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栓塞病例分析26964

肺栓塞病例分析26964


CTPA
CTPA
治疗与病情变化:
• 入院后考虑急性肺栓塞(中危)诊断明确。予氧疗(文丘里面罩 50%),应用依诺肝素8000iu(患者体重82Kg)q12h抗凝治疗,头孢 西丁、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自觉胸闷气促症状缓解不明显。
• 第3d,患者在起床时突发憋喘、胸闷、气促,伴大汗、面色苍白,脉 搏161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92/72mmHg,SPO288%,双肺呼吸 音粗,SPO2波动于88%—92%。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 异常;
入院前5d,于上楼梯时再次出现胸闷气促,伴心悸、 大汗、面色苍白,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T波异常;心脏超声:右心扩大,二、三尖瓣微量反 流,考虑“病毒性心肌炎不除外?”,予以控制心率治 疗,症状无缓解。
• 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
• 家族史:其父亲、祖父、姑姑均曾患肺 栓塞。
•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27次/分, 呼吸20次/分,血压117/82mmHg,鼻导 管吸氧4L/min情况下,经皮SpO2 93%。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呼吸规整 ,左肺呼吸音稍减低,双肺可闻及少量 湿罗音,右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律 整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及
该病例看似简单,但有几个治疗细节的变化是对传统抗凝策略的巨大挑战:
(1)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AT-III)的缺乏国人易栓症最常见的表现,这 些缺陷的发生我们首先会考虑到和肺栓塞的发生相关,殊不知,低分子肝素和 普通肝素是通过抗凝血酶起作用,抗凝血酶缺陷时肝素抗凝效果大打折扣,这 便是本患者抗凝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更换治疗方案是在必然。
• 经治疗后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显著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复查超 声心动:估测肺动脉压正常,右室横径/左室横径=1.0,患者好 转出院,目前随访中。
该病例带给我们的启示:
抗凝血酶(AT-III)是凝血酶及因子XIa、Xa、IXa等含丝氨酸蛋白 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形成AT-III-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失活,肝 素可明显加速这一反应。目前认为蛋白C、蛋白S、AT-III缺乏及 VLeiden因子突变是遗传性易栓症的主要影响因素。[i]临床上对于 无其他明确病因的自发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遗 传性抗凝血酶缺乏等易栓因素需作为常规筛查指标。
(2)患者属于中高危肺栓塞,在肝素一类药物不能选择的情况下,直接选择新 型口服抗凝药物潜在有很多风险,包括抗凝效果难以预测和出血风险,故经过 权衡后选择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后症状显著改善。
(3)溶栓后APTT下降到正常值2倍以下时应切换到抗凝,在不能 用肝素类药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新型抗凝药物,此时没必要严格 按照指南和临床研究结果给予利伐沙班15mg bid的强化剂量方案 ,因为溶栓治疗已经使血栓负荷显著降低,因此选择利伐沙班 20mg qd的剂量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
i]Ali N, Ayyub M, Khan SA. Highprevalence of protein C, protein S, antithrombindefiiency, and Factor V Leiden mutation as a cause of hereditary thrombophilia inpatient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nd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ak J Med Sci.
(4)原则上本患者后期治疗可以长期应用利伐沙班,但是本患者 为家族性易栓症,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用药,考虑到患者的家庭情 况难以承受长期应用新型抗凝药物,因此患者病情稳定后,尽快 重叠应用华法林,待INR调节到2-3之间后,停用利伐沙班,单独 应用华法林,启动长期治疗方案,本患者建议的理想INR应该在 2.5-3.0之间。
• 15岁男孩、家族性肺栓塞、充分抗凝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可能原因 是:
• a. 抗凝剂量不足; • b. 病情重,需要溶栓; • c. 合并其他临床问题; • d. 其他?还会有什么?
治疗与病情变化:
• 考虑患者新发血栓形成,血栓负荷较重,予以尿激酶150万iu 溶栓治疗。
• 患者易栓症相关检测回报:AT-III活性40%↓(参考值80-120% ),PC 81%(70-130%),PS 72%(55-140%);患者抗凝 血酶III活性显著降低,结合其家族肺栓塞史,考虑患者遗传性 抗凝血酶缺乏症可能性大。溶栓治疗后,改低分子肝素为新型 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20mg qd抗凝治疗。后重叠华法林联合 应用,调整INR达标后停用利伐与体内AT-III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但 本患者AT-III显著降低,所以一开始使用低分子 肝素抗凝效果较差,经积极溶栓并加用直接抗 凝药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后,患者胸闷、 气促症状显著好转,病情平稳。抗凝血酶缺乏 时VTE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之一,其治疗策略与 其他VTE患者也有所不同。
肺栓塞案例分享
中日医院肺血管病多学科会诊平台——精彩 病例荟萃
病历资料
患者男,15岁,主因胸闷、气促10d,发热8d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10d长跑后出现胸闷气促,无咳嗽、咳 痰、发热等不适,持续3天,未重视。入院前8d,出 现胸闷、气促伴发热,最高体温37.9℃,胸部CT未见 明显异常,当地医院考虑“气管炎”,头孢类抗生素静 点3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