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论过敏性鼻炎与脾胃的关系

中医论过敏性鼻炎与脾胃的关系

中医论过敏性鼻炎与脾胃的关系
李瑾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
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性疾病就是由于过敏体质造成的。

过敏体质的外在表现都就是由于其气虚卫表不固,血热易于风动,易受风邪侵袭的内在本质造成的。

因此,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平时饮食应雅淡、平衡之外,还应多食用些具有补脾肺之气、清热凉血等功能的食物,如百合、山药、大枣,桂圆、莲子等。

还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避免情绪吃紧。

老中医李可曾说: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够,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

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

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主呼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肺脾气虚,腠理不固,卫外不固,阳虚温化水液不够,寒水上犯清窍。

所以会喷嚏频发,清涕长流,遇寒加重,夜晚还有鼻塞的症状。

这都被西医认为就是过敏性鼻炎。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有三个原因:
(1)肺脾虚亏
即鼻窍失于充养,易被风寒异所侵袭,邪正相争,所以鼻眼发痒,喷嚏频发,遇风即发。

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则上犯鼻窍以致津液外溢。

所以清涕量多。

治疗原则,补益脾肺,袪风利窍。

方药:补中益气丸加减。

人参9克、黄芪24克、白术15克,炙甘草9克、防风12克:用于益气健脾升麻9克、柴胡9克:用于升举阳气,上达鼻窍
辛夷9克、细辛3克:用于温胃祛风,散寒通窍
五味子9克、诃子9克:用于补肺、敛气、摄津
当归15克、白术15克:用于理气养血。

全方补益脾肺、敛气升阳,袪风通窍。

(2)肺肾虚亏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散寒通窍
方药:右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鹿角胶(炒珠)四两,菟丝子(制)四两,杜仲(姜汤炒)四两,当归三两(便溏勿用),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

以滚白汤送下。

(3)肺经伏热
这个大凡好治疗,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干涸,有黄色、或黄绿分泌物。

治疗原则,以清热为主,有成药,比如辛芹颗粒,辛芳鼻炎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千柏鼻炎片,鼻炎康,博科喷鼻剂等。

它们的基本成份均为: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石昌蒲。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过敏鼻炎的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

调养过敏鼻炎与哮喘重在兴旺肾气以强五脏。

另一个重点就是健脾,脾为土,土生金,肺为金。

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好。

中医称为“培土生金法”。

但就是现在人们治疗过敏性鼻炎,头痛医头,凑巧李可老中医所说的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不仅病没治好,还耽误病情,不仅花钱,而且越治越不得法。

有的人过敏性鼻炎治疗了20年之久。

最后讲一下哮喘。

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大多1到3年就会犯哮喘。

中医上讲:“哮喘专主于痰”,“痰”就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停积致病。

痰的产生,在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于就是津液凝聚成痰。

藏于肺,久之成喘。

其实,古人早有精辟概括: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说明了肺、脾、肾的关系。

而脾肾阳虚,特别就是肾阳虚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就是治疗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哮喘的治本。

健脾化痰,温养肾气,肾气充塞,脾胃健运。

过敏自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