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案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案
(6)交流自己写的算式:9—5=4 9—4=5;
(7)引导生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5.学习“摆一摆”
(1)再摆图片;
(2)根据摆的图片计算6+3=?和3+6=?
(3)生说计算过程,板书算式:6+3=9 3+6=9;
(4)引导生计算:9—3=6 9—6=3,并比较两个算式。
6.学习书写算式
2分钟
教材截图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5)生再摆图片,根据图片写算式;
(6)交流自己写的算式:8—5=3和8—3=5;
(7)引导生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说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摆一摆”
(1)再摆图片;
(2)根据摆的图片计算6+2=?和2+6=?
(3)生说计算过程,板书算式:6+2=8 2+6=8;
(4)引导生计算:8—2=6 8—6=2,并比较两个算式。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
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53页内容
主备人
陈荣
参备人
一年级数学组全体成员
审核
晏红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0课时
把
握
两
头
教材分析
有关8、9的加减法,与6、7的加减法相比较,在编排上有较大的区别:首先,从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教材提供一幅小棒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这样安排由学生自己去发现2、6、8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不仅让学生写出了四个算式,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于9的加、减法是在8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进一步强化一种摆法列出四个算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复备
一、复习旧识,引入新知
1.开火车模式:复习6、7的加减法。
2.导入,板书课题《8和9的加减法》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1),根据图片写算式;
(2)交流自己写的算式:5+3= 3+5=;
(3)如何计算5+3和3+5呢?同桌互说;
(4)引导生观察比较5+3=8和3+5=8的异同,生说后师总结;
(5)再摆图片,计算4+4=?思考8-4=?
3.学习书写算式
4.学习“一图四式”(9)
(1)生摆小棒(取9根),根据小棒写算式;
(2)交流自己写的算式:5+4= 4+5=;
(3)如何计算5+4和4+5呢?同桌互说;
(4)引导生观察比较5+4= 9和4+5= 9的异同,生说后师总结;
(5)生再摆小棒,根据小棒写算式;
8-3=5 9-4=5
教学后记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课题提炼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8、9的认识。学生在学习6、7的加减法时就会根据一副图列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为本课的一图四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计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理解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运算规律。
分层练习
基础题(必做题)
拓展提高(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做)
课本第53页“做一做”。
在圆圈里填“>、<或=”。
6+2 8 9-3 5 1+8 9
3+5 9 9-2 6 8-4 5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8和9的加减法
5+3=8 5+4=9
3+5=8 4+5=9
8-5=3 9-5=4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与资源应用分析表
整合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呈现复习题
理解
PPT课件
理解关系句及线段图中分数的含义
G
I
分散了教学难点,为新知学习做好了铺垫。
5分钟
自制
创设问题情境
分析
PPT课件
主题图及信息
B
B
真实的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