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识字
小学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
(1)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字音教学得方法是以汉语拼音为认读、掌握字音
的工具。
第二,针对汉字字音特点进行教学,利用形声
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
声字。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得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
的能力。
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
第二,利用造字规律
识字法。
第三,形象识字法。
第四,形近比较法。
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组词造句法。
第三,注解释义法。
第四,比较辨析法。
简单地说;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2、阅读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阅读:
1、阅读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阅读中,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从能力到情感都获得发展。
2、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
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
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
3、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即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
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概括地说,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
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
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尊重阅读个性,加强人格熏陶
(3)设计阅读情景
(4)寻找话题,实现“对话”
(5)用教师的阅读影响学生
3、你如何看待积累写作素材?
写什么,怎样写,是学生深感头疼的事。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笔重千斤,无事可写,无言可表,无情可抒。
究竟原因主要是积累不足。
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然后才能谈得上运用。
我们知道: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
同理,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蓄,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生活体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一留心观察,捕捉材料
二广开阅读门路,建立积蓄“仓库”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
阅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寓言深刻的故事,也有意境优美的散文,都是学生练习写作的优秀范文。
让学生多背一些课文中的精彩片断,日积月累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通过大量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具体准确运用词语,掌握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词句。
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言可表。
总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