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管理原理 总结

科学管理原理 总结

当时时代面临的挑战:
1、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体系的大转型
2、新工厂体制下的管理者无法确保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

3、习惯于家庭和乡村生活的工人,对工厂体制和权力结构反感、对抗——“磨洋工现象”缺乏熟练工人和纪律约束是最为棘手的管理问题。

主要理论贡献:
1、强调运用科学而非经验的方法来研究企业管理活动;
2、强调建立明确的、量化的工作规范,并
且将这种规范标准化;
3、强调根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对工人进
行挑选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工作技能,以
获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标准化思想,迄今
仍在技术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中起重要作

4、强调管理者应该为下属的工作业绩负责,
要求管理者做好预先的计划,建立明确的
工作规范。

5、其重视效率,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
想,对管理学的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迄
今为止,效率依然是管理的目标之一;
6、提出的例外原则已成为管理决策的一个
重要原则。

科学管理原理的诞生:
通过实践,泰勒观察到当时工厂制存在的
诸多问题,尤其对计件工资制度和“磨洋工”
问题有了深刻认识。

由此,他总结和创新
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时间和动
作研究、激励支付计划、工作标准,以及
其他的一些发明。

他将这些看成是一种新
的“科学”,可以成本更低地、更有效地生产。

主要观点:
1、工作定额制:时间和动作的研究,泰勒把这看成是科学管理的前提
2、标准化原理:为了方便操作,必须使作业手段,工具,材料等都达到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符:科学的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才,使得工人劳动效能最大化,满足生产效率最大化。

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

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为了提高
劳动生产率,泰罗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
职能分开。

6、实行职能工长制:即将整个管理工作划
分为许多较小的管理职能,使所有的管理
人员(如工长)尽量分担较少的管理职能;
对管理学分支学科发展的影响:
1.促进了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行政管理的诞生:
理论特色:
实践性:泰罗认为管理实践先于管理理论,
是管理理论产生的源泉。

规范性:泰罗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
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
和原则上。

科学性:泰罗把科学引入管理实践,用科学
研究和方法代替纯粹的个人经验,把传统
管理中的感性上升为理性
协调性: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
协调而不是不和。

效率性: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
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泰勒科学管理的历史意义:
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
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
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是经济的,工人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的金钱收入,即坚持“经济人”假设。

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
3、“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4、科学管理所界定的大多数是能够量化的生产制造类型行业,范畴小,结构单一。

有关“本土化”的思考: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与西方不同
(我国工业企业和国家管理基础薄弱,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科学管理是我国发展不可越过的过程)
第二,对于中国式管理的科学有重要意义(工业工程起步较晚)
第三,学习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第四,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
(中国的儒家思想——以人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