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语法教学在新课标下开展模式

英语语法教学在新课标下开展模式

英语语法教学在新课标下的开展模式
摘要: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在高中英语语法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新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习得既定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语法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实践能力,巩固学生学习语法及英语的兴趣,保质保量地实现预定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改;教学;语法;课堂
一、新课改下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自从在高中开设英语学科以来,无论经历任何形式的课改,语法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一定程度上,英语学习乃至使用中,语法是听说读写译准确实施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学习一定量的语法知识,才能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持续发展。

第二,在学习语法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的不仅是语法知识,更是处理语法问题时所体现的思路和语言逻辑。

学生一旦受到科学的逻辑影响,很可能将它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三,语法是英语考试所涉及的重点项目。

在高考为代表的中学教育终端效果考核方式根本变革之前,在高中进行高效的语法教学是必要的。

二、新课标下英语语法教学开展的途径
语法教学不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如何有效、高效地展开语法课堂,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是在历来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中屡屡探索的话题。

传统的语法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采用教师为主体的“讲堂型”,但学习终端效果和学生的欢迎程度都不尽人意。

在新课改的大气候下,教师应尝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性”的语法教学模式,即“现象,分析,结论,实践,反馈”。

“现象”是整个教学模式的第一步。

要求教师摒弃“填鸭式”思路,而根据教学目标的特点,将相应例句展示给学生,以供其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1.选取展示的现象要典型。

具有代表性的现象会给接下来的步骤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2.选取例句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尽量选用较简单但典型的现象。

毫无疑问,they talked with the boy encouraged by the man.比he valued the bike bought on the market with 100 dollars last december.更容易展示“ed分词”作为“定语表“被动”的规律。

“分析”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

在经过第一环节展示现象以后,老师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观察,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以句子成分为基础,分析语境,得其特殊用法,老师可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设问,进行恰当的引导,且目的性要强。

如对于they talked with the man encouraged by the policeman用法的分析中,教师可把they talked with the man encouraged by the policeman中的“encouraged by the policeman”作出标记,以便学生能确定分析的范围,尽快得出此词作后置定语,和别修饰词man之间是被动关系的认识。

“结论”是决定整个过程的方向。

通过对典型现象的系统性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目标语法最终用法。

比如从上例中可得出ed
分词作后置定语的特殊用法:ed分词作后置定语表“被动”(ed分词和被修饰词之间)。

“实践”是在整个过程的目的。

学生是否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掌握了目标语法,需经过一些针对性的运用活动来进行检测和巩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一定要清楚其目的,所进行的巩固和查漏的运用方式和内容应局限在得出的结论中,以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检测和巩固效果。

“反馈”是指发现在“实践”环节后学生在所学任务上依然存在的问题,巩固薄弱环节。

学生应当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一定量的任务或作业来进行实际检测,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对于反馈出来的潜在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予以重视,并告知纠正的方法。

三、实施的保障条件
新课标的语法教学模式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绝对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1.在运用语法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落实“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模式,切忌因为进度或时间的原因,过多地干预课堂。

教师在发挥必要的启迪引导作用后,要把主要的观察、分析任务交给学生,切实做到让学生在自我摸索中成长。

2.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励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比如,在“结论”前,可先鼓励
学生公开展示自己在“分析”这步中的成果,最后再一起得出结果。

只有在更多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堂技巧的辅助下,这种教学模式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活力,帮助教师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3.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模式,了解这种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现象,分析,结论,实践,反馈”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标精神下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一天死杠杠,教师应尽量避免搞一刀切,在对情况不进行分析的情况下生搬硬套,不必生按部就班做完模式中的每个步骤;在外延方面,这种模式可运用英语教学诸如词汇教学等其他方面,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4.教师采用这种方式组织语法教学时时,应充分以学生为本,考虑客观条件,在环节上尽可能多给时间,注意层次性。

要是仅仅估计环节,不考虑学生情况,比如留给“分析”的时间不够,就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模式就会流于形式,这是教师在教育改革和教学调整下最容易犯的错误,一定要足够重视。

四、评估科学性和可行性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语法教学模式是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首先,“现象,分析,结论,实践,反馈”模式是高度符合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地引起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这种模式不仅易于教会学生语法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语法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得到了“鱼”的同时还得到了更重要的“渔”。

当今社会心就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新事物的出现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量的增加,填鸭式的语法教学方法已不能帮助学生应对学习量膨胀带来的挑战。

只有掌握了这个“渔”的方法,学生才能胜任新的学习要求。

再者,“现象,分析,结论,实践,反馈”的语法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学生幸福观和教师的幸福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给教育的参与者在和谐的基础上带来幸福。

新课改三维目标明确指出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幸福观的基础,也是三维目标的最高层次,但它是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现象,分析,结论,实践,反馈”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法的模式,还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甚至是思考社会现象的模式。

基于这种思考模式,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和能力,更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观察社会、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无疑会对他们的认知世界和生活的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在教会了学生正确的思考和学习方式后,就将自己从繁重无趣的说教中解脱出来,真正享受到了教育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体验。

在英语语法教学及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新课标基础上的语法教学模式会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和教育进一步发展,得到完善和发展。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以学生为本,重视能力培养,目标定在创造幸福未来。

基于此的教学,一定能完成时代赋予教育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5.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7.
2.苏玉堂.创新能力教程.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3.陈锡麟.中学英语全解.上海,1999.。

相关主题