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制度改革

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尤其严重,而且老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数急剧增加,老年人口赡养比率上升,从而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严峻挑战。

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政府养老保险预算和社会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目录1绪论 (1)1.2本文研究背景 (1)1.3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状 (1)1.4老龄人口规模庞大,数量增长迅速 (1)1.5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 (2)1.6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2)2.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制度所带来的一系类问题 (2)2.1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上升,导致养老负担加重 (2)2.2人口老龄化导致离休费用不断攀升,致使养老保险基金开支大幅度增长 (3)2.3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的转变 (3)3.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养老制度应该如何改革 (3)3.1融入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 (3)3.1.1 提倡靠自己养自己做法 (3)3.1.2 提倡靠“工资积蓄+多种保险”的制度来养老 (4)3.2.3 鼓励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挂钩,实施弹性制 (4)3.2养老保险金管理的改革 (4)3.2.1 拓展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 (4)3.2.2 建立基金管理公司 (4)3.2.3 加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建设 (5)3.2.4 实行养老基金托管制度 (5)后记 (5)参考文献 (6)1 绪论1.1 本文研究背景人口生育率降低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尤其严重,而且老龄人口增长态势明显。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使养老保险制度的受益人数急剧增加,老年人口赡养比率上升,从而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构成严峻挑战。

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政府养老保险预算和社会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2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被称为老龄人口,如果一个国家的老龄化人口达到或超过10%,就说明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我国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并且老龄化步伐还在不断加快。

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向社会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与老龄社会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等重要环节普遍薄弱。

虽然在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上我国还低于一些国家,但是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已是世界之最,约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和亚洲老龄人总数的1/2。

1.3 老龄人口规模庞大,数量增长迅速根据20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在较高的老龄系数和较快的增长速度下,老龄人口的数量会日趋庞大。

从老龄人口的增长态势看,预计从2005年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会增加29253万人,增长2.05倍;65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长22285万人,增长2.24倍;而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会增加7771万人,增长5.25倍。

从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比较也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之快。

从2000年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从6.8%增加到16.0%,增长135.3%,而美国这一比例的增长速度是56.1%,日本是69.1%,英国是32.7%。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仅次于韩国(195.8%)和巴西(142.3%),比邻邦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口1.8%)也要快出许多。

1.4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特征是老龄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数量增长迅速,高龄化系数不断上升。

从中国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以及10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很快。

比较1953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看出,65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在这段时期增长了12.7%.80岁以上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增长106.5%,而100岁以上高龄人口占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也增加了70.3%。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增长更快一些。

从今后50年的预测情况看,到2050年,80岁以上高龄化系数达到23.36%,100岁以上会达到0.1126%,到那时,人口高龄化的情况会更加严峻。

1.5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下降与寿命延长并存。

从1978到2005年期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率有所反弹,但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生率有大幅度的下滑趋势。

与此相对应,人口死亡率在这段时期内基本上没有很大变化,出生率下降与死亡率基本不变的结果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与预期均寿命不断延长的共同作用是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2.人口老龄化给养老制度所带来的一系类问题人口老龄化给一个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影响,是对一个国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最大的挑战,主要原因就在于养老保险将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最为庞大的开支项目。

根据国际劳工局预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除低于发达国家外,将高于次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的国家。

2.1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抚养比不断上升,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且法定退休年龄较早,使得老龄化进程加快、抚养比增大,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在2007年达到12.86%,同时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较小,大量年轻的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被制度覆盖,制度内的实际抚养比更高,这意味着劳动力年龄人口比例降低,养老保险缴费人数相对缩减,养老负担十分严重。

2.2人口老龄化导致离休费用不断攀升,致使养老保险基金开支大幅度增长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并且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养老金的支付年限随之延长,支出增加致使退休费用急剧增长。

由于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已经离退休的老年职工没有任何养老资金积累,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中年职工养老资金积累较少,因此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支付中老年职工离退休后的养老金,这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压力。

2.3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的转变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目前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跟不上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求。

管理的不到位,造成基金应收未收、应发未发及已积累的基金发生挤占、挪用等情况,直接模糊了基金流的平衡状况。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持续下降,使得基金支撑能力进一步减弱,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市有逐渐增多和加重的趋势。

对于缴费结余养老金的使用,目前主要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而银行存款和国债收益率低于工资增长率,因此,实际上并没有对基金实行有效的保值增值,长此以往将使得养老金难以提供养老保险制度期望的替代率,难以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3.人口老龄化情况下养老制度应该如何改革3.1融入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3.1.1 提倡靠自己养自己做法据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对入住本院的50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2%的老人主要是靠自己退休金住到福利院,自己养活自己。

入住的老人平均年龄77.58岁,70至90岁年龄段的老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占有较大的比重。

从婚姻状况看,被调查老人有偶率占10%,孤身老人占90%。

其中有44%的老人自愿找清闲,18%的老人因有住房紧张及拆迁而住福利院,6%的老人是“因病”。

3.1.2 提倡靠“工资积蓄+多种保险”的制度来养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计划生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一孩之家俱增与“丁克家庭”的出现,进入45至5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应当说已解脱了家庭之困,及早存点积蓄,加入各种投保行列是养老的出发点。

目前,国家已开发了中国人寿险、太平洋人寿疾病险、新华保险的“福家伴侣”险,还有中国人保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长护险”等等,40岁以上的年龄的人,就应该瞄准“后事”涌跃投保。

以“福家伴侣”险来说,它是一种保额分红不扣税、保22种常见重大疾病、保意外风险、保养老的好险种。

为此,在大力宣传、提倡自己投保的同时,国家也可制定相应政策,明确对农村老人给予养老保障。

3.2.3 鼓励个人缴费与退休待遇挂钩,实施弹性退休制实施积极的促进劳动和就业的养老保险制度。

人口老龄化使得工作人口数量下降,同时退休人口数量增加,带来了社会产出在年轻一代和退休一代之间分配的矛盾。

推行缴费与待遇相关联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养老保险提供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对于调动个人工作积极性,从而带来更多的社会产出以应对老龄人口的需求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适度提高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增加退休年龄的弹性也有利于缓解养老保险的资金供求矛盾。

弹性退休制,西方国家实行的一种退休制度,即政府规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比如58岁到65岁),员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这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因为养老保险缴纳的时间越长,缴纳的资金越多,退休的时候领取的退休金就越高,所以一般不会有人选择提早退休的。

3.2养老保险金管理的改革3.2.1 拓展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渠道目前可以考虑的筹资途径有:一是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征缴力度。

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强基金调剂,清理规范社会保障基金支出项目;三是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比例。

广辟渠道,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增量供给机制,走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增强供给能力,同时建立资金的保值增值机制,严格规范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才是解决社会保障资金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

3.2.2 建立基金管理公司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收缴与支付都由国家来执行,带有统筹的公有制的性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在资金运作方面下工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