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校园流行语调查报告目录 (1)一.前言 (2)1)调查时间 (2)2)调查范围 (2)3)调查对象 (2)4)调查分工 (2)5)调查目的及意义 (2)二.研究方法 (2)调查问卷内容 (2)三.图表分析 (4)四.结论 (9)五.建议及措施 (10)指导老师:马秀春调查成员:吴素文施程程孙琳娄子晏蔡晨怡邹馨怡王凯文朱迪朱俊杰李嘉杰一·前言1)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6——2011年11月7号2)调查范围:上海本科各院校3)调查对象:学校不同年龄、性别、专业部分学生4)调查分工:吴素文:表格绘制数据分析施程程:报告撰写孙琳:报告撰写娄子晏:发放问卷(女生寝室+网上部分)蔡晨怡:数据汇总邹馨怡:发放问卷(女生寝室+网上部分)王凯文:发放问卷(男生寝室+网上部分)朱迪:数据汇总朱俊杰:数据汇总李嘉杰:发放问卷(男生寝室+网上部分)5)调查目的及意义:校园流行语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也是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
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文化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广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
对校园流行语的关注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不仅如此,语言具有能动性,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在更深地层次上,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内心问题。
他们的思维价值、文化趣味往往就通过校园流行语得到体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要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创造并使用健康纯净、积极向上的校园流行语,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Ⅰ、通过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1.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其他____2.性别:A男B女3.您经常上网吗?A每天B两三天一次C一周一次D基本不4.您对您的校园生活满意吗?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5.以下词语您能够准确说出意思的有___个:表酱紫晕BT 东东闪我靠多挂掉了小强忽悠粉丝PK小样TMD 沙发FB 有木有擦OMG SB NND 虾米A 1~3B 4~8C 9~15 D16以上6.您现在所听到或正在使用的流行语的主要来源(可多选):A网络B报刊杂志C电视D同学之间E其他____7.您通常使用流行语于那些渠道(可多选):A QQ B人人C MSN D飞信E其他____8. 您对校园流行语持什么态度?A支持,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为汉语词汇注入新元素B反对,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行C无所谓D其他____9. 您认为校园流行语为何如此流行(可多选)?A通俗简洁B幽默诙谐C容易引起共鸣D具有一定的创新性E其他____10. 您有主动记忆一些流行语吗?A有,经常会收集B还好,遇到就记C一般不11. 您认为校园流行语对汉语言发展有何影响?A有积极意义,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B有消极影响,它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C有利有弊12. 您认为使用流行语有哪些优势(可多选):A幽默性B简单快捷性C时尚性D趣味性E其他____13. 您认为使用流行语有哪些劣势:A讽刺性B欠规范性C低俗D不健康性E其他____14.喜欢或最常使用的流行语____(至少两个)Ⅱ.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收回问卷后,经过统计各个为问题的选修的数目,然后经过计算得出相应比例,将数据处理成为图形表达式。
接着,对各个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三.图表分析由于人力和物力的有限性,我们小组选择了抽样调查的形式。
总共发放300份,有效回收299份。
由上表不易看出,各年级接受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基本协调,而绝大数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生而且以大二学生居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们的当下生活态度,而这对流行语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影响,由图表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是比较满意和感觉一般的,不满意的比非常满意的人数显然多,说明大家还是对校园生活抱有更加美好的向往,这也会影响着校园流行语的创造和传播。
从上表得知,现今的大学生,80%左右是几乎每天都会上网的,两三天一次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每周一次的人数甚少,而基本不上网的几乎是没有的。
由此得出结论,当今网络媒介已经参与并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不难想象,流行语也必定会在此媒介中广泛得到传播。
人人几乎都会一两句流行语,在调查者给出的25个流行语中,能准确说出其来源或者意思的占过半数,9~15个的次之,也有人只知道1~3个的。
可见一方面流行语真在被普遍使用,而另一方面,有甚者不知道它们的正确意思,在我们使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的时候如果自己都不能真确理解她的意思,如何让看者以及听者理解到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更严重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所以对流行语的来源和正解对我们这些使用者来说是必要的。
要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就必须要掌握它的基本思想来源。
那么我们大学生是通过何种方式而得知那么多的流行语的呢?根据调查,半数是通过网络,在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中流行语也被普遍的使用,从而得到传播。
有时看电视,流行语也会被拿来运用,而电视的传播效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为流行语进一步深入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了解到了流行语的来源,而大学生们又是运用它于哪些渠道的呢?其中与同学间的日常交流(其他)是最主要的渠道,QQ的个性签名和聊天位居第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注册人人网,它也已然成为了流行语使用的第三渠道。
由此可见,流行语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行语的魅力可见一斑。
其实对于流行语的态度,大学生们还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人也同意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汉语言注入了新的元素,但也有人意识到了,一些不规范的流行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汉语言的纯洁性和规范性进行了破坏,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的。
流行语为什么会在我们的校园文化中如此盛行呢?大多数被调查者都一致认为,流行语具有通俗简洁,幽默诙谐,容易引起共鸣,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其他”选项栏中有人还填了“很傻,很天真”类似幽默的流行语,由此可见,流行语的优势具有普遍性以及公认性。
在具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必定会存在弊端,例如,对他人造成讽刺性和攻击性,有些语言甚至较为低俗如“你妹的”等等,还有些是不健康的。
面对流行语的来势汹汹,大学生们是否会主动记忆一些流行语呢?有小部分人会经常搜集,大部分是遇到就记型得,可见大家对流行语的还是持有相当大的兴趣和关注度的。
流行语对汉语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认为它为普通话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的和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和规范性的各自持平,而大多数被调查者还是持辩证的态度客观的眼光看待它的,他们理智地认为,流行语对汉语言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
对于为什么流行语会如此流行,我们也做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它会盛行的理由是它具有:幽默性,简单快捷性,时尚性,趣味性。
“其他”选项栏中,有调查者选填了类似性质,基本与调查者的观点一致。
从同学们常用的流行语中可看出,大家的心态还是大多属于幼稚型和发泄型的,例如“有木有”“童鞋”比较俏皮可爱,“你玛”“擦”等都是属于发泄型得用词。
大家用的最多的就是“给力”,而“给力”一词也被直接翻译成英文“geilivable”可见校园流行语的流行日渐影响到了汉语言在国际上的传播。
四.结论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大学生为主要载体的大学校园流行语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敏锐反映大学生生活心态和心理变迁的。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语言产生了空前变化,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开放性、兼容性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受网络和媒体影响,许多新的流行语随即产生。
这些新的流行语,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较灵活,它们的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文化心态。
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社会触觉敏感,且语言直观、追求新奇,善于在紧扣事件背后的民意诉求和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炼语言,由此形成了兼具知识性、谐谑性、形象性和趋雅性的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变迁。
对思维活跃、追求个性和自我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梅指出,从2010年网络流行语能看到大学生几种心态。
首先,是80、90后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潮流,展现个性、张扬自我,却又不喜欢被孤立的特点。
“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凡客体”“哥们,让一下,你挡着我的手机信号了”、“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犀利”等网络用语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就是很好的说明。
反映了他们朝气蓬勃、敢于创新的一面。
当代大学生不喜欢套话,特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学生之间诸多方面的共性,使这个群体的交际更能心有灵犀,更喜欢求新求变,表现与众不同。
其次,网络流行语也流露了大学生在各种压力面前和实现面前的无奈。
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压力增大,烦恼增多,需要发泄,“郁闷”一词在此情况下频频出现。
此词在大学校园里尤为流行,这似乎是高校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反映出部分高校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抑。
它既表达了一些大学生心中的忧郁、烦闷,又体现了高校某种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这么一个文绉绉的书面语,倒反而增添了几分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味道,既新颖,又能表达心情,还能化解某种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比如“不给力”、“鸭梨山大”、“逃离北上广”、“蒜你狠”等流行语,调侃中都透露出大学生在理想、就业以及经济生活等压力面前的些许无力和无奈。
同时,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也凸显大学生一贯关心时政、痛恨时弊、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一面。
“我爸是李刚”就体现了大家对依靠父亲权势的官二代、富二代们的嗤之以鼻。
“恨爹不成刚”为慨叹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不是特权阶层,不能给自己提供保护,触犯了法律也可以通过种种手段逃避追究。
因此,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往往带有嘲讽、调侃的味道。
当然,也有些人会在心里暗自嘀咕“我为啥没有一个好爸爸”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都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表达了大学生对社会上口是心非之人的强烈鄙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2011年里,大学生当中的网络流行语流露的不只是失落、无奈、嘲讽的自我情绪表达和调侃,还有当今大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很多大学生表示,影视中“杜拉拉式”的成功,让一直被“就业压力所困”的他们看到了希望,给了他们以激励。
面对好工作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考研”“过级”“就业”“考公务员”“福”“GRE”“素质拓展”“创业规划”“职业设计”等,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大学生面对残酷的现实,适时反思、严格要求、不断完善的进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