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t í扬y án ɡ州zh ōu 禅ch án 智zh ì寺s ì
【唐t án ɡ】杜d ù牧m ù
雨y ǔ过ɡu ò一y ì蝉ch án 噪z ào ,飘pi āo 萧xi āo 松s ōn ɡ桂ɡu ì秋qi ū。
青q īn ɡ苔t ái 满m ǎn 阶ji ē砌q ì,白b ái 鸟ni ǎo 故ɡù迟ch í留li ú。
暮m ù霭ǎi 生sh ēn ɡ深sh ēn 树sh ù,斜xi é阳y án ɡ下xi à小xi ǎo 楼l óu。
谁shu í知zh ī竹zh ú西x ī路l ù,歌ɡē吹chu ī是sh ì扬y án ɡ州zh ōu。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注 释】 禅智寺:也叫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使节衙门东三里。
史载其位于蜀冈之尾,原是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居高临下,风景绝佳,是扬州胜景之一。
蝉噪:指秋蝉鸣叫。
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飘萧:飘摇萧瑟。
阶砌:台阶。
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
故:故意。
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暮霭:黄昏的云气。
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
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
后人在此筑亭,名日竹西亭,或称歌吹亭。
歌吹是扬州:典出鲍照《芜城赋》:“车挂轊,人驾肩。
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芜城即扬,由此化出“歌吹是扬州”。
歌吹,歌声和音乐声;吹,指吹奏乐器。
【白话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