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工序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

各工序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

各工序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1、土方工程所有用作路基填方的材料应经项目监理批准后方可采用。

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质的材料、有机质含量大于4%的材料、以及液限大于50%及塑性指数大于26的材料,不得用作填方材料。

拆除工程一般规定应在施工前确定现场工作界线。

凡项目监理指定要保留的构造物,应妥善加以保护。

清理及拆除工作完成后,应由项目监理进行现场检查、在未取得认可前不得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施工要求清理现场应于工程施工前,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树木、树根、垃圾、有机物残渣。

清除下来的树木、树根、垃圾、废料、残渣等,应堆放在项目监理指定的地点。

拆除对原有结构物的地下部分,应挖除至设计图纸或项目监理指示的深度。

当被拆除结构物的全部或部分处在新结构物界以内时,必需按新结构物施工所需范围进行拆除。

除非另有许可,拆除原有结构物或障碍物需要进行爆破或其它操作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时,必须在安排新工程动工之前完成。

所有指定为可利用的材料,都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便于运输、可分段或分片,并应遵照项目监理指定的地点存放;对于废弃材料,应按项目监理的指示自费妥善处理。

回填及处理所有建筑物移去后的坑穴,应用项目监理批准的材料回填至周围标高、应按要求压实。

所有清除现场的材料,均应按项目监理的指示进行处理。

2、沟槽土方工程一般要求由于工程范围内,地下管线较多,施工开挖埋管沟槽时,须事先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核实无地下管线后,始可进行开挖。

开挖时若发现有地下管线,应及时报告项目监理进行处理。

沟槽开挖后如发现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应报请项目监理研究处理。

沿线用户出水口在本工程施工中遭受破坏的,应将沿线用户的出水口按图纸要求与排水管道相连通。

(1)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可根据槽深采用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或人机合挖,并应视土质情况采取适当的支撑和支护。

人工挖沟槽,槽深一般不宜大于3m;机械挖沟槽,槽深一般不宜大于5m。

不用支撑开直槽的深度,视土质不同而异:砂土和沙砾石:≤1.0m;亚砂土和亚粘土:≤1.25m;粘土:≤1.5m。

沟槽开挖时,槽边推土,应注意下列事项;1)堆土坡脚宜距槽边1m以外,堆土高度不宜超过2m;2)堆土不得埋压消火栓、雨水口、地下管道的井室、井盖以及各种市政设施。

消火栓周围不得堆土,且须留有足够交通道路;3)不得靠近危房及危墙堆土;4)不得切断或堵塞原有排水路线;5)防止外水进入沟槽。

向槽一侧的堆土面应铲平、拍实,避免雨水冲刷;6)暴雨季节施工,堆土内侧应挖排水沟,汇集雨水引向槽外。

采用机械挖槽应保证槽底土壤结构不被扰动和破坏,当开挖至槽底高程以上大约200mm时,应即停挖,待下一工序开工时再用人工清底。

开挖沟槽时,应及时测量槽底高程,防止超挖。

如果发生超挖现象,沟槽超挖150mm以内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天然地基土;沟槽超挖150mm以上者,可用石灰土分层处理,其相对密实度不应低于95%;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含水量较大者,可用天然级配砂石或卵石回填。

(2)沟槽回填1)填土应在管道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图纸规定要求后进行。

2)沟槽回填的顺序,应按沟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

沟槽两侧应同时回填夯实,防止管道位移。

钢筋砼管第一次回填由管底回填至管胸腔,第二次回填到管顶50㎝处。

最后原土回填。

3)管顶以上500mm内,不得回填大于100mm的石块、砖块等杂物。

4)回填时,槽内应无水,不得回填淤泥、腐植土。

5)沟槽回填土分层进行,其压实的每层虚铺厚度,根据采用的压实工具不同而异。

6)回填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经试验确定。

7)回填土的压实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3、钢板桩支撑施工要求(1)钢板桩的入土深度可参照以下规定选取:当沟槽深度小于6米时,板桩的入土深与沟槽之比为1:3;当沟槽深度大于6米时,板桩的入土深与沟槽之比为1:2.5;当沟槽深度大于4.5米时,板桩的入土深应通过计算确定。

(2)采用槽钢板桩时,槽钢之间的连接方式,可视槽身和土质情况采取平排相接和咬口搭接;当土质相对较好,地下水影响较小时,可用平排相接,当土质较差,地下水影响较大时,则应采用咬口搭接。

(3)钢板桩支撑的方法步骤:先根据沟槽开挖边线,开挖0.6米宽的钢板桩槽。

如在原有路面上开槽,槽深应将道路结构层去掉,然后用打桩机将钢板桩打入地下至预定的深度。

开挖时宜边挖土,边加横撑。

水平横撑板宜采用槽钢,两侧对称布设,槽钢平面与板桩紧贴,槽内加设垫木板,并用工具式撑杠顶紧。

横撑板与板桩之间的空隙应用木版垫实。

撑扛的布设参照有关规定。

上下撑扛的松紧应以保持板桩垂直度为准。

安装完后,横撑板和工具式撑扛均应用8#铅丝牢系在板桩上。

采用机械打桩时,应作好下列几项工作:1)打桩前应对打桩机具进行认真检查;2)钢板桩应顺直,不得使用呈弯曲的钢板桩,打桩时还应戴桩帽;3)桩的垂直定位应准确,因此,打桩时应采用定位夹板。

定位夹板可用两根30×30厘米的方木,用穿透螺栓将其固定,方木外用木桩将夹板挤紧固定;打桩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因此应统一指挥,分工明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打桩中如出现桩入土过慢,桩锤回弹过大时,应停打,待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后再继续施工。

支撑拆除应作好如下事项:支撑拆除前应认真检查,研究两侧的建筑、电杆等是否因支撑拆除而受到影响。

当确系会受到严重影响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横板支撑一次拆撑有危险时,可进行倒撑拆除,即另用撑木将上半槽撑好后,再拆原有撑木,待下半槽撑板拆除,并回填完土后再拆上半槽支撑;竖板支撑拆除,一般先填土至下层横撑木底面,再拆除下横撑,最后回填土至半槽,拆除上半横撑,拔出竖板;多层支撑拆除,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但必须是下层槽拆撑回填完后,再拆除上层槽支撑;钢板桩支撑拆除,先将管周边土回填至下横撑,再拆除下横撑,继续回填土至上横撑,拆除上横撑,填土至地面,最后用机械拔出钢板桩。

钢板桩拔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措施。

拔钢板桩时常易产生破坏作用,主要是拔桩时将部分土体随桩而带出,因而形成一道狭长的空隙,原有土体平衡受到破坏。

为达到新的土体平衡,空隙两旁的土体将移向空隙,从而使地面出现沉降,致使受影响区的建筑物,管网遭到破坏。

为防止或减少因拔桩而产生破坏的措施有:打桩前在钢板桩的表面涂上沥青等润滑剂,避免拔桩时将土带出;拔桩时采用间隔拔出或分组拔出;拔桩出现的空隙,立即用砂回灌;对重要建筑物和粉细砂的地区,必要时先进行注浆,增加土体强度和移动阻力,待桩拔出后,仍用砂回灌。

4、混凝土(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标号混凝土标号,是以15×15×15cm混凝土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及相对湿度不小于90%的条件下,经28天养生,作抗压试验时所得的抗压极限强度测定值,具有不低于85%的保证率,以MPa为单位表示。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标号即抗渗压力,以S表示(如S4),其测定应符合GBJ82—85的规定。

2)设计界限①设计配合比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JTJ041—89附录10-4的规定办理。

②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一般不超过500Kg/m,大体积混凝土不宜超过300Kg/m3。

③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耐久性,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规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见下表④配制的混凝土(振动器振动),其和易性(坍落度)指标一般应在规定的范围内,但为了与实际的结构形式及振捣条件相适应,也可作适当修正。

注:用人工捣实时,坍落度宜增加2-3CM。

⑤混凝土的含砂率与最大集料尺寸、水灰比及和易性有关,一般可按JTJ053—83附录1附表1.2规定选用。

对于防水混凝土宜用35%—35%,对于水下混凝土及泵送混凝土,宜采用40%—50%。

3)试配①承包人应向项目监理提交拟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资料,以取得临时的批准。

其内容包括:水泥的品种和来源;各种集料的来源;细、粗集料以图表表示的标准级配情况连同细、粗集料组合的比例情况;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制作与养生的方法;与混凝土位置及尺寸有关的和易性。

②应按批准的配合比拌合混凝土。

各组成部分应分别按重量称量,称量应准确,其容许偏差为:每天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量二次,超过骨料吸收能力的自山水应计入于有效拌合水如果无足够的水使骨料吸收,可以加水到骨料可能吸收的水量于拌合中。

③应在混凝土浇筑开始前至少28天,作好试配拌和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根据施工条件在实验室中试拌,作抗压强度试验。

试拌所有材料应与批准所用的材料相同。

每种混凝土标号按每种集料各作三组试件,每组应制取6个,3个用于7天的抗压试验,3个用于28天的抗压试验。

所有试验按JTJ053进行,且经项目监理过目。

④当试配已满足本标书要求时,提出每种配合的详细资料包括强度、各骨料的级配、混合级配、配合比、水灰比、骨料—水泥比及坍落度,报请项目监理批准。

在随后拌制混凝土时应保持这个配合,除非项目同意,不得更改。

⑤当本工程拟购买工厂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时,应向项目监理提供符合其要求的证明,说明工厂生产的混凝土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此项证明应包括混合料比例、水灰比、和易性以及混凝土获得的28天强度等详细内容。

(2)混凝土拌制1)混凝土只能按工程当时需用的数量拌制,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得使用,不允许用加水或其他办法变更混凝土的稠度。

浇筑时坍落度不在规定限界之内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2)气温低于+5时不得拌制混凝土,除非经项目监理同意采取特殊措施。

冻结了的材料或含水凌材料不得使用。

3)在炎热的天气,应采取项目监理同意的措施,设计降低拌和后的混凝土的温度,并防止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过早硬化和出现裂纹。

4)除非在特殊情况下经项目监理的批准,混凝土不得使用人工拌和;对坍落度大于5cm的零星工程,也可用人工拌和,其水泥的用量应按同标号机拌混凝土规定量多10%,每批手拌混凝土的体积不得超过0.5m3。

5)防水混凝土应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

(3)混凝土的运输1)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及规定的坍落度。

如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这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二次搅拌仍不宜超过JT041—89表10.5.1规定的运输时间限制,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2)当使用汽车式拌合机或搅拌器运送混凝土时,从加入水泥时起算的运送混凝土到工地及卸料完成时间规定如下:3)当用无搅拌器运输工具运送混凝土时,应采用不漏浆、不吸水的盛器并经常清除盛器中粘附的混凝土残渣,必要时盛器应加盖和保温,以免日晒、雨淋、受冻,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4)混凝土的浇筑1)在支架上或悬臂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应对称、平衡地进行,并采取预压或预拉等办法保证结构物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致产生超过允许的偏差和变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