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第四章 土壤环境与健康

4.第四章 土壤环境与健康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某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 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 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 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而引起的疾 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又称化学元 素性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5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土壤-人
引起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动物-土壤-人 引起破伤风和肉毒中毒:土壤-人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农药污染的危害

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痛痛病 1931年起,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 现了一种怪病,使许多妇女自杀。论 经济、家庭、人缘,她们都无可挑剔。 为何自杀呢?是由于得了骨痛病,又 叫痛痛病,表明痛得厉害,用一个痛 字还不足以形容。这种病一开始是在 劳动过后腰、手、脚等关节疼痛,在 洗澡和休息后则感到轻快;延续一段 时间后,全身各部位都神经痛、骨痛 尤烈,进而骨骼软化萎缩,以致呼吸、 咳嗽都带来难忍之苦,因而自杀。 日本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铅、锌矿选 矿
镉污染与痛痛病

病因: 含镉废水排入农田污染了稻米
发病机制:肾小管损害为主的肾功能障碍
钙磷代谢障碍,尿钙增多 骨骼脱钙,引起骨骼的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 : 早期腰背疼,膝关节痛,以后遍及 全身的刺痛 ,四肢、脊柱变形,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行动困难 治疗:本病无特效疗法,死亡率很高





农药污染危害 农业生产大量反复使用农药使土壤遭受污染。 施用农药时仅30%粘附于作物上,其余大部分 落于土壤中;农药拌种、浸种、除草等则直接 施于土壤。 现多使用低残留农药,但也有高残留农药如有 机氯农药。尽管土壤中农药含量一般均较低, 但可通过食物链发生富集,使生物体内的浓度 大大增加。
河南-褐土,潮土区
云南-黄壤,黄棕壤
黄壤,黄棕壤文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苏杭多美女;西施,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 秋瑾 人杰地灵;岳飞,唐伯虎
四川-紫色土
人间的天府之国:紫色土植被
红土植被
《从北京到广州》-陈毅

现在我们看看,土壤给我们带来 了什么?
第一节 土壤环境概述
宏量元素(11种) 99.95﹪ :碳、氢、氧、氮、硫 、磷、钠、钾、钙、镁、氯。
微量元素 < 0.01﹪:铁、铜、锌、锰、钴、铬、钼
、钒、镍、锡、碘、硒、氟、硅、砷、汞、镉、 铅、铝、锶、锂、锗、铊、钡、硼
1 土壤污染与健康 土壤污染和疾病
问题1 这位男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2 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健康 一、地方性氟中毒

(一)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 定义:是由于一定地区的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
使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 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 (dental fluorosis)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 性疾病,又称地方性氟病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与地方病
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发生生物源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方病疫区,发生化学元 素性地方病的地区称为地方病病区,两者的基本特征相同。 1、地方病病(疫)区内,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都显著高 于非地方病病(疫)区,或在非地方病病(疫)区内无该病发生。
2、地方病病(疫)区的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种地方病的 自然因素。
4、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区类型和分布

饮水型病区:
①浅层潜水高氟区:在我国分布在长白山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 内,包括东北西部平原、华北平原、西北干旱盆地以及华东、中 原、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②深层高氟地下水地区 :这类地区特点通常是存在分散型分布,但 也有连结成片的,最典型的就是渤海湾一带。如天津的塘沽、大 港,河北的沧州,南至山东的德州,北至辽宁的锦县等一些流行 省市。 ③富氟岩石和氟矿床地区 :这类地区主要是与当地存在的萤石矿、 磷灰石矿或冰晶石矿有直接关系,如辽宁义县、浙江义乌市、武 义县,河南洛阳市、信阳市,内蒙赤峰市,山东烟台,四川的石 祁、冕宁,云南的昆明市,贵州的贵阳市以及新疆的温宿、拜城 等地区。 ④地热和温泉高氟水地区 :主要是地壳环境中的地热和温泉水含氟 量几乎也都很高。在我国从东北到南方沿海地区几乎都有散在的 分布。
东北-黑土
东北文化-二人转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 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 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 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 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 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 文化特征的反映。
北京的褐土潮土-花岗岩风化
北京文化

北京风水说: 北京精神: 兼容并蓄,文化引领
地方病的特点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且与该地区中某 种化学元素之间关系密切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 相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疾病的发生与当地人群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 量之间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
1、氟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岩石 地下水 空气 食物 煤炭 茶叶
2、氟的生理作用

农业污染:
农药和化肥污染土壤
3 土壤污染物种类



化学污染物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农业污染 生物性污染物 粪便、垃圾和污水 放射性污染物 核试验、核电站和科研机构排出
4 土壤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



气型污染 大气中污染物沉降至地面 水型污染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灌田 固体废弃物型污染 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农药和化肥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部分,由岩石风
化和生物作用形成,是矿物质、有机质、水分
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综合体 。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
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危
害人畜健康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来源

工业污染:
工业三废及汽车废气

生活污染:
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
第四章 土壤环境安全与健康(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环境的组成及其功能;
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类型及其特点; 熟悉土壤中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掌握农业环境的污染及其改良、保护措施。
土生万物 一方水土养育一 方人
新疆土壤-风沙土,棕漠土,棕钙土
新疆认知:

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新疆出门三件宝:干馕、葫芦、大皮袄; 玉石、红枣、小羊羔是新疆的三件宝;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啦,西瓜大又甜啦,那里住的姑 娘辫子长啊,两个眼睛真漂亮,你要是嫁人,不要嫁 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王洛宾的歌曲唤起大家对 铁路边达坂城的思恋
﹡污水处理: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与地方病
一、地方病的分类
地方病: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
境有密切关系的疾病。
化学性地方病
地方病 生物性地方病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与地方病



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化学性地方病)(geo-chemical disease):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造成 地球上某一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化学元素过多或不足或比 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常见 的有元素缺乏性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和元素中毒性地方病 (如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硒中毒、 地方性铜中毒等)。 生物性地方病: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 方病,如鼠疫、布鲁菌病、乙型脑炎、森林脑炎、流行性出 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肺吸虫病、 包虫病等。

(一)急性中毒: 主要是由于不正确使用农药、误服、自杀等最 常见。对蔬菜、水果喷洒农药,引起中毒事故 的也较常见。最常见的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因 其毒性高,后果严重。


(二)慢性中毒 有机磷农药慢性中毒,常见胆碱酯酶活性持续 性降低。 有机氯农药慢性中毒已不太常见,但有机氯在 环境中的残留所引起的慢性危害(具有雌激素 样作用,能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功能 ),已受 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3、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同样有患该病的可能,属 于危险人群。
第二节 土壤环境与地方病
4、从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 再患该种地方病,迁出的患者其症状也不再加重, 并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5、地方病病(疫)区内的某些易感动物也可罹患某种地 方病。 6、根除某种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子, 地方病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氟对人体健康具有双重作用,适量的氟是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长期大量摄入氟可引 起氟中毒。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3、氟中毒的流行区域


世界上: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 斯洛伐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 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 等国 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 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土壤是如何而来的?

母质 生物 水 时间 温度 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岩石不断风化, 最后形成不同土壤类型。
案例

某男,湖北省西部某山区农民,45岁,因全身关节和骨骼疼痛1 个月,前来就诊。病人称早上起床时,感觉全身关节和骨骼疼痛, 外出活动和劳动后减轻。无重大疾病史。病人轻微驼背。牙齿有少 量断裂缺损,釉面有色素(深褐色)沉着。心、肺、中枢神经系统 均正常。X线检查显示腰椎骨小梁均匀变粗、致密,骨皮质增厚,骨 髓腔变窄或消失;膝关节软骨发生退变坏死,关节面增生凹凸不平, 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血液和尿液常规检查未发现 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