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填空题
1.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有____、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文化遗留物说
【解析】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四种。

对“民俗”概念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家有良田万顷,____”的俗谚,反映了传统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不如薄技在身
【解析】工匠民俗“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俗谚,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

数千年来,拜师收徒之风极盛,并形成了严格的师承制度,从选徒、拜师、传艺到出师,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3.有些地方的婚礼中,婆婆要拉着媳妇走过场院中麻袋铺就的路,身后的麻袋要人不断传到前面待踩,寓意“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传种(宗)接袋(代)
【解析】在结婚仪式的迎娶阶段中,接亲多用花轿。

花轿到女家村口,过各村和迎回男
家村口时,放鞭炮。

迎亲队伍中一般有乐队演奏,造成喜庆气氛。

当新郎领着花轿来到家门,有些地区的习俗要婆婆拉着媳妇走过场院中麻袋铺的路,身后的麻袋要人不断传到前面待踩,这称为“传种(宗)接袋(代)”。

4.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

以舞降神者也。

”所说“事无形”,即“____”,这是巫的原型。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

以舞降神者也。

”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5.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它们或称“院本”,或称“杂剧”,共同的特点是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以歌舞演故事
【解析】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共同特点都是以歌舞演故事。

6.明清以来,民众把传说中的财神张贴在内室,专事祈福,叫做“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门官
【解析】明清以来由于市民意识的影响,门神画由以往的驱邪纳福越来越趋向吉祥喜庆,并增添了招财进宝、赏赐功名利禄的职能。

民众把传说中的财神张贴在内室,专事祈福,称为“门官”。

7.司马迁的史传著作,在指导思想上以史别俗,在写法上____,他因此使历史成为一
门与民俗相遇而不相合的学科。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采俗补史
【解析】司马迁的民俗观:历史不等于民俗,通过搜集散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来补充叙述历史的发展过程;一部史书,要体现历史的真实性,不仅要尊重前代的文化遗产,还要分析社会变迁的历史事实,应该对推动历史文化的各阶层、各方面人物和社会因素,都要加以记录。

司马迁的史传著作,在指导思想上以史别俗,在写法上采俗补史。

8.早在18世纪,以赫德尔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者认为,重振民族精神的希望就在于发掘和重建____。

[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民间文化
【解析】早在18世纪,以赫德尔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者便谴责现代文明割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并将诗歌变成堆砌辞藻、玩弄形式的智力游戏。

他们认为,在古代,农民的文化就是整个德意志文化,而民歌则是民族文化最基本也最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

拯救德国民族文化,重振民族精神的希望就在于发掘与重建德国的民间文化。

9.工匠习俗中的“百工五法”,指的是矩、规、____、水、悬。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绳
【解析】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百工五法”,是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中最杰出的创造。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对此就有过概括性的总结:“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

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

”这里提到的矩、规、绳、水、悬,就是人们常说的“百工五法”。

10.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____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中山大学2011
年研]
【答案】无生老母
【解析】影响最大的民间秘密宗教组织,是兴于宋、盛于元、在明清层出不穷的白莲教。

白莲教支脉繁复,都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

11.端午节俗的起源,虽然有“恶日”“龙图腾祭”、纪念某历史人物等不同说法,但其初始之意,当是____,直到汉代还是如此。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驱瘟、除邪、止恶气
【解析】关于中国端午节节俗的起源,主要有“恶日”说、“龙图腾祭”等,但就其根源来看,直到汉代端午节俗的最初之意,应当是驱瘟、除邪、止恶气等。

12.在汉代,长安为人世的首府,死人则归____管辖。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泰山神
【解析】《论衡·解除》记载“生属长安,死属泰山,死生异处。

”已出现了阴阳两界。

汉代长安为人世的首府,死人则归泰山神管辖。

13.行话,是各行业为适应本行特需而创造的专门术语,有行业术语和____两大类。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行业隐语
【解析】行话,又称行业语、同行语,是各行业为适应本行特需而创造的专门用语。

人们通常所说的行话分为两类:一是行业术语,指行业内部使用的不带保密性的行话,如木匠把刨木工具分为“小刨”“粗刨”“双把刨”等;二是行业隐语,指行业内部使用的带有保密性质的行话,如山西南部有一套过去流传下来、现在仍在使用的唢呐艺人的行话,称“吹
唢呐”为“熬呼子”,“脸”为“盘儿”,“好看”为“亮”,等等。

14.东北秧歌要求舞蹈者舞得稳中浪,浪中俏、____。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俏中哏
【解析】东北气候寒冷,秧歌的强劲动作,使扭秧歌的人浑身发热,秧歌的强烈音响,使村镇热闹非凡。

以往秧歌艺人多活跃于春节期间,活跃于众多的庙会,平时则组班去近村远镇流动演出,丰富了东北农村的文化生活。

吹响唢呐、敲起大鼓,扮“上装”(女)、“下装”(男)的演员舞活了的扇、帕,总让人看不够。

正像艺人们所说:“两个人逗在一起,要能随机应变,手脚灵活,上装上什么相,下装配什么相,不能现相,现相就脱板了(脱离节奏),两人一问一答,心心相印。

要舞得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哏。


15.唐代农政思想的核心,要求统治者应具备“____”的意识和相关的“政绩”观念。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勤农
【解析】唐代农政思想的核心是强调统治者应具备“勤农”的意识和相关的“政绩”观念。

它由唐《开元占经》和《四时纂要》等著作体现出来。

其中,“勤农”,指树立以农为本的农业经济意识,掌握一套关于气象时令、作物品种、畜禽饲养、耕种灌溉和农具器用的生产知识和技术管理措施。

它还要求把农业生产看成是一种与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社会行为,认为社会群体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农业的丰歉有关。

“政绩”,指把农业经济的兴衰丰歉作为考察统治者治理国家效果的标准。

16.关于民俗是“文化遗留物”的说法,主要是____学派的观点。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人类
【解析】人类学派民俗学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哲学和方法论的基础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社会人类学。

泰勒是该学派的先驱者,安德鲁·朗是其主要代表人物。

泰勒还以文化进化观为理论基础,创造了“文化遗留物”研究法。

“文化遗留物”指的是一系列的原始文化、仪式、习俗、信仰观念等。

他认为这些都是“初级文化的生动见证或活的文献”,也是“高级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研究这种“遗留物”,将有助于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特别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演变轨迹。

17.“家有良田万顷,____”的俗谚,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不如薄技在身
【解析】工匠民俗“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的俗谚,反映了旧社会劳动大众为了谋生而重视学艺的心态。

数千年来,拜师收徒之风极盛,并形成了严格的师承制度,从选徒、拜师、传艺到出师,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

18.根据史籍记载,在____(填写朝代名称),除夕、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等重要节日,都已形成定制。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汉代
【解析】根据史籍记载: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及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形成定制,此后一直沿袭两千多年以至今日。

19.巫觋通鬼神的两种方式,一是请神附体,另一种是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过阴
【解析】巫觋被认为能通鬼神。

具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神附体。

请神附体有请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