxxx目录一、实习概况1.1概述1.2实习目的1.3实习时间与路线1.4实习人员二、实习地介绍2.1甘肃省实习地简介2.2青海省实习地简介2.3宁夏回族自治区实习地简介三、实习报告3.1地貌学实习报告3.2植物地理实习报告3.3土壤地理实习报告3.4气象学与气候学实习报告3.5人文地理学实习报告3.6参观考察报告四、总结与感想一、实习概况1.1概述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通过对西北地区基本自然地理现象,如地貌、土壤、植物、气候、人文等的野外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获取认知,并巩固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实习总共历时8天,7月28日由西安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兰州、张掖、西宁、等地,最终到达中卫。
重点观察沿线地区不同的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理解地带性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此外,通过对西北典型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观察,可以让我们有全面、具象的了解,并尝试发现解决实际中遇到的新问题,激发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还能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图1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地图1.2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三个方面:首先,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进行准备。
其次,通过此次西部实习,经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掌握了我国地域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西部部分区域的地理研究,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通过本次实习,扩大了地理视野,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培养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地理事业的思想。
1.3实习时间与路线2016年6月29日上午:中科院寒旱所2016年6月29日下午:兰州大学2016年6月30日上午:黄河2016年6月30日下午:乘车前往西宁2016年7月1日上午:观察沿途植被2016年7月1日下午:青海湖2016年7月2日:中科院祁连站2016年7月3日上午:乘车前往张掖2016年7月3日下午:中科院黑河遥感站2016年7月4日上午: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2016年7月4日下午:张掖国家湿地公园2016年7月5日:乘车前往宁夏2016年7月6日上午:沙坡头2016年7月6日下午:返程图2路线图1.4实习人员带队老师:xxxxxxxxxx实习人员:xxxxxxxxxx二、实习地介绍2.1甘肃省实习地简介2.1.1兰州市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市中心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兰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0.3℃。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兰州市域入境水资源丰富,贯穿市域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达337亿立方米,水量稳定,各季不封冻,含沙量也较小。
黄河兰州段全长152公里,其中流经市区45公里。
图3黄河兰州段2.1.2祁连山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
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一个典型加里东地槽,褶皱迥返于陆相泥盆系磨拉石建造之前。
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
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
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
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
随着山区海拔的升高,各气候要素发生有规律自下而上的变化,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
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气候带、浅山干草原气候带、中山森林草原气候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高山冰雪植被气候带。
2.1.3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红、紫、黄、绿、白、灰等色彩相互间杂,错落有致。
由于深处大陆腹地,张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冬寒夏暖,四季分明,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仅13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为7℃左右,每年降雨比较集中的6到9月份。
图4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图5张掖国家湿地公园2.1.4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
湿地面积6.2万亩,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国内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
由于地处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地带,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等天然湿地,以及人工湖、池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
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张掖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区气候属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显著特点是:降水稀少而集中,年降雨量仅129毫米,在时间分布上,多集中在6—9月份,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温差大,全年盛行西北风。
规划区湿地植被丰富,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湿生植物、盐生植物与陆生乔灌林木、草原植被、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西部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
2.2青海省实习地简介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青海湖的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
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
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3600~5000米之间。
青海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
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8平方公里,为淡水。
青海湖水补给来源主要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图6青海湖2.3宁夏实习地简介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
东起二道沙沟南护林房,西至头道墩,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黄河,长约38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在1300~1500米,总面积4599.3公顷,占中卫市城区土地总面积的3%。
是全国二十个治沙重点区之一。
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处,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有横跨黄河的“天下黄河第一索”,有黄河文化代表古老水车,有黄河上最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子,有沙漠中难得一见的海市蜃楼。
沙坡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沙丘纵横,高低起伏,覆盖在第二纪或第三纪红砂岩和高河漫滩阶地以及冲积洪积平原上,保护区沙漠由腾格里沙漠前移堆积而成,沙层厚度一般在20~30m,最厚达50m。
多为垄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和格状新月形沙丘,构成了典型的风沙地貌。
保护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全国自然区划中属温带干旱气候区。
具有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冷热温差大、光照充足、风大沙多,冬寒长、夏热短、春暖迟、秋凉早和气象灾害较多等特点。
沙坡头保护区的地表水主要有过境的黄河水、大气降水径流和泉水湖泊。
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分布有6个土类,土壤总面积13262.6公顷,以风沙土为主,另外尚有灰钙土、潮土、新积土、灌淤土、盐土分布。
图7黄河图8天下第一索图9腾格里沙漠三、实习报告3.1地貌学实习报告3.1.1综述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
大面积的山地、石质戈壁、荒漠、荒漠草地、高原草地,少量的山麓绿洲,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单元,主要以黄土地貌、河谷地貌、冰碛地貌、丹霞地貌以及风沙地貌为主。
3.1.2实习内容兰州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兰州地势西部和南部高,东北低,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切穿山岭,形成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形河谷。
峡谷有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大峡、乌金峡等;盆地有新城盆地、兰州盆地、泥湾一什川盆地、青城一水川盆地等。
还有湟水谷地、庄浪河谷地、苑川河谷地、大通河谷地等。
兰州的地貌以河谷盆地为主,一般是指兰州市区黄河谷地,西起虎头崖,东至桑园峡,东西长约35千米,南北宽2—15km。
该盆地受断裂和现代隆起的控制,分割为三个葫芦形的小盆地,自西向东依次为西固盆地、七里河—安宁堡盆地、城关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