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础有机化学期末复习 习题课-1-wxl
基础有机化学期末复习 习题课-1-wxl
第三章 • 旋光异构-习题深析-3
P121 11. 试判断下列构型的分子是否具有手征性
(b)
羧基位阻大,使得 联吡啶发生扭曲, 两个吡啶环不再一个平面上
第三章 • 旋光异构-习题深析-4
(d)
中心碳为SP3 杂化,四面体构型
第三章 • 旋光异构-脉络梳理
第四章 • 卤代烃
•简要回顾 •难点重拾 •习题深析 •脉络梳理
备注框内有具体的解释,请参看。
第四章 • 卤代烃-难点重拾-4
离去基团 离去基团碱性越弱,也就是说电荷密度不大,越容易稳定,也就越容易离去, 从而有利于取代反应的发生,利用前面讲到的关于如何判断碱性强弱的原理,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知道离去基团不同时,反应速度的大小,不必死记硬背。
溶剂极性
亲核试剂是负离子的反应,形成过渡态时,亲核试剂由原来电荷较集中变为较分散,过渡态的极性不如亲核试 剂大,增加溶剂的极性,使极性大的亲核试剂溶剂化 ,不利于SN2过渡态的形成。
第二章 • 烷烃-习题深析-1
P37 2. 给出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
注:4-(1-甲基乙基)庚烷
P38 11. 给出下列化合物的命名
注:r-1-甲基-顺-2-溴环戊烷。“顺-1-甲基-2-溴环戊烷”的命名是错误的。只有当分子有反轴对称性时,构型才 能用顺反表示。
第二章 • 烷烃-习题深析-关于反轴对称性
第三章 • 旋光异构-难点重拾
2. 由Fischer投影式判断R/S构型
H位于横向位置,表观与实际相反 H位于竖向位置,表观与实际相同 3. 环状化合物Fischer投影式的具体表示方法
第三章 • 旋光异构-难点重拾
4. 宏观异构的判断
5. 自由基反应的选择性
联苯的分子结构
一个手性碳与一个非手性碳相邻,发生 自由基取代反应,如果反应位点位于非 手性碳上,且反应之后该非手性碳会变 为手性碳,则原本存在的相邻的手性碳 对反应过程有影响,即反应具有选择性。
E2消除
SN1取代
SN2取代
第四章 • 卤代烃-难点重拾-6
1. 由消除反应的机理可知,消除反应主要是通过将β-碳的氢拔掉,作用实质是碱对质子的获取能力; 2. 取代反应则与之大大的不同,是亲核试剂(负离子或者中性分子)与α-碳作用; 3. 由上述两条可知,在消除反应中试剂的碱性占有主导地位,在亲核取代反应中,试剂的亲核性占有主导地位; 4. 由第三条的推理联系之前讲到过的碱性、亲核性的定义,以及碱性、亲核性强弱的判断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这不难。 5. 第四条究竟怎样理解,请参考下面两个反应并试着完成教材P147的11题,你可以的。
由共价键为中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也形成了 多种多样的官能团,这些物质以及官能团并非独立、稳定、不变的存在,而 是会进行各种的作用、反应,常见的化学反应从宏观角度分类可以定义三种: 均裂、异裂、周环,对于有机反应,人类经历了茫然、敬畏、好奇、研究、 理解、揭示、应用的几个阶段,最重要的当属理解,分为热力学理解以及动 力学理解。
5. 反应动力学研究 碰撞理论(活化能) 过渡态理论(中间态) Hammond假设(中间态归属)
6. 酸碱理论 布朗斯塔酸碱理论(质子) 路易斯酸碱理论(电子)
第一章 • 绪论-习题深析-1
P15 2. 将下列共价键按极性大小排序(用箭头表示电子偏移方向)
注:B 的电负性小于 H,箭头方向 B→H
本课程主要研究的则是动力学方面,其中三个理论起到了关键作用:碰 撞理论、过渡态理论、Hammond假设,当理解被事实一次又一次的验证, 人类相信我们已经触及本质,就进入到了归纳应用阶段,此时,出现了两套 酸碱理论,这从更为广角的视野审视我们现有的有机化学知识。
第二章 • 烷烃
•简要回顾 •难点重拾 •习题深析 •脉络梳理
3. 特殊结构
4. 重排反应
第四章 • 卤代烃-难点重拾-3
5. 亲核取代反应影响因素 SNΒιβλιοθήκη 反应底物结构SN2反应
亲核试剂
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各元素相应负离子的碱性逐 渐增强,亲核性逐渐减弱,相互一致;同一主族, 自上至下,亲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相互 不一致
1. 亲核性的定义是在SN2反应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因此 主要在该反应范畴内有效,且尽量是有对比的分为强弱, 单独定义没有意义,建议同学们可以记忆一些常见基团 的碱性,参考教材130、131页。 2. 由于卤代烃亲核反应的机理,我们可以知道,亲核试 剂(即负离子)越容易变形,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变 形变形的难易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可以以 卤素一族为例,自上至下,原子的个头逐渐变大,原子 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逐渐减弱,变形就逐渐变得容 易,因此亲核能力变强。同一周期的分析亦是如此。 3. 碱性的定义源于对质子的捕获能力,可以预见,电负 性越强,原子体积越小,带相同数量负电荷时相应的电 荷密度大,碱性就强,当然这仅仅时间性判断的一种标 准。
知识串联与习题解析
授课老师:郭雪峰 课程助教:王晓龙
2019.03.24
提纲挈领
•简要回顾 •难点重拾 •习题深析 •脉络梳理
前言 • 个人领悟
1.人中龙凤,时代象犀 2.闻道先后,抛砖引玉 3.改变观念,因情寓理 4.洞穿实质,针砭时弊
第一章 • 绪论
•简要回顾 •难点重拾 •习题深析 •脉络梳理
反应位点的选择性源于起始结构的不对称
第三章 • 旋光异构-难点重拾
1. 伞式结构到Fischer投影式的互变
*如何判断氧化态的高低? 所谓氧化态是指研究对象失去电子的多少,因此羰基(C=O)的氧 化态高于碳羟基(C-OH),碳羟基又高于碳氢键(C-H)。
*如何编号? 等同于系统命名法中的编号规则:以长为主、以小优先、以多为宜
PS:图片可能不清晰,建议拉大看,图片来 源是《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 101页。
第二章 • 烷烃-习题深析-2
P38 12. 画出下列化合物最稳定的构象式 顺-1,3-二叔丁基环己烷
反-1,3-二叔丁基环己烷
顺-4-叔丁基甲基环己烷
顺-1,3-环己二烷
甲基可以位于竖键(a键)位置,因此“顺-4-叔丁基甲基环己烷”的正确画法是,习题 课中讲述错误,但是如何得到扭船式的方法没有错。
P119 3. 写出下列化合物所有的立体异构体的费歇尔投影式 (C) CH3CHBrCH(OH)CH3
注:注意编号,羟基优先级比溴原子高。
第三章 • 旋光异构-习题深析-2
P120 4. 将下列化合物的透视式写成费歇尔投影式,并用 R 和 S 标定不对称碳原子。
注:1. 先在透视式中选一个视角(Fig1)(例如上题中选取从右侧看,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各个基团离自己的远近); 2. 对应到钜架式中也固定一个视角(Fig2),将透视式中的基团按原排列在钜架式中画出来; 3. 旋转,使碳骨架尽量在竖直线上,且朝下(Fischer 式的定义,这一步为Fischer 式做准备)(Fig3); 4. 画出对应的 Fischer 式。
第三章 • 旋光异构-难点重拾
5. 自由基反应的选择性 一个手性碳与一个非手性碳相邻,发生 自由基取代反应,如果反应位点位于非 手性碳上,且反应之后该非手性碳会变 为手性碳,则原本存在的相邻的手性碳 对反应过程有影响,即反应具有选择性。
根据实际情况推衍产物,此处的实际情况指的是产物的空间位阻。
第三章 • 旋光异构-习题深析-1
1)乙醇分子能水解生成 H+,所以它是Bronsted 酸; 2)羟基氧上有一对孤对电子,能给出电子,所以也是Lewis 碱。 3)不能表述成“乙醇既是酸,又是碱”,Bronsted 酸碱理论和 Lewis 酸碱理论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不 能混淆。
P15 在偶极矩判断中,如何处理孤对电子的存在 教材15页习题3
P16 4(b). 将下列化合物中标有“*”的碳碳键,按键长增加顺序排列。
注:三键中SP杂化的 C 中 S 成分多,因此轨道离核近,因此原子核对成键电子的吸引强。这种 碳核对它右侧的C-C单键成键电子的吸引也较强,使键长变短。因此丙炔中的C-C单键最短。
第一章 • 绪论-习题深析-2
P16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酸,哪些是碱,并扼要说明理由。
1. 自由基反应中间态的稳定性
2. 环烃命名中的顺反异构
第二章 • 烷烃-难点重拾-2
3. 桥环、螺环的命名
4. 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第二章 • 烷烃-难点重拾-3
5. 关于环己烷的不同构象
如何与纽曼式对应: 1.相对位置关系 2.a、e键类型 3.《解析》P24 23题
如何得到扭船式 拿出一张纸现场 做一下
第二章 • 烷烃-简要回顾
定义 以长为主,以小优先 四面体结构,109°28’
极性、熔点、沸点 卤化反应、中间态稳定性、超共轭
桥环、螺环 沸点与环烷烃的分子量关系 卤化自由基反应、加成反应、角张力 原因、伞式、锯架式、纽曼式、 Fischer投影式(横前竖后)、四个力、 椅式(a、e键位)
第二章 • 烷烃-难点重拾-1
性、亲核性/碱性
3. 碳正离子的结构、P-π共轭、苯环上的电子效应 4. C-M分类、格式试剂制备条件、格式试剂的反应、RLi、R2CuLi、 R2Cd 5. LiAlH3、NaBH4、鉴定反应
第四章 • 卤代烃-难点重拾-1
1. 俗称与α/β-碳的确定
βα
2. 命名注意事项
第四章 • 卤代烃-难点重拾-2
第一章 • 绪论-简要回顾
第一章 • 绪论-难点重拾
1.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多样性的原因——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2. 关于共价键 三个规定、键能、键角、键长、极性 、饱和性、方向性
3. 轨道杂化 sp、sp2、sp3、共轭、超共轭
4. 有机反应 均裂反应、异裂反应、周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