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操作规程

工艺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以上组分含量的控制1、液化气中C5影响因素:(1)分馏塔顶回流量小,塔顶温度高。

(2)分馏塔压力低。

(3)分馏塔底重沸器返塔温度高。

(4)气体热旁路调节幅度大。

(5)分馏塔进料温度高,进料口偏上。

调节方法:(1)提高分馏塔顶冷回流量,降低塔顶温度保持合适的回流比。

(2)适当提高稳定塔压力,并保持平稳。

(3)适当降低塔底温度。

(4)气体热旁路不要大幅度调节。

(5)改变进料口位置(下移),降低进料温度。

2、汽油蒸汽压和10%点的控制影响因素:(1)返塔温度高,汽油的蒸汽压低,10%点高。

(2)分馏塔塔顶压力高,汽油蒸汽压高,10%点低。

(3)分馏塔进料量、组成及进料位置变化。

(4)分馏塔进料温度高,汽油蒸汽压低,10%点高。

(5)顶回流量大,塔顶温度低,汽油蒸汽压高,10%点低。

(6)原料-外甩汽油换热器漏,原料串入汽油中,汽油蒸汽压高,10%点低。

调节方法:(1)适当调节塔底温度。

(2)调节分馏塔压力,并使其平稳。

(3)尽量避免进料量,组成大幅度变化,必要时换原料。

(4)降低分馏塔进料温度。

(5)降低顶回流量,提高塔顶温度。

(6)切出原料与汽油换热器,调整操作。

3、分馏塔顶和回流罐顶压力的控制影响因素:(1)分馏塔底温变化或塔顶温度变化。

(2)不凝气和热旁路压控阀调节不当(3)塔顶回流量过大,压力上升。

(4)塔顶冷却器冷却效果差。

(5)回流罐液面过高。

(6)仪表失灵。

(7)原料含气体量多,塔内压力上升。

调节方法:(1)根据汽油质量,适当调节分馏塔底温度来改变压力。

(2)正常时由分馏塔顶压控表分程控制其压力。

(3)适当调整顶回流量。

(4)提高冷却器冷却效果。

(5)控制好回流罐液面,液面过高要及时查明原因相应处理。

(6)仪表失灵改副线控制,联系仪表处理。

(7)换罐或降低进料量。

4、回流罐液位控制影响因素:(1)分馏塔压力变化。

压力高,液位低。

(2)冷却器冷却效果差,液面低。

(3)分馏塔顶温度高,液面高。

(4)液化气回流量和出装置量变化。

(5)液化气泵故障。

(6)仪表失灵。

调节方法:(1)调节分馏塔压力使之平稳,合理使用热旁路及不凝压控阀。

(2)调节冷却器冷却水量,改善冷却效果。

(3)调节顶回流量,使温度正常。

(4)调节液化气出装置量使之平稳。

(5)切换备用泵,联系维修处理。

(6)发现仪表失灵,改付线控制,联系仪表处理5、分馏塔液面的控制影响因素:(1)分馏塔压力变化,压力上升,液面上升。

(2)汽油外甩量变化。

(3)分馏塔进料量、组成变化。

(4)分馏塔塔底温度变化。

(5)回流泵故障,顶回流突然中断。

(6)仪表失灵,分馏塔液位控制失灵。

调节方法:(1)控制好分馏塔压力平稳,保证汽油和液化气质量合格。

(2)控制好汽油外甩量。

(3)根据进料量和组成变化情况及时调原料与汽油换热器温度。

(4)控制好塔底重沸器温度。

(5)泵故障,切换备用泵,联系维修处理。

(6)发现仪表失灵,改付线控制,联系仪表处理。

6、分馏塔底重沸器温度返塔的控制影响因素:(1)导热油的流量及温度变化。

(2)分馏塔入口流量及温度、顶回流量及温度变化。

(3)导热油三通阀开度变化。

(4)重沸器换热负荷变化,汽油流量增大,温度下降。

(5)仪表、调节阀故障。

调节方法:(1)正常时,由导热油三通阀的开度来控制重沸器的返塔温度。

(2)控制分馏塔的操作,顶回流及进料量和温度操作平稳。

(3)热量负荷变化时,联系锅炉平稳操作。

(4)三通阀故障,改手摇处理;仪表故障,联系仪表处理。

7、有毒有害气体采样本装置有毒、有害气体包括:干气、液态烃及汽油等,这些气体对人体有害且易燃易爆,采样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各点:(1)采样时须看好风向,站在上风口,应采用防爆工具开关阀门,防止产生火花,造成事故。

(2)采样前将采样器内残余气体排放掉。

(3)稍开采样阀排放采样管线遗留气体,然后用样品洗采样器两遍后再采样,采样后注意关严采样阀。

(4)取液态烃样时,应戴好手套,防止冻伤。

同时切记采样量不能过多,采样器内须留有气化空间,防止因温度回升造成采样器爆炸。

8、分馏塔进料泵排量下降影响因素:(1)原料罐压力偏低,分馏塔压力偏高。

(2)原料罐液面低。

(3)泵内有气体。

调节方法:(1)调节原料罐压力。

(2)保持原料罐液面在50~60%。

(3)泵体冷却、排放气体。

9、液化气泵抽空影响因素:(1)液化气罐压力低。

(2)液化气罐液面低。

(3)天气变化,液化气温度高。

(4)液化气中含不凝气量多。

(5)仪表失灵,泵故障。

调节方法:(1)提高液化气罐压力。

(2)减少液化气出液化气罐量,提高液化气罐液面。

(3)喷水冷却(4)调节分馏塔温度、压力,提高解吸效果。

(5)联系仪表、维修处理,切换泵。

10)淹塔影响因素:(1)气相负荷低。

(2)塔底温度低。

(3)顶回流过大,温度过低。

调节方法:(1)适当降低塔内压力,提高塔底温度。

(2)适当降低冷却效果,增大气相负荷。

(3)适当降低顶回流量及提高温度,同时防止冲塔。

机泵的操作法1、离心泵的操作及维护本装置基本采用AY型离心泵。

根据离心泵的特性,泵出口流量为0时,其轴功率最小,所以在离心泵启用时,为了防止电机过载或影响其它机泵的操作,必须将出口阀关闭。

2、泵的正常维护1)经常检查出口压力及电机电流是否正常,严禁抽空。

2)检查冷却水情况,不论热油泵或油冷泵,在运行中不得中断冷却水;备用热油泵也不得中断冷却水。

3)经常检查轴承箱内润滑油,如有乳化变质情况,应立即更换。

检查油位时,防止出现假液面。

4)检查轴承箱温度和电机轴承温度,当>65℃时,应及时汇报联系处理。

5)检查泵的声音及振动情况,并检查附属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好用状态。

6)备用泵每8小时盘车一次,每次盘车一圈半。

7)泵轴密封泄漏标准机械密封:轻油泄漏≯10滴/分钟重油泄漏≯5滴/分钟软填料密封:轻油泄漏≯20滴/分钟重油泄漏≯10滴/分钟3、离心泵正常操作法1)启动前准备工作(1)检查管线、泵体是否有异常,附属设备是否好用。

(2)检查冷却水、地漏是否畅通。

(3)按规定标准加润滑油或润脂,加润滑油时控制轴承箱液面在1/2—2/3看窗处。

(4)盘车检查是否灵活轻松,有无异常声音和卡涩现象。

(5)若新修好的泵或开工时,应先检查出口放空阀是否关闭再灌泵,其方法是:稍开泵的入口阀,打开泵的出口放空阀赶走空气后关闭。

(6)热油泵启动前要事先预热,使泵体与介质的温差在40℃以内,预热时每隔10分钟盘车180°,预热速度不超过50℃/h。

(7)打开压力表手阀2)启动(1)准备工作完毕后,全开泵的入口阀,关闭出口阀及出口放空阀,启动电机检查运行情况。

(2)当泵出口压力升起来后,逐渐开大泵出口阀,用出口管线上调节阀调节流量,不能用泵入口调节流量,否则易抽空。

泵在出口全关的情况下,泵连续运转不得超过3分钟,否则会因泵内液体温度升高造成抽空或汽蚀。

(3)电机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或泵泄漏严重时,应停车检查处理。

(4)泵启动后和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应小于65℃(用手模轴承箱体)。

3)停车(1)关闭泵出口阀,关闭泵出口压力表手阀,然后停电机。

(2)热油泵停运后,将冷却水稍调小,然后稍开出口阀或预热线进行预热,使泵体处于热备状态。

油冷泵停运后,可将冷却水调至很小(液化气泵除外)。

(3)对于需要检修的泵,泵停运后,关死出入口阀稍开出入口管线连通阀待泵体温度降低到适当温度后放空撤压。

4)切换(1)启用备用泵前做好全面检查,做好准备工作,热油泵应处于备用状态。

(2)盘车正常,适当给冷却水,润滑油油质和油位合乎标准。

(3)启动电机观察泵的运行情况,运行正常后,逐渐开大备用泵出口阀,关小运行泵出口阀,切换时要注意压力及流量的平衡。

(4)备用泵出口全开,运行泵出口全关时停运行泵。

(5)若切换泵属热油泵,切换后要预热。

5)热油泵的预热(1)离心热油泵备用时,应处于预备用状态,泵入口阀全开。

(2)一般热泵的预热方法有二种:a.入口阀全开,出口阀开1~2扣,对泵体预热,但要严格控制出口阀开度,防止泵倒转。

b.打开泵的预热线预热,油浆泵预热时一定要全开预热线上游阀,用下游阀来控制预热速度。

(3)备用热油泵不得中断冷却水。

(4)预热备用泵时,一定要缓慢进行。

(5)热油泵预热标准:泵体与输送介质的温差≯40℃,预热速度≯50℃/h。

6)检修前准备(1)泵出、入口阀全关(热泵应开出、入口连通线阀预热)。

停冷却水。

(2)泵出口放空排液撤压(热油泵待适当冷却后撤压),泵体压力为零,确认出入口阀不内漏方可拆泵。

4、事故处理:1)泵抽空不上量事故原因:(1)吸入口进入气体。

(2)入口管线或叶轮堵塞。

(3)泵体内存有气体或启动时泵未灌满液体。

(4)电机反转或叶轮损坏。

(5)吸入容器内液面太低。

处理方法:(1)检查入口管线及法兰,如有漏处,停泵处理。

(2)清扫入口管线及叶轮。

(3)排出气体,重新灌泵。

(4)分别联系电工,钳工处理。

(5)提高吸入容器液面。

2)电机超载事故原因:(1)电机过载运行,泵流量过大。

(2)电机潮湿,绝缘不好。

(3)泵体或叶轮内有杂物,有磨损。

(4)如泵为填料密封,也可能因盘根压得过紧而造成的。

处理方法:(1)更换大电机或降低泵的出口流量。

(2)联系电工检查绝缘性能并做处理。

(3)联系钳工处理杂物及磨损。

(4)联系钳工调整盘根。

3)泵体振动有杂音事故原因:(1)抽空产生汽蚀现象。

(2)电机转子不平衡。

(3)轴承间隙大或轴承磨损。

(4)泵与电机轴心不对中。

(5)泵叶轮松动,基础螺栓松动。

(6)弹性联轴器的弹性联接件损坏。

(7)泵出入口管线安装不合适。

处理方法:(1)按泵不上量处理。

(2)联系电工调整电机转子。

(3)联系钳工更换轴承。

(4)联系钳工重新找正。

(5)把紧叶轮及基础螺丝。

(6)更换弹性联接件。

(7)重新安装泵出入口管线。

4)轴承发热事故原因:(1)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2)润滑油变质或缺油。

(3)轴承磨损或损坏。

(4)冷却水不足。

(5)润滑油或润滑脂加得过多或过少。

处理方法:(1)联系钳工校正同心度。

(2)更换或添加润滑油。

(3)更换轴承。

(4)调节冷却水量。

(5)注意润滑液位或适当加入润滑脂。

5)电机温度高事故原因:(1)电机超负荷。

(2)电压下降,电流大。

(3)定子绝缘不好,绕线短路。

(4)轴承润滑脂不够。

(5)轴承或转子磨损。

处理方法:(1)更换电机或降低流量。

(2)降低泵出口流量。

(3)联系电工处理。

(4)联系电工轴承添加润滑脂。

(5)更换轴承,处理转子磨损。

6)泵出口压力高事故原因:(1)输送管路堵塞或出口流量小。

(2)压力表失灵。

处理方法:(1)检查管路,排除故障或提出口流量。

(2)更换压力表。

7)流量下降事故原因:(1)叶轮堵塞。

(2)漏进气体。

(3)密封环磨损。

处理方法:(1)停泵检修,排除杂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