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2、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 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 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 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 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 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
自我意识的诞生
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实验过程 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 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 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 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
(三)自我监控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个体不仅能认识自 己,正确评价自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 节自己的行为。自我监控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低年级儿童的 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低年级儿童比较容易接受权威人物的控制。他们的自我控 制分数较高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是外部控制的结果。)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2.5 自我意识发展水 平
2
1.5
1
级
级
级
级
级 年 五 六
年
年
年
年
一
二
三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 向高水平发展的。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自我意识不 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的时期,又 有平稳发展的时期。具体为:
四
年
级
(1)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处于上升 时期,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的上升 2.5 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小学二年级到小学三年级的差异也达到 显著水平,在上升期中属次要地位。这 2 是因为学校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儿 童对自己的认识,如考试成绩的好坏, 教师对自己的评定,同伴对自己的接纳 1.5 性等等,都使儿童从不同角度对自己有 了新的认识,而学习活动对儿童的自我 监督、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等能力有了 1 更进一步的要求,从而促使儿童的自我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诞生
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
三、实验结论 婴儿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是游戏伙伴阶段(6~10个月),此阶段婴儿对镜中自我的映像很感 兴趣,但认不出自己。 第二阶段是退缩阶段(13~20个月),此时婴儿特别注意镜子里的映像与镜 子外的东西是对应关系,对镜中映像的动作伴随着自己的动作更是显得 好奇,但似乎不愿与“他”交往。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意识出现的阶段(20~24个月),这是婴儿在有无自我意 识问题上的质的飞跃阶段,这时婴儿能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 并立刻用手去摸。
晓晓在11岁时的自我描述,你要我说说自己, 说什么呢?我叫晓晓,今年11岁了,上小学5 年级,我学习很努力,在班上的成绩还算可以 吧。我参加区里的数学比赛拿了一个第三名, 还得了奖状。我对人很和气,喜欢帮助别人, 同学们都喜欢我,他们相信我,漩涡当中队长。 但我对同学不够耐心,一个同学老说话,我批 评他,他不听,把我气的够呛。我个子比较高, 但我打篮球晒是不行,因为我不够灵活,并且 拼抢能力也不强。我最喜欢的运动好似游泳, 我已经学会了,能游200米。
因此,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 ①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的 最原始状态,称生理自我;②客观化时期(3 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 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影响,是学习 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 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③主观自我时期(青春 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 自我时期 。
刚出生的新生儿,并没有意识,也没有自我意识; 只有一些简单、片断的感觉、动作和本能的反射。
到1岁左右,产生了自我感觉,这是自我意 识最原始、最初级的形态
从无数次差别中,大脑中对自己身体的反应和对他物的反应 形成稳定的相对独立的差别特征,新生儿逐渐认识到自身是 一个独立实体,是动作的主体,体验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力量, 产生了最初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形成了自我感觉。
首先,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 如:遇到危险时,怎样?当遇到灾难性事故时,又会如 何? 其次,性格是个体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例如; 一个人偶然忘记了某次约会,不能说他粗心大意;一个 人偶尔发火,不能说他性格暴躁。 最后,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世界观,它受社会行 为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评判,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所以 人的性格都有好坏善恶之分。
自我概念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现实自我、投射自我 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 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躯体特点、行为特 点、人格特点、角色特点等的认识。现实自我又称个人自 我,纯属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主观性强,是自我概念中的 最重要的内容。投射自我是个体所认为的他人对自己的认 识。现实自我和投射自我不一定相同,两者之间可能会有 距离。当这个距离相差太大时,个人便会感到别人不理解 自己,因而产生隔阂。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立场出发构 建将来要达到的理想标准,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 自我。 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谁”或“我是怎样一个人” 等问题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
zzzzzzzzz
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 地位、角色、 性别、义务、 责任、力量等 的认识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 外貌、衣着、 所有物等的认 识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 性格、气质、 兴趣、能力、 记忆、思维等 特点的认识
社会自我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幼儿园的学前 教育和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增强了社会意 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社会的标准。这个阶段称为社会自我阶段。 例如:小宁在家里由于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小皇帝的地位。 但是,在学校里由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一个学 生而不偏爱任何人、小宁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成员, 不能再象家里那样放肆了,要写作业、打扫卫生等等。 这样,小宁由于在学校里的身份、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发生了变化,完全不同于在家里的情况,开始表现 出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从14、15岁到成年,大约10年的时间,这 个时候,我们的性意识觉醒,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大大提高。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地发展变化的同时, 促进了自我意识的成熟,我们开始进入心理自我的时 期。 在这个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 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们不再象以前那样满足,开 始对自己不满意,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性格等
(二)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发生于学前期四周岁左右,在小学阶段 有了较大的发展。小学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 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在小学阶段,自我体验与 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随着儿童理性认 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逐步深刻。自我体 验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而各种 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是不同步的。一般来说,愉快 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生 较晚。
(2)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 间无显著差异。 (3)小学五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在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 其辩证思维也初步发展起来,这就促使儿童的自我意 识更加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 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 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 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这就使小学生的自 我意识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将自己与客观事物混 为一谈,他们玩弄自己的手、脚,就像玩弄一件玩具一样。 2、将近1岁时,儿童开始把自身的动作与动作对象区分开来, 初步认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例如:大约在1岁末的候,牙牙学语的儿童开始用手指可 以拿到纸、笔,拿到什么是什么,但他知道手指是自己的, 这样就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 识的最初表现。以后儿童开始知道由于自己扔皮球,皮球 就滚了,进一步把自己这个主体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岁左右,孩子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我自己来”、 “我要”、“是我的”、“我不”等词汇频繁出现。这是 孩子自我意识的初步觉醒。此时,孩子急需证明自己并不 是毫无用处、软弱无力,他在尝试决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这个时候,父母一方面应给孩子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应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如果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感得到充 分的满足和积极的解决,日后较易形成良好的自控和坚强 的意志品质。反之,如果父母给予过多的“不准”、“不 许”来限制孩子的自主权,孩子可能因此变得消极、没有 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比如训练孩子的自主吃饭、自主系鞋带。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四、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1、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 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特征的描述发展的。比如,在回 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提 到姓名、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身体特征、活动特 征等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试图根据品质、 人际关系、动机等特点来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学高 年级,小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 对性。
二、小学儿童性格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家把性格发展的年龄阶段分为4个时期:形成期、 定型期、成熟期和更年期。 5~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 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 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12~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型期。这个时期的少年开始接 触社会,虽然开始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但还缺乏抵御 外界不良影响的能力。 18~55岁为性格成熟期。这个时期的人已有比较稳定、 完整的性格特征。 56岁以上的为性格的更年期或老年期。这个时期的人也 会出现性格上的某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