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考试说明
二、典型例题
三、问题探究
1、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
《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
材料二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
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材料三在 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
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
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
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拉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
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
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确立了怎样的权力机制?根据材料二,英国君主进入统而不治的时代因素?
(2)根据材料三,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如何解决议会制度的不合理性的?
(3)英国政治现代化历程的成功经验?
2、材料制宪者们普遍笃信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认为“权力会腐化,绝对权力会绝对腐化”。
因而在设计政府时必须实行分权,以权力制约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的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
材料体现了《1787宪法》怎样的特点,结合宪法内容加以说明?
3、材料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结合材料,说明德国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四、巩固练习
1、1640—1660年革命期间,尽管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处死了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建立了共和国,但仍有学者认为,与前者相比,从历史的视角来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革命性更强。
这是因为
A.前者的革命措施过于超前且多暴力
B.后者通过不流血的温和方式成功夺权
C.前者的革命影响波及面过窄且短暂
D.后者成功引发了不可逆转的政治转型
2、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
这主要表明英国
A.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C.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D.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3、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是缘于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议会改革的实行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内阁制度的确立
4、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5.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6.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
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利受到政府限制
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
7.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
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用代议制粉饰封建君主专制
B.已具备近代民主政治某些特征
C.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2. (12分)英国是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之一,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
……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
……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材料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意味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议会都享有最高权力,君主君临国会,统而不治。
议会主权原则确定议会拥有如此至高无上和不受限制的权力,以至于不存在独立于立法权的违宪审查权。
此为英国特色……在这种议会君主制,尤其是英国这样实行多数选举法的制度中,在理想情况下,议会可以发挥有效的“领导者任用择优”机制,事实上,在19世纪,英国从未产生过一个不称职的政府,这是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又一优势。
从根本上来说,以议会和内阁为权力中心的优势还在于,君主个人的品行禀赋比较无关紧要。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