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产业组织 策略性行为
第四章 产业组织 策略性行为
格亦有管制。
—— 卡尔顿、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
44
2014年10月13日
◎ 4.4.4.4.3
搭配销售可对其他产品给于暗中价格折扣
寡占情形下一家寡头场上想瞒过对手秘密
地给予价格折扣。它可以以寡占价格销售某种 产品,但同时向购买者以非常低的价格销售另 一种产品。这样,它就能推行价格折扣。举例 来说,……(参见教材第111页)
两者的区别在于捆绑销售一般是指按照 固定比例的捆绑。
39
2014年10月13日
◎ 4.4.4.2
捆绑销售的竞争优势
捆绑销售可以使厂家更好地利用价值链 的活动,从而降低生产和销售的成本。
捆绑销售可以使厂家成功地达到价格歧 视的目的,从而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40
2014年10月13日
◎ 4.4.4.3
结团进入模型是主导厂商模型的一种类 型。结团进入模型假定全部潜在跟随厂商在
经过一定的时滞后,同时进入市场。
主导厂商此时的对策通常是:将价格定
在短期垄断价格水平之下、能完全阻止进入
的价格之上。
20
2014年10月13日
◎ 4.2.3.5 连续进入模型
连续进入模型是主导厂商模型的又一种 类型。连续进入模型假定潜在跟随厂商是随
捆绑销售的失败的风险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风险。
衣服与小饰件;成套家具;足球联赛套票
消费者对捆绑产品组装能力的风险。
电脑组装
41
2014年10月13日
4.4.4.4 搭配销售的正当理由
4.4.4.4.1 搭配销售可用来提高消费者的效率 4.4.4.4.2 搭配销售可用来避开政府的规制 4.4.4.4.3 搭配销售可对其他产品给于暗中价格折扣 4.4.4.4.4 搭配销售可对产品的质量给于保证
静态限制性定价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市场的初始规模
初始规模越大,定价水平越低。
潜在进入者的平均成本 非价格进入壁垒
2014年10月13日
平均成本越大,定价水平越高。
进入壁垒越高,定价水平越高。
14
◎ 4.2.2.3
贝恩的限制性定价模型
潜在的进入者相信,当其进入市场后, 在位厂商不会改变它的产出。因此,当潜在 进入者进入市场后,市场的总产出是潜在厂 商和在位厂商的产量之和,而超出市场需求 的产出,将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 15
4.4.4.2
4.4.4.3
捆绑销售的竞争优势
捆绑销售的失败的风险
4.4.4.4
搭配销售的正当理由
38
2014年10月13日
◎ 4.4.4.1 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含义
捆绑销售是指将可分离的产品(服务) 捆绑在一起向消费者出售。
搭配销售是指要求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
(服务)的同时,必须购买另一种产品。
—— 卡尔顿、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
45
2014年10月13日
◎ 4.4.4.4.4
共要耗资 40280 美元。
----波特:《根据数量》,《旧金山记事》,1989年,3月3日。
43
2014年10月13日
◎ 4.4.4.4.2
搭配销售可用来避开政府的规制
一些公用事业公司也受到价格管制,如电 力公司的电费就受到管制。如果电力公司有权
销售灯泡,而且有权强迫消费者在得到电力服
务时必须购买灯泡,那么它通过对灯泡索要高 价就能完全避开电费管制,除非政府对灯泡价
◎ 4.1.5.2
按行为调整和作用时间分类
短期策略行为
中期策略行为
长期策略行为
产品选择 价格 产能调整 企业边界调整 研发与创新
9
2014年10月13日
4.2
限制性定价
4.2.1 限制性定价的含义 4.2.2 静态限制性定价 4.2.3 动态限制性定价 4.2.4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10
2014年10月13日
26
2014年10月13日
4.3.4
后芝加哥学派的观点
4.3.4.1 连锁店悖论
4.3.4.2 克里普斯-威尔逊模型
27
2014年10月13日
◎ 4.3.4.1 连锁店悖论
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连锁店 悖论认为,即使作为市场占优者的连 锁店对以前的每一个进入对手都实施 掠夺行为,新的潜在进入者仍将不断 地进入市场。
策略性行
为,一般适用
于寡占或垄断 的市场。
5
2014年10月13日
4.1.4
经典的策略性行为模型
4.1.4.1
古诺模型
4.1.4.2 伯特兰德模型
6
2014年10月13日
4.1.5 策略性行为的分类
4.1.5.1
按厂商的合作态度分类
4.1.5.2 按行为调整和作用时间分类
7
2014年10月13日
4.4.5 提高对手成本
34
2014年10月13日
◎ 4.4.1
空间先占权与产品扩散战略
一般认为:在位厂商在潜在进入者进 入市场之前,通过投资生产相应的产品提 供市场,实施市场空间的先占,可以达到 遏制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目的。
35
2014年10月13日
◎ 4.4.2
预告产品信息
当厂商在产品的市场推广过程中慢 于竞争对手时,采用产品预告的手段, 从而试图达到推迟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 额的策略。
◎ 4.2.3.3 主导厂商模型
在位主导厂商面对潜在厂商进入的一个
通常选择是:不会不惜代价地将潜在跟随厂商全
部阻拦在市场之外,而往往是先订一个高价,然 后随着潜在跟随厂商的进入,逐步降低价格。这 样的行为选择,虽然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果,却 是一个次优的结果。
19
2014年10月13日
◎ 4.2.3.4 结团进入模型
掠夺性定价的含义
某家厂商为将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意欲 进入该市场的潜在对手,它会降低价格。待 对手退出市场后它再行提价。这种策略就是 掠夺性定价策略。
—— 卡尔顿、佩罗夫:《现代产业组织》
24
2014年10月13日
◎ 4.3.2
掠夺性定价成功实施的条件
它必须使竞争对手相信,它的价格很低, 甚至降到了成本以下。并且竞争对手一日不退
17
2014年10月13日
◎ 4.2.3.2 在位主导厂商的两难境地
在位厂商面对潜在厂商进入的一个两难选择:
如果选择高位定价,虽可获得短期的高利
润,但会诱导潜在厂商加速进入,使其失去现
有的市场地位。
如果选择低价阻拦,虽然可维持现有的市 场地位,但与利润极大化的目标相悖。
18
2014年10月13日
2014年10月13日
3
上 海 财 经 大 学
◎ 4.1.2
策略性行为的含义
所谓的策略性行为,是指一厂商影响市场环境进 而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 做出对自己有利决策的行为。 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是新产业组织学派研究的重点。
4
2014年10月13日
◎ 4.1.3
策略性行为的适用范围
着时间逐次进入市场的。
主导厂商此时的对策通常是:先制订一
个高价,然后随着跟随厂商的进入逐渐降低
价格。
21
2014年10月13日
◎ 4.2.4
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在不完全信息下,在位厂商和潜在进入厂
商都不了解对方的成本等信息。
此时,较多的研究认为,在位厂商可通过 “承诺”等手段,向潜在进入厂商“表明”,
-1,b-1 0,b
其中:a > 1;0 < b < 1
30
2014年10月13日
◎ 4.3.4.2.1-2
弱小的在位者(2)
不进入
进入者
‖
a,0 打击
‖
-1,b-1
0,b
进入
在位者
容纳
31
2014年10月13日
◎ 4.3.4.2.2-1
假定:
强硬的在位者(2)
进入者 的决策
进入
在位者 的决策
不进入 a,0 a,0
28
2014年10月13日
4.3.4.2
克里普斯(Kreps)-威尔逊(Wilson)模型
4.3.4.2.1 弱小的在位者 4.3.4.2.2 强硬的在位者
29
2014年10月13日
◎ 4.3.4.2.1-1
假定:
弱小的在位者(1)
进入者 的决策
进入
在位者 的决策
不进入 a,0 a,0
打击 容纳
◎ 4.1.5.1
按厂商的合作态度分类
所谓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厂商旨在通过协调
产业内其他厂商的行动,限制竞争性行为的发生,从
而达到产业中全体厂商均能获利的策略行为。 所谓的非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厂商旨在通过降 低竞争对手的利润为手段,来达到获取自身利益最大 化目的的策略行为。
8
2014年10月13日
36
2014年10月13日
◎ 4.4.3
需求结构锁定策略
转换成本:指消费者从使用一个厂商
的产品转换到用另一个厂商产品时发生的
成本。
所谓的需求结构锁定策略就是设法提 高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以保持自身市场占 有的策略。
37
2014年10月13日
4.4.4
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售
4.4.4.1
捆绑销售与搭配销含义
第四章
4.1 4.2 4.3 4.4 4.5 4.6 4.7
1
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