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控制程序

焊接控制程序

焊接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明确了压力容器现场组焊工程的焊接工艺评定、焊工、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接管理、焊缝返修、产品焊接检查试板等工作程序、职责、权限的一般规定。

本程序适用于FCC所从事的压力容器现场组焊的焊接过程控制。

2引用文件FCC/QM02-2005《压力容器质量保证手册》FCC/VP02-2005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FCC/VP03-2005《材料控制程序》FCC/VP16-2005《质量记录控制程序》FCC/QG05.10-2005《焊工考试管理规定》3职责3.1 本程序由技术处主办,质量处、人力资源处等有关处室协办。

3.2 设备安装工程公司及项目经理部负责本单位(项目)的焊工管理和焊接过程管理。

3.3压力容器现场组焊的焊接控制由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负责。

4 管理内容4.1 焊接工艺评定4.1.1 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进行专业审图后,根据《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JB/T4709)的要求,查阅FCC压力容器用《焊接工艺评定汇编》,编写压力容器焊接施工技术文件中的“焊接工艺卡”,报项目质保工程师审批后执行。

FCC《焊接工艺评定汇编》中未列入的新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应向FCC技术处办理焊接工艺评定开发申请,FCC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后向焊接培训站办理焊接工艺评定委托。

4.1.2 焊接培训站的焊接工程师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申请委托书》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WPS),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负责将评定后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连同试件及焊材的质量证明书、焊接记录、热处理记录、无损检测报告和理化试验报告等汇编成册,经FCC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报FCC压力容器质保工程师批准。

4.1.3 经批准的PQR原件由FCC技术处存档保管,经PQR验证合格的WPS在FCC范围内通用,改变附加因素而增加的试验数据,可对PQR进行补充,但需按上述4.1.2条重新审批。

4.1.4 FCC技术处每年根据经批准的PQR发布FCC《焊接工艺评定汇编》增补文件,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汇编》选择压力容器现场组焊所需的焊接工艺评定。

4.2 焊工管理4.2.1从事压力容器主体、受压部件焊接的焊工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的规定考试合格,取得和施焊位置相应的焊接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位置的焊接工作,当设计图纸有其它要求时焊工应按指定的考试办法进行考试。

4.2.2焊工的培训、考试、评定、合格证办理及资格管理按FCC/QG05.10-2004《焊工考试管理规定》中的要求执行。

4.2.3设备安装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对派往项目的焊工进行资格审查,施工员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要求按焊工施焊的具体项目,填写“合格焊工登记表”,报项目质检站确认。

4.2.4当持证焊工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满足压力容器现场组焊要求或违反工艺纪律以致出现焊接质量低劣、焊缝射线检验一次合格率月平均值达不到85%的最低要求时,项目质检站应停止该焊工在该项目的施焊作业,同时还应将该焊工的合格率情况报告FCC质量处压力容器质检责任工程师,质量处压力容器质检责任工程师报请FCC焊工考试委员会停止其继续焊接资格,经重新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上岗资格。

4.3 焊材管理4.3.1焊材的验收及保管按FCC/VP03《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4.3.2焊材的发放按FCC/VP03《材料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其中合金钢、不锈钢等特殊类型焊材应经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确认领用卡后方允许发放。

4.3.3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应根据施工进度提前将压力容器现场组焊所需焊材牌号、规格和数量书面通知焊材保管员,保管员以此作好焊材的准备工作。

4.3.4焊工所用焊条应存放在手提式隔热保温型焊条筒内。

焊条筒中不允许同时存放不同牌号的焊条,且领用数量每次不得超过5kg,低氢型焊条在焊条筒中存放的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当日剩余的焊材必须退库。

4.4 焊接设备4.4.1焊接设备的指示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按规定安装并进行初次和周期校验。

4.4.2焊接设备应按规定定人操作,专人维护保养,不得在非正常状态下强制使用。

4.4.3其他要求执行FCC/VP12《工装设备控制程序》的规定。

4.5 焊接管理4.5.1压力容器现场组焊前,应由焊接责任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和用户要求、现场条件、有关技术标准及WPS等编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文件。

用于压力容器焊接的WPS均需在使用前经焊接工艺评定验证合格。

4.5.2焊接工艺文件的审批程序按FCC/VP02《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规定执行,同时在压力容器焊接前由项目工程部组织质检、安全、焊工班长和焊接作业人员由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4.5.3焊工班长根据焊接工艺文件规定的焊接资格要求和已确认的“合格焊工登记表”中焊工资格安排焊工焊接任务,并指导焊工的焊接操作。

4.5.4焊工焊接前应对焊道组对质量进行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焊道有权拒绝施焊。

4.5.5焊工焊接过程中应按焊接工艺文件中要求的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工艺参数、焊道排列顺序等进行操作,项目焊接、质检责任工程师随时对每名焊工和每层焊道的工艺参数进行检查。

4.5.6 焊接完成后,焊工应及时清理焊缝表面,进行焊缝外观自查,达到质量标准后,在离焊缝20~50mm处打上焊工的代号钢印(当出现材料不允许打钢印的焊缝时,在焊缝附近用符合要求的油漆或记录笔做好焊工的识别代号),报项目施工员检查并填写焊接记录,向项目质检责任工程师报检。

4.5.5需要进行预热及后热的焊缝,由项目焊接工程师检查预热温度及后热温度和时间,并做好焊缝预后热记录。

项目质检责任工程师进行焊接过程中的抽查,并审核焊缝预后热记录。

4.5.6需作焊后热处理的铬钼耐热钢类压力容器的焊缝焊接完成后,各有关人员应立即对焊缝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热处理完成后再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不合格的焊缝返修后应重新热处理和无损检测。

4.6产品焊接试板管理a)现场组焊的各类压力容器(除球形储罐外)有A类纵向焊缝焊接时,应按台制作产品焊接试板;b)现场组焊的各类压力容器只有B类环向焊缝焊接时,按《钢制压力容器》(GB150)第10.5.2条规定可免做产品焊接试板;c)当一台压力容器壳体上有不同材料的纵向焊接接头时,应按《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B/T4708)规定的焊接工艺评定覆盖范围分别制作产品焊接试板;d)有不同焊后热处理要求的压力容器,应分别制作产品焊接试板;e)现场组焊球形储罐应制作横、立、平加仰三块产品焊接试板,且应在现场焊接产品的同时,由施焊该球形储罐的焊工采用相同的条件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f)产品焊接试板所用材料、焊接和热处理工艺、射线探伤评定标准必须与所代表的压力容器相同;g)产品焊接试板的其它要求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四章的规定执行。

4.7焊接检验4.7.1焊接检查a)焊前检查内容如下,凡焊前准备达不到要求条件,未采取有效措施一律不允许施焊:1)焊工合格项目及有效期;2)焊工是否了解焊接工艺文件中的要求内容;3)焊材是否符合焊接工艺文件要求;4)焊缝组对尺寸应符合工艺要求,坡口两侧各50mm范围内是否按要求进行清理,且露出金属光泽;5)焊接设备完好,性能稳定可靠,电流、电压表应在校准周期内;6)焊接环境应符合规定或有可靠的防护设施避免风、雨、雪、雾、露等影响;7)焊工必备工具是否齐全;8)焊缝的焊前预热温度及宽度是否符合规定。

b)焊接过程检查内容:1)焊接方法、焊接顺序、焊接工艺参数、焊道排列应符合规定;2)有层间温度控制的焊缝,施焊过程中进行温度监控,层间温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3)有层间检验要求的焊缝,应在层间检验合格后才能继续施焊;4)焊缝的后热温度、持续时间应符合规定要求。

c)焊后检查内容:1)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规定要求;2)焊缝号及焊工代号等标识应齐全。

4.7.2质检员对焊缝外观验收合格后,按无损检测要求指定检测部位通知无损检测人员进行无损检测。

4.8 焊缝返修4.8.1焊缝返修次数定义:同一部位的焊接缺陷经过一次磨除和焊补工序视为一次返修,如果第一次返修焊补的填充金属与第二次返修焊补的填充金属重叠,则视为第二次返修,余者以此类推。

二次以上的返修(不含二次返修)视为超次返修。

4.8.2返修工艺文件按以下规定进行审核、批准:a)焊缝一次、二次返修工艺文件由项目施工员编制,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项目质保工程师批准;b)焊缝二次以上的超次返修工艺文件由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编制,项目质保工程师审核,FCC焊接责任工程师复审,FCC压力容器质保工程师批准。

4.8.3项目施工员收到“焊缝返修通知书”后,应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编制焊缝返修工艺,二次以上的超次返修由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编制返修工艺文件,并按规定的审批手续批准后,与焊缝返修通知书一同发给焊工进行返修。

4.8.4焊缝返修原则上应由施焊该焊缝的焊工返修,也可由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指定专人(持证且有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且焊接一次合格率月平均值稳定在98%以上)进行返修。

4.8.5焊接返修的一般原则:a)焊缝返修应采用原焊接工艺,但当原焊缝是采用自动焊方法焊接的,缺陷仅是局部且不能采用原工艺进行返修,而改用其他适用方法进行返修时所使用的焊接工艺应经过评定合格;b)需要预热和后热的焊缝,返修时应按规定的上限进行预热和后热处理;c)进行缺陷清除时,以返修量最小为原则,但刨除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0mm,其断面形状以“U”型为宜。

不锈复合板在复层与基层交界线或靠近交界线6mm以内的基层内存在缺陷时,则应在复层侧用机械方法清理返修;d)当清除深度已达到板厚的2/3而缺陷尚未显露时,则应停止清除,将此侧补焊完毕紧接着从另一侧继续清除,直至补焊合格;e)使用碳弧气刨方法清除缺陷时,必须用高速砂轮将清除部位的淬硬层磨掉;f)缺陷清除后,应将坡口内及其周围表面上的铁屑、锈斑、溶渣及灰尘除掉。

对于珠光体耐热钢、低合金高强钢和图纸规范有要求的其他材料的焊缝应进行着色检验,合格后方可施焊。

4.8.6 返修完成后,负责返修的焊工应先进行返修焊缝的外观检验,报项目施工员自检,并将返修补焊情况记录在“焊缝返修记录”中,再交项目质检员检查确认。

项目质检员对返修补焊部位外观检验合格后,填写“无损检测通知单”,通知无损检测人员按原方法进行复检,并按要求进行扩探检测。

4.8.7 当缺陷深度难以判定或焊缝厚度大于20mm时,可由无损检测人员采用超声波定位等方法确定,以保证缺陷有效清除。

4.8.8 焊缝超次返修时,项目焊接责任工程师必须到场按返修工艺文件要求监督执行。

5 记录执行本程序产生并保持以下记录:a)焊接工艺评定说明书(WPS)b)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c)焊接工艺卡d)焊材领用卡e)合格焊工登记表4热处理4.1热处理工艺文件4.1.1 压力容器现场组焊热处理工艺文件由项目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根据设计图纸、相关技术标准、顾客要求、现场实际及装备情况进行编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