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控制程序

焊接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对叉车制造中的焊接进行控制并对叉车制造的焊接材料进行控制和管理,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的编制、审批,焊工资格及证书的管理、焊工标记、制造焊接试板、焊接设备、施焊程控和记录,焊缝返修等质量活动作出规定,以保证叉车制造的焊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叉车制造的焊接质量控制。

(3) 定义无(4) 权责4-1 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焊接系统的管理和焊接质量活动的控制,负责组织处理焊接技术与质量问题,审核焊接性能试验、工艺评定指导书和报告,审批叉车制造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及焊接接头一、二次返修工艺,确认制造试板力学性能结果并在报告上签字。

4-2 焊接工艺员负责编写焊接性能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负责编写焊接工艺和焊接接头一、二次返修工艺。

4-3 车间技术人员负责焊工施焊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焊接材料的使用和焊接设备的维护实施监督。

4-4 焊接试验员负责焊接性能试验、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材复验,负责焊工培训、考试的指导,负责收集每月焊工的工作实绩并归档。

4-5 质保工程师负责审批叉车制造焊接工艺。

4-6 公司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批焊接性能试验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和焊接接头超次返修工艺。

(5) 作业程序5-1 焊接材料5-1-1 供方的选择按《采购及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根据焊接工艺试验结果和施焊经验,选择焊材质量稳定、社会信誉好、服务优良的供方。

5-1-2 计划与订货由采购部门依据焊接工艺要求的牌号和规格提出焊材订货计划,经材料责任工程师审核,主管领导审批,采购部门负责订货。

5-1-3 验收与复验5-1-3-1 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气体)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规定,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和清晰牢固的标记,质量证明书上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份指针应齐全符合上述相应标准的规定,焊材到货后由材料检验员检验验收,不需复验的焊材检查合格后由材料检验员负责编号填写焊材检查记录,并下达合格材料入库通知单,由材料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1-3-2 需要复验的焊材到货验收合格后,由采购部门负责委托焊接试验和复验,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签发复验报告,由材料责任工程师审核合格后交材料检验员确认,由材料检验员下达合格材料通知单,由材料保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5-1-3-3 经验收或复验不合格的焊材,由采购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作退货或更换处置。

5-1-4 焊材保管、烘干与发放5-1-4-1 焊材分一、二级库管理,一级库负责焊材的保管与储存,由焊材烘材料保管员负责管理。

焊材应按牌号、类别、规格等分别存放,并按类别、批号设置标牌,焊材距地面和墙壁的距离均不得小于300mm,焊材库内应装设去湿设备,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不超过60%。

5-1-4-2 二级焊材库负责焊材的烘烤、保温、发放、回收,由焊材烘干室管理员负责管理。

焊材烘干室管理员应掌握各类焊条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明确烘干的工艺规范,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并做好二级保管焊材的环境条件和发放回收记录。

5-1-4-3 焊接工艺员按每台制造编制“焊材限额配料单”作为焊工领用和烘干室发放焊材的依据。

5-1-4-4 焊条使用时必须装入焊条保温桶,对低氢焊条保温桶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四小时。

5-1-4-5 一般焊条按公斤数或根数发放,特种焊材(耐热钢、不锈钢)要按根数发放并回收焊条头,烘干室管理员发放焊条时应在焊接材料领用发放单上作出记录。

5-1-4-6 回收的可再利用的焊条、焊剂使用时必须重新烘烤,对焊接用焊条、焊剂烘烤不得超过二次。

5-1-4-7 当发生焊接材料更改或代用时,应由焊接责任工程师书面提出,由材料责任工程师编制“材料代用单”,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报质工程师批准,并书面通知采购部、质检部、烘干室和车间以便对焊材作出相应的更改,防止用错焊材。

5-2 焊工5-2-1 焊接叉车制造的焊工应按《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项目资格。

5-2-2 焊接责任工程师和办公室负责叉车制造焊工培训、考试计划的编制和焊工考试的组织。

5-2-3 经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定签发合格的焊工,由焊接责任工程师指定一个钢印号并集中统一管理合格证。

同时对焊工持证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建立合格焊工档案。

5-2-4 合格焊工每三年需重新考试,对焊接质量一贯优良并满足《焊工考试与管理规相关规定者,报技术监督局叉车制造安全监督机构签证批准,可免去重新考试。

5-2-5 持证焊工中断受安全监察设备的焊接工作在六个月以上,重新担任受安全监察设备的焊接工作时,必须重新考试。

5-3 焊接工艺评定5-3-1叉车制造施焊前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5-3-2 焊接工艺评定的评定原则应符标准的有关规定,具体操作按《焊接工艺评定实施细则》执行。

5-3-3 焊接试验室管理焊接工艺评定的档案,陈列保管焊接试样,并编制现有焊接工艺评定项目一览表发放给有关焊接技术人员和质检部应用。

5-3-5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由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5-3-6 监督检验或顾客对焊接工艺评定有怀疑时,有权查阅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或提出验证要求。

5-4 焊接工艺5-4-1 焊接工艺员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每台的焊接工艺,并标明焊号和焊接规范参数。

5-4-2 焊接工艺的审批手续按本程序的规定执行。

5-4-3 焊接工艺档发放、更改、归档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

5-4-4 焊接责任工程师、车间技术员负责在施焊过程中监督检查焊接工艺的实施情况,即对工艺参数进行跟踪验证、对施焊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可,对违犯工艺规定的操作者有权令其改正或停止其施焊作业。

焊接检验员除负责工艺纪律检查外重点对实物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焊接检查记录。

5-4-5 叉车制造制造过程中焊接工艺纪律的检查5-4-5-1 焊接工艺纪律检查的内容:焊接工艺操作人员的资质及执行情况。

5-4-5-2 焊接工艺纪律的检查由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组织,采取随机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但每月应保证至少一次。

5-5 焊接设备5-5-1 所有与焊接有关的设备按《工装及设备控制程序》中对设备的规定专人、专机操作,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工作。

5-5-2 焊接设备上控制工艺参数的电流、电压等仪表按《计量控制程序》规定的周期进行校验,并应保证在周检期内完好使用。

5-6 制造焊接试板5-6-1 制造焊接试板由焊接工艺员在制造焊接工艺中提出,并按有关要求及检验标准进行。

5-6-2 制造焊接试板应连接在叉车制造第一道纵缝的延长部位并和该纵缝一次焊成,并与该纵缝一起检测。

5-6-3 制造焊接试板的试样和剩余试板分别由理化室和焊接室保存至少半年。

5-7 焊接程控5-7-1 焊前准备5-7-1-1 焊工必须看清图纸、焊接工艺,并按图样和工艺规定到焊材库领用焊材(焊条用焊条筒盛满)并登记。

5-7-1-2 坡口表面及其两侧应将水、油污、氧化物及其它有害杂质清理干净。

5-7-1-3 检查机具性能,根据焊接工艺调整焊接规范。

5-7-1-4 调整焊缝错边、间隙,直缝应按工艺要求点焊引、熄弧板及焊接试板。

5-7-2 焊接和焊后事项5-7-2-1 焊缝焊完后,焊工应首先进行外观质量自检,对外观局部成形不好的焊缝,允许进行修磨或焊补,自认合格后,才能送检验员检验。

送检前,必须按规定打钢印。

5-7-2-2 焊缝周围的飞溅、残渣,必须清理干净。

5-7-2-3 引、熄弧板及制造焊接试板,必须采用气割或其它机械切割方法取下,不得用榔头等打下。

5-7-2-4 多余的焊条及时送回焊材库,不得用于其它焊缝,焊条头也应一并送回,不得擅自处理。

5-7-2-5 焊接环境(1)焊接时,应有可靠措施保证施焊处周围1米范围内的环境条件符合以下要求。

a.无雨、雪及大雾的影响;b.环境温度O℃以上;c.风速:手工电弧焊成8米/秒;d.相对湿度<190%。

(2)当焊件温度低于O℃(合金钢低于5℃)时,若焊接工艺没有预热要求,焊前宜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至15-30℃。

5-7-2-6 对有预热要求的焊件,焊前应检查预热温度是否符合要求,认真做好记录。

5-7-2-7 焊接工艺要求控制层间温度的焊缝,每层焊接前均应做好温度测定和记录,并应满足焊接工艺规定。

5-7-2-8 焊缝的外观检验,由焊接检验员按叉车制造质量检验制度和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检验,但对未打钢印(或标记)或未见过程卡者应拒检。

5-7-2-9 为督促焊工严格执行工艺纪律,鼓励其提高焊接一次合格率,可结合具体制造,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纪律与焊接质量奖惩细则,以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

5-7-3 焊接记录5-7-3-1 焊接检验记录由焊接检验员按照规定的表式填写。

5-7-3-2 对于实物上不允许打钢印时,焊接检验员要采用简图记录焊工代号,并将简图列入制造档案中备查。

5-7-4 焊接试验员根据探伤室提供的每台制造施焊焊工的一次探伤合格情况,做好每名焊工焊接工作实绩归入焊工档案。

5-8 焊接接头返修5-8-1 焊接接头出现内部超标缺陷,由无损检测人员出具返修通知单,并附缺陷部位图和性质说明。

5-8-2 焊接接头返修按“焊接接头返修工艺”的规定进行。

5-8-3 焊接接头一、二次返修工艺由焊接工艺员负责编制,焊接责任师审批。

三次及以上的焊接接头返修工艺,需经焊接责任工程师编制,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

5-8-4 返修后的焊接接头必须按原要求进行外观检验和无损检测,5-8-5 返修现场记录应详细,至少包括:坡口型式、返修长度、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焊材牌号及规格、焊接位置等)和施焊者及钢印。

二次以上的返修记录应纳入制造交工文件中。

5-9 焊补5-9-1 焊补按一、二次焊接接头返修规定执行。

(6)制造记录6-1 持证焊工明细表6-2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6-3 焊接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